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贯穿我生命的小说和电影
送交者: 小昆 2003年01月21日19:03:50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一直想写关于电影和小说的话题,但又不敢轻易提笔。对于写作有心得的朋友都知道,写作不
但需要有知识上的准备,同时还要有心理上的准备,盲目下笔只会糟蹋了一个好题材。关于电影和
小说,相信每个爱好文艺的朋友都有所涉及。然而对于我来说,在成长的过程中正是因为那些电影
和小说才使我的生命丰盈起来,让我不至于被潮流所淹没。

所有起始总是源于一次内心的波澜,和那波澜后的震撼。我是一个从电影认识小说的人,而那
部电影恰恰是改编自捷克流亡作家米兰昆德拉的那本著名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由美国
导演菲里铺考副慢执导而成,坦率的说那是我接触的第一部背离好来坞风格的影片,那年我高二。
吸引我的首先是电影中维美而炽烈的情色描写,对于一个青春期的男孩来说,性的吸引再直接不过,
超越了影片背后深邃的思想和政治历史,第一次看到法国女星比诺什楚楚动人的脸庞就被深深的吸
引,从此爱上了比诺什,并开始阅读昆德拉的原著。我是从昆德拉开始接触欧洲小说的,这个起点
确实有些艰难,昆德拉与其说是一位小说家不如说是一位思想家。对于他来说小说仅仅是用以表达
自己思想的一个工具,但昆德拉不是一个枯燥的思想说教者,他是一个艺术家,小说的艺术感从他
睿智的思辩和独特的叙事风格中飘落下来,不知不觉已被他带入了一方全然不同的天地。昆德拉的
叙事风格让我第一次看到原来小说是可以这样写的,他突破了中国传统的八股式的行文方式,在我
的眼中绘画出另一种色彩。在阅读了大量昆德拉的小说并对他的阅历进行研究后,我渐渐发现故事
背后沉重的社会现实,政治的枷锁和历史对人的淹没,不断有门被推开,无数的光线射了进来,我
感到一种灼烧,那是少年单纯的心灵对复杂现实的恐惧。而今许许多多的青年都抨击着考副慢的那
部《布拉格之恋》,认为电影淹没了昆德拉原著的思想精髓。但是我要为考副慢辩护,电影和小说
永远是艺术的不同载体,表现方式各有差别,若以小说不同主题的探讨开始一部电影,那么这样的
电影将无法被别人理解,影象和文字的差距就这样显现出来,那些攻击考副慢水准的朋友,如果把
摄影机放在他们的手中,他们又能拍出怎样的东西呢?在阅读了昆德拉原著后,我用电影继续着我
的思考,重新审视《布拉格之恋》时,我从比诺什的眼中读出了更多的东西。

在二战以后,欧洲大陆存在主义哲学风行,撒特和他的准夫人西蒙波伏娃的作品被不断搬上舞
台,我是从电影《前世今生ALL MAN ARE MOTAL 》开始了解存在主义哲学近而进修了欧洲哲学史的
发展,因为那部电影我根本没有看懂,怀着对神秘和答案的渴求,我借来了电影的小说原本——西
蒙波付娃的《人都是要死的》,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无论电影和小说本身都不具有太深的含义,有
些仅仅是形式上的认同,但正是这样的电影激发起我对知识,对根源的渴求。在1895年的时候,法
国卢米艾尔兄弟在工厂门口架起了摄影机,开始了电影百年的生命。1995年上海音像资料馆制作了
一个电影百年的专题,在那里我知道了电影在世界各国的生命历程,知道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新
德国电影和法国新浪潮电影。电影的发展和革新代表了整个艺术领域的革新,而小说的革新则是革
新的先锋。法国著名的先锋小说家罗伯特格里叶的小说《去年在马里安巴》被新浪潮导演阿沦雷乃
拍摄成电影,并引起了国际影坛的轰动,迂回的叙事风格与根深蒂固的怀疑精神将传统的现实主义
题材打破,艺术开始了一种飞翔。而我第一次知道原来电影有如此之大的表现能力,绝不仅仅局限
于好来坞的打斗火拼。

对我影响最大的电影导演莫过于波兰导演基洛副斯基,第一次看他的《蓝》仅仅是被那种阴郁
的氛围所感染,在沉闷的喘息中度过了冗长的2 小时,我没有看懂甚至有些害怕欧洲电影的那种深
邃。直到《红色》的结尾中几位主人公相继出现在镜头中,我的内心被深深的震撼了。《红色》直
观上比《蓝色》带给我的震撼更大,或许是因为它更易被解读,当《红色》的最后我看到年轻法官
奥古斯特完全重复着老法官的生命历程时,我被基氏征服。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在影片的末尾
全部被拧合在了一起,宿命的钟声在耳边回荡着,还有天使的咏叹。然后重新看《蓝色》《白色》
方才对基氏所要表达的内涵略有了解,并且通过不断的阅读他人的评论,让我真正培养起一种看电
影的修养,并且也渐渐的懂得解读电影。《维罗尼卡的双重生命》是基氏的早期作品,对于这个作
品我花了很大的心血企图解读他的内涵,然而一直到我读到他的那本《基洛副斯基谈基洛副斯基》
时,我才知道,理性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很显然《维》是一部直接献给心灵的电影,早先曾看
到在台湾的电影画报中说《维》是一部纯感性电影,当时以为感性电影仅仅是煽情的情感类电影,
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直到读懂了基氏对于生命不可知的怀疑以及对灵魂的探究时,我才知道所谓
“感性”的真正含义。太多的时候无知让我们无畏,任何领域钻的越深越知道其中的博大精深,这
或许是谦虚真正的发源地。

在看完那部神秘主义的〈维洛尼卡的双重生命〉后,我被一个朋友推荐去阅读博尔赫斯的作品,
因为他说我当时创作的一篇小说很有这种味道。对于南美作家我了解的很少,而从博尔赫斯的文字
里,我读到了完全不同的世界。博氏的高超在于他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将你带入了梦幻虚境之
中,他的故事常常来源于民间和一些不为人知的地方志,然后加上自己的思想融合成一篇完美的幻
想主义文学作品。他的代表作品〈小径分岔花园〉〈南方〉〈圆形废墟〉等都是对表层物质世界的
怀疑以及对时间的背叛,他轻易的将读者带到自己的世界里,又在不知不觉中将你放回现实。博氏
的作品有着一种开放式的阅读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与博尔赫斯同样诡异的还有意大利
著名小说家卡尔维诺,卡尔维诺那篇著名的〈命运交叉城堡〉以小说的形式玩着一副失传多年的塔
罗牌游戏,卡尔维诺已经远远超越了小说这种艺术形式的框架,他把世界装进了自己文字,他的小
说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每一个章节就好像是一个巨大工程的某个部分,在小说结束的时候你才发现
所有零件完美地组合成一个巨大的物件,你不尤的赞叹他思维的缜密和智慧,就如同〈看不见的城
市〉中将人体的感觉器官分成九个部分,每个部分代表小说的一个章节一样,卡尔维诺在轻逸中完
成了他的巨作,我仿佛看到大师的脸上露出诡异的微笑。

常常一部电影能含盖人生,在心灵长久的平静,以为欧洲电影不再有颠峰的时候,〈永恒的一
日〉给我当头一棒。希腊,爱琴海从这里吹来人类文明的起源之风,安哲洛普洛斯,这位20世纪的
希腊人,凝聚着希腊圣贤的智慧和深邃的哲思,用感性的视角展现了人类生存的意义,很少有一部
电影能有如此的诗意,那种诗意近乎于一种对生命的悲悯,我无法用文字来形容它给予心灵那种深
深的烙印,我只知道每当听到那首钢琴曲时我会禁不住热泪盈眶。有人说塔可副斯基的电影有着深
邃的内涵并且被世界公认为俄罗斯文化的精髓。然而我坦率的承认对塔氏作品我还不能真正体会其
中的内涵。塔氏的镜头沉重而漫长,蕴涵着流亡者对故土的眷恋,乡愁四韵,还有对生命的诗意的
思考。在塔氏的面前,我实在感到阅历的贫乏,与其不懂装懂的沉醉,我想或许放个20年再来看时,
会潸然泪下的。而对于俄罗斯当代电影来说米哈尔克夫的〈烈日灼身〉真正显现出大师的风范。而
南斯拉夫电影〈地下〉也是近几年来为数不多的让人击节赞赏的影片。战争和政治运动对人生命的
影响被电影大师们用舒缓的镜头呈现了出来,忽而雷声四起,往日的轻歌曼舞烟消云散,与此形成
强烈对比的是被战争和政治运动践踏的家园和人生,想起了昆德拉的一句话“这就是生命,你不可
逃脱,不可选择,唯有随波逐流”。

胡乱的写了这么多,似乎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辙止,以上那些小说和电影也仅仅是我整个阅读和
观影的一小部分。我只是想把自己观影和阅读的历程写给大家,寻求更多的共鸣。

时间的长河依旧漫漫流淌着,电影和小说将源源不断地穿越过我的生命,让两岸的绿草更清新。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思乡诗词几首
2002: 很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