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直言: 简驳“无耻的国家税务总局是怎样玩弄数据的”
送交者: 直言 2009年08月15日12:55:45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下面网友转贴的“无耻的国家税务总局是怎样玩弄数据的”,内容非常错误,严重误导。该文作者号称“对于美国的税负还是比较了解的”,显然不实。如果不是出于故意歪曲,则作者对美国的了解程度仅仅等于从未在美国工作、生活过的留学生,如果不是零的话。

举两个具体例子:
一、
该作者说“针对近年来外界对于中国税负偏高的质疑,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关于中外宏观税负的比较》一文,通过“用数字说话”的方式,对于中国税收过高的说法予以了驳斥。。。今天的话题就从这里说起。这份报告引述的统计显示,中国含社会保障缴款的宏观税负2005年为19.39%,比工业化国家平均水平低了12.72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低了7.13个百分点。此外中国不含社会保障的宏观税负在2005年尽管达到最高水平15.65%,但仍然比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分别低了6.94个百分点和4.21个百分点。。。老实说看到这个数据我感到非常疑惑。”
于是该作者进行了所谓的反驳。可惜一点事实根据都没有。
下面本人谈谈“中国含社会保障缴款的宏观税负2005年为19.39%,比工业化国家平均水平低了12.72个百分点”这点。

首先,19.39 + 12.72 = 32.11%,所以中国政府对比工业化国家平均水平的估计是32.11%。属不属实呢?

我拿美国作个例子。美国联邦个人所得税平均28%,7.5%左右是社会安全税和Medicare税,另外州税大概6%左右,加起来已经是41.5%了。

这还没有算上sales tax和地产税(如果你有房产的话)。这些税因为取决于消费和房产价值,和收入直接挂钩不太容易。但我想大概分别占收入10%和5%应该是有的。这样一个家庭占收入的比例总共不会低于56%了。

这些仅仅是最我随便能够想到的最通常的税。要知道美国的税法是非常复杂的。

大家都知道,与其他工业化国家相比,美国的税算是低的。

所以结论是,中国国家税务总局不仅没有像该文作者讲的垮张中国税收之低,反而是低估了。

二、
另外,该作者说,“国税总局的这项研究不仅在收集统计国外数据时,存在上述明显的硬伤,就是对中国自己的数据统计恐怕也有不少疏漏。据总局网站的介绍,此次比较是不包括“非税收入”的,而政府拥有大量的非税收入,这正是中国和其他许多国家完全不同的一个特殊“国情”。比如说,美国的税收包括了地产税(财产税),但是在中国,地方政府通过一次性收取土地出让金,实际上相当于一口气预征了七十年的地产税,却又不必被计算在国家的税收收入当中。据透露,2005年全国土地出让总收入为5800多亿元,相当于当年中央政府收入的33.6%。如果总局对中国税负的计算没有包括上述以及其他各类名目繁多的政府收入,显然是大大低估了中国人所承担的税负压力。”

又是很荒唐。

第一,说“美国的税收包括了地产税(财产税)”显然不符合事实,况且地产税无法与个人或家庭收入挂钩,如何算?

第二,说中国“地方政府通过一次性收取土地出让金,实际上相当于一口气预征了七十年的地产税”更是驴头不对马嘴。

本人特地查拉一下,因为中国对土地的特殊法律,土地出让金好像不是简单的地价,实际上应该是土地所有者出让土地使用权若干年限的地租之总和。这个道理和美国联邦政府或州政府有偿出让土地收费是一样的。和税是两码子事儿。为什么到了中国政府那里,就变成税了呢?这是该文作者逻辑混乱的地方。

如此荒唐的东西,其他地方就不值得一一分析了。

本贴不说明本人赞赏中国政府各方面的工作,或者是征税。但讲话要有事实根据。要对得起读帖的朋友。像这位作者这样忽悠,连对后面满腔热情跟贴谴责的朋友都对不起,分明是浪费或者戏弄人家的感情么!

嘿嘿。

 

无耻的国家税务总局是怎样玩弄数据的:

http://bbs.creaders.net/life/bbsviewer.php?trd_id=392422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8: 女体操好像拿到年龄的证据不是一两件啊
2008: 吃药的问题是,你现在并没有禁止,人人
2006: 兵团战士系列回忆(1)
2006: 兵团战士的回忆 (二) 象猪的故事
2005: 追寻被“扼杀”的梦想
2005: 面子出国【1】
2004: 美与同情
2004: 熟透了的苹果(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