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不回中国,近一年回国两次,感觉这些年语言变化不少。
其一是“小姐”的风尘化。
朋友告诫,不要随便叫年轻女性“小姐”,否则人家会不高兴,一般称呼“姑娘”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祖国风化业发达,“小姐”已经逐渐成为其从业人员的习见称呼。
“小姐”一称,唐传奇中没有注意到。宋朝洪迈《夷坚志》中用过“小姐”一词,《傅九林小姐》说傅九“与散乐林小姐绸缪”,揣其语境,“小姐”似如现在的风化业者。当下“小姐”一词的使用范围,倒是有些回归的意思。元杂剧中“小姐”称呼常见。如唐元稹《莺莺传》中,称崔莺莺为“崔”或“崔女”,到了元朝,王实甫讲述同一个故事的《西厢记》里,张生就有了“我与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你叠被铺床”的感叹。元明以降八百年,“小姐”是有身份年轻女子的称谓,相沿成习,直至民国。红朝後,从思想开始要求统一,男女一概冠以“同志”称呼,雌雄莫辨,或为太监文化之一例。到八十年代初,自由化经济和广东话风行中国,“小姐”称谓也一度席卷而来,颇为时尚。“小姐”这一称谓,沦落如今,是件有意思的事情。
其二是“和谐”的“小姐”化。
大约二三十年前初次接触“和谐”一词,好像是什么《性知识手册》一类的出版物,用来描述男女交欢的理想状态,那是一种让毛头小子耳热心跳的境界。后来这个词被用来描述社会的理想状态,如和谐社会等等,此一用法渐成正统,其原有床底之欢的含义淡化了。在国内发现,现在“和谐”一词的使用非常广泛,如领导把村民的卖地款“和谐”了,大款把美女“和谐”了,政府把新闻“和谐”了,网站把消息“和谐”了,法院把法律“和谐”了,央视把民意“和谐”了,官员把g国有资产和谐了,党把爱国和谐了,等等。话语间,每每带有几分暧昧,不知算不算是“和谐”本意的回归。
语言变化反映了社会变迁,“大雁西来寒气秋”,关联的是“雁”和“秋”。记得一出话剧里的台词: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