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The Reader / 朗读者》观后感 (三)
送交者: 铁狮子 2009年07月20日17:11:06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三)

 

显然,通过法庭的审判青年麦克对他少年时期的恋人有了新的认识,并且完全不能接受她对人性的冷漠;而在个人情感上他恐怕还有种被出卖被戏弄的感觉。至于她的坦诚与真实大概他也不认同 ,甚至视之为刻板与无知。当然,出于道义他也曾想过是否要帮助她,为此也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是最终他患得患失地选择了逃避。这可能不是他最想做的,但确实是他选择做了的

 

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麦克以为自己可以从此与此人此事隔绝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日子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中年麦克离婚了,带着年幼的女儿回到了阔撇多年的西柏林老家----这个伤心之地自从他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甚至于在他的父亲去世之时。由此可见他与汉娜的关系对他有着多么深沉的影响。

 

影片一开始,一位与他同居的女人离他而去前问了句并不指望回答的话:“有哪个女人和你在一起时间长到能够知道你脑子里在想什么?”

 

此话一语道出了麦克后来再与女人交往时的状态,他不再能够与人敞开心扉,开诚相见。而在片尾,当麦克要将这个沉重的故事讲给她女儿时,头句话也是先承认他为人一直不够坦诚。

 

影片自始至终没有内心独白,而中年麦克的话语又很少,但是你却能够深深地感受到他被交织在一起的某种情感、哀怨、无奈、抑或负罪感紧紧地束缚着不能自拔,并无处诉说。

 

麦克在母亲家的储藏室里见到了那些他为汉娜朗读过的书籍,其百感交集思潮翻滚,并恢复了为她朗读。他先录音,然后将录音带寄到监狱里去。但是他仅限于寄去书籍内容的朗读,别无他话。他的这种沉默使人感觉很压抑。我想汉娜从初期的兴奋中渐渐地缓过来后慢慢地也会感受到这种沉闷。

 

有人说汉娜没有文化,在这点上我很不认同,她只是不识字而已。她通过聆听而“读”过的书籍恐怕比一般识字的人还多。当汉娜通过录音带再一次听到麦克为她朗读《 带小狗的女人》后,她去监狱图书室借来了这本书,然后随着录音一字一字对照着学习认字。

 

1980年,麦克在柏林收到了汉娜寄来的第一封信,信中她写道;“谢谢你最近寄来的这一部,我真的很喜欢。”麦克收到此信后心理反应很复杂,他震惊、恐慌、无措、茫然。

 

汉娜会写字后,再去签收邮件时不再是一划了之,而是一笔一画地签下名字。她给麦克的短信中还提到过“请多寄点爱情小说”;也有过评论,如“席索需要个女人“等 。但是,自她寄出第一封信后的整整8年间麦克始终没有的回过任何一封信。

 

那么麦克为什么不回信呢?我想是因为他始终没有收到一封他所希望读到的信。他想要一个解释,一个忏悔。但是他自己羞于去问,不愿去问,甚至于怕去问。因为他心里知道答案是什么,他只是不甘心不愿意甚至害怕亲耳去听到它们。因此他不愿意亲近汉娜,但又始终放不下而时时牵挂。他本以为他俩可以就此“老死不相往来”地走下去,而铁窗则是最自然的屏障,它名正言顺顺理成章地阻挡着他们的隔膜与尴尬。

 

但是,在汉娜狱中度过了20年后的1988年迈克接到了个相关电话,一个女工作人员对他说:“她没有家人,没有朋友,你是他唯一的联系人。我听说你从来没有探望过。但是她出狱后需要一个住所、一个工作。你无法想象这个世界对于她将多么可怕。”

 

麦克在接听这个电话时表情非常冷漠。工作人员又说道:“我无法请求什么。可是如果你对她不给与关照,那她根本没有未来。”麦克回应说:“你是个好人,谢谢你通知我。”然后便不置可否地挂了电话。他接到这个电话后即不兴奋也不喜悦,而是辗转反侧心事重重。最后他终于一脸沉重地去了监狱。接待他的人说:“我们以为你会早点来呢。”并提醒他说汉娜一直很努力很坚强地支撑自己,可是近年来却变得放任自流。

 

他们终于见面了,在监狱的餐厅里。当他们面对面时尴尬是在所难免的,是汉娜主动先伸出了手,而马克略犹豫后只是轻轻的接触,并没有紧握。在汉娜缓缓地说:“孩子,你长大了”时麦克冷漠地抽回了手,汉娜失落地垂下了头。

 

他们坐下后再没有寒暄,麦克单刀直入告诉汉娜已经为她找好了工作及住宿,而汉娜沉默不语。麦克转移话题说:“你读了很多书吧?”汉娜说:“我还是喜欢听人读。可是已经过去了不是吗?” 从这句话看,好像当汉娜能够读写后麦克就不再为她朗读了。然后汉娜问起了麦克的生活,他回答说结了婚,有个女儿,但是婚姻没有维持多久。

 

再沉默后麦克按捺不住问道:“你有想过以前的事吗?”

这句话有些出乎汉娜意料,她睁大眼不解地问道:“是和你在一起的事吗?”

麦克说:“不,不是指我们在一起。”

汉娜微微摇摇头说:“在审判前我从没想过以前的事,我从来没有那个必要。”

麦克追问道:“现在呢?现在你怎么认为?”

汉娜略显傲慢并有些不耐烦地说:“我怎么认为根本不重要,我怎么想也不重要,人死不能复生。”

麦克几乎绝望地问道:“那你究竟学到了什么?”

汉娜的回答使所有人大跌眼镜,她说:“孩子,我学会了识字”。

 

十分显然,此番谈话双方都不满意,甚至很失望。麦克在最终也没听到他所期望的话后回到了谈话的原点,他公事公办地说:“我下周来接你好吗?”汉娜没有正面回答,顾左右而言他地说:“听起来还不错。”麦克说:“我们可以安静地走,也可以大张旗鼓地走。”汉娜说:“安静的”。“好的,安静的。”说罢麦克站起来要走了,汉娜轻轻地说了句:“孩子,保重。”麦克回了句“你也保重”便冷冷地走了。他们没有再握手,更没有拥抱。汉娜非常失落地站在那看着麦克渐行渐远的身影一动不动。

 

这是汉娜与迈克分手28年后见得第一面,也是最后一面。一周后待麦克手持鲜花来接她时,汉娜已经在前一天像她所希望的那样“安静”地走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她在牢房小桌子上整整齐齐地放了几摞书用来垫脚,她是光着脚踏上这些书籍离开人世的。

 

汉娜自始至终不认为自己罪有应得该坐牢(从法律的角度讲判她终身监禁也实数冤假错案),而为了维护她所看重的尊严她宁可将牢底坐穿。遭同伙陷害而被判终身监禁的汉娜应该对同类很失望了,但麦克的与之交往使她对人们的善意还报有一线希望。然而恰恰是麦克那日的所言所行最终毁灭了那微弱的一丝光明,同时使汉娜觉得她的尊严遭到了前所未有地严重践踏。麦克所做的一切看来都是那样的勉强,就像是在施舍,是嗟来之食。

 

事实也确实如此。迈克选择做了的有哪一样是真心诚意设身处地为了汉娜而不是为了他自己的情感呢?没有!从来没有!

 

汉娜死后留下来七千多马克,遗嘱中说请麦克交给那场大火中的幸存的女孩来支配。在波士顿女作家的家中当麦克否认了是在为汉娜辩解或开脱后,女作家曾说到:“我想我帮不了你。即便我能够,我也不愿意。”这话听起来多么像麦克啊,他又何曾不是这样对待汉娜的?!

 

女作家另一席话说得与汉娜如出一辙,她说:“人们总是问我在集中营里学到了什么?你以为那些地方是什么,大学吗?我们不是上那学习的,对于这一点我非常清楚。”接着她说:“你在要求什么?要我原谅她吗?还是仅仅使你自己好受一点?”

 

战争到底教会了人们些什么?人们又从战争中学到了什么?谁说得清呢?!每个人对那样的历史经历有的不同的解读。军事家、政治家、史学家、哲学家、阴谋家及小百姓们各有各的解读。

 

但是从文学的角度看鲁迅说得那句话是最到位的----“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读者而不同”。因此我的观后感与许多人不一样就对了。

 

 

(完)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8: 回京小记----北京798艺术区(下)
2008: 定理:宗教是高级的利诱
2006: 老爸捉奸记
2006: 背包(苏有朋)
2005: ghan1:追忆往事
2005: 文革初期北京大兴屠杀事件
2004: 中国为什么赶不上日本——问题和思考
2004: 北京美食街大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