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享受生活
送交者: 黄玲 2003年02月24日19:23:54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我先生被公司派驻埃及,我也辞去国内的工作随行。记得甫到埃及的那个清晨,已是深秋,寒意中瞥见微露的晨曦,竟有无穷的变幻,不由人想起种种有关这个神秘国度的传说,忘记了刚才入关时的不快。来接我的朋友问:“想走哪条路?贫民窟还是机场路?”我答到:“走贫民窟。”因为不想对这个将要呆上一阵的国家存在太美的幻想。

路上,我们都没讲话,我的朋友可能是因为睡意,而我还在想着出关的情形:只要持中国护照,除非有埃及的工作签证,在埃及海关都会被扣至少两个小时。原因是许多中国人通过埃及偷渡到以色列、阿联酋等国家,而其中也有人从事非法活动。我们受到牵连虽然无奈,更多的却感到痛心。后来拿到工作签证,每次入关时见到有同胞被拦在一边,希望国家强大的念头愈发强烈。

汽车经过“死人城”———埃及人的公共墓地,到了位于开罗南郊———马阿迪的家,我才知道这个区为什么有那么多外国人居住。这里绿树成荫,有收费昂贵的美国学校,还有三步一哨、五步一岗的警察保安。后来发现开罗的治安非常好,这些警察做得最多的事便是帮人看着倒车,或者帮忙叫出租车。也许是因为宗教的作用,开罗的犯罪率极低,几乎可以夜不闭户。

到了没几天,我去社区服务中心看了看,非常意外。所有义工都是外国人,以美国人和法国人居多,各种服务一应俱全,还有各种培训班:语言、手工、烹调、骑马、舞蹈、健身······还有指导初来者在哪里购物、怎样在开罗生活的课程。中国人不太热衷于公益事业在这里也得到了体现:图书馆里大多是人们捐的书籍,但竟没有一本中文书,我心里别有一番滋味,暗暗决定把带来的中文书都捐出去。后来我参加了一个法语培训班,结交了一些朋友。我的法语老师是个五十来岁的法国女士,她先生是埃及人,她像所有巴黎女人一样,即使衣着朴素,也绝不马虎,每天的搭配都十分协调。埃及90%以上的人信仰伊斯兰教,还有一部分信天主教。在这里,宗教就是生活,没有宗教的生活是埃及人不可想象的。

埃及的生活节奏缓慢,人们好像也没有时间观念。约会迟到两个小时是非常正常的,如果你发火,埃及人会说:“No hurry in Africa(在非洲不用急)。”即使在商务约会中,不守时也是埃及人的特色。五分钟意味着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意味着半天,如果埃及人说一个星期,那就是永远不来了。说是文化也好、陋习也好,埃及人就是这样恪守着自己的节奏,在这个速度越来越快的世界,他们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却怡然自得.

受朋友之托,我给韩国学校校长的女儿上中文课。她就像大多数韩国女子一样,温文尔雅、勤奋自律。给她上课的过程中,我感到中韩两国的文化其实是同宗的,她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认同让我这个真正的中国人自惭形秽。看来韩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但没有丢弃传统文化,更将它发扬光大,尤为重要的是使他们的年轻人自然而然地接受并传承下去.这应该是值得借鉴的经验。

也许这里没有国内那么丰富的物质和娱乐,也许我们要忍受对亲人的思念,但是在这里生活没有国内司空见惯的浮躁和喧嚣,让人更能听清内心的指引,精神上的宁静与富足是什么都换不到的。埃及人说:“喝过尼罗河的水,一定会再回来。”我不知道我们会不会再来,但至少我们珍视这段经历。林语堂所说的“enjoy life”(享受生活)也莫过于此了吧.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