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人的女人味兒 |
送交者: 佚名 2003年05月02日20:34:48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
| 不知從何時開始﹐人們的審美觀念變得越來越女性化了。溫情主義流行于每一個角落。用身體寫作實際上是在滿足世人的窺陰癖。瑣碎、敏感、脆弱、溫情﹐這些我們曾經定義于女性的詞語已漸失了牠性別特征。有一次去長春出差﹐在一家當地頗有名的酒吧里看到了所謂的“人妖表演”----實質上演員不是真正的“人妖”----祂們沒有做過任何變性手術。祂們是“真正的”男人。祂們有個很好聽的名字----“紅粉男兒”。祂們用很精準的表演和化妝﹐讓觀眾們對“男人”和“美女”的界定開始混淆。祂們以唱歌和脫口秀表現祂們身上的“女人味”----盡管這種表演顯得是那么輕浮﹐用語言和肢體不停地挑逗觀眾。但是祂們的表演在當地很火﹐朋友們招待遠來的客人看節目﹐沒有不到這里來的。而客人們一個個地確實看得有滋有味、興奮不已。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人們的審美傾嚮越來越女性化了。說話細聲細語溫情脈脈;男用化妝品充斥著商場專櫃;鮮艷性感的男式時裝涌動街頭;紅的綠的枯黃的頭招搖過市----美國一位科學家說﹐人類正朝中性進化﹐也就是說﹐其中的一方面是﹕男人越來越雌化了﹐我們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語言方式嚮女性化靠攏﹐我們生存在女性化時代。 “GenderGap”﹐意思是性別差異﹐男人力氣比女人大(不包括和女子舉重邉訂T相比)﹐這是男女生理上的差別﹐誰都不會否認﹐而男女在思維、心理等方面也存在著差別﹐這種差別就是“GenderGap”。在日益女性化的時代﹐表現于文化上的這種差別已越來越小。 酒吧里﹐兩個男人喝著啤酒﹐在談論工作、生意和鈔票的同時﹐時常也加進來一些這樣的話題﹕鄰居家雞零狗碎的軼事﹐關于張三李四服飾是否美麗合體的討論﹐買東西哪里更物美價廉﹐土豆的十二種做法﹐家居裝飾是不是跟上了潮流﹐單位里有沒有人自己打小報告﹐老跟在領導身邊的那個人真是沒勁﹐女孩子剪短頭發顯得更清爽﹐VCD全線掉價而一個饅頭從賣一毛錢漲到三毛五……諸如此類的討論﹐我們時常可以聽到﹐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沒事偷著樂》中的那個貧嘴張大民﹐祂給領導女二(祂后來的老婆)算帳的那一段堪稱此中經典。有人會不恥于張大民的貧嘴嗎?現實是﹐“張大民”真是一個可愛的男人! 在“隱私熱”中﹐購買《絕對隱私》一書的﹐絕對有一部分是男人吧?不僅如此﹐“隱私熱”的興起﹐本身就是女性化時代的最好的註解。 80年代末90年代初﹐香港流行音樂中有一大批女歌手善唱“閨中怨婦”式的情歌﹐並使這種衰怨淒惋的歌唱成為一種流派﹐女人們哼唱著“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責怪男人的無情無義﹐或者芳心萌動﹐期待夢中白馬王子的撫愛關懷。女人們的這類歌漸漸不流行了﹐開始流行的是“女人是老虎”﹐或老是由“義氣”、“朋友”沿化而成的“姊妹”。哀怨的哭訴就留給 男士們去體味吧﹐而且﹐男人們也是義無反顧地加入到“怨夫”的行列﹐或老怨自己的“心太軟”﹐或者表白自己“男人是很好騙的”﹐或者難耐“閨中”寂莫對著明月傾訴“孤忱難眠”、“想你的夜”﹐更有甚至主動承認“難以抗拒你的容顏”並“等待與你相見”。這些歌曲開始更多地由男人們演唱﹐並表現得情真意切﹐值得註意的是﹐由男歌手演繹的此類歌曲﹐在社會中廣有聽眾﹐很快普及傳唱﹐誰會說一句“你瞧這沒出息的小男人”呢?拿著話筒卡拉OK之后﹐發現“這真是說出了我的心里話”。男人們開始樂滋滋地沉浸在這種女性化的心態中??需要說明的是這並沒有什么不好﹐我在今夜寫完此文﹐明天也許就會對著另一位同為男性的朋友怨訴“沒人關心沒人愛”﹐以至于“生活過得沒有滋味”了。 敏感、脆弱、謹慎、溫柔式的男人不但更多﹐同時也被廣為接受﹐“葛優式”影劇形象被社會認同就是最好的證明。那種溫文爾雅、柔順謹慎的性格在銀幕上大受歡迎。男人們發現自己都是“小人物”﹐有理由脆弱﹐有理由恐懼﹐有理由“很受傷”﹐男人的心也是玻璃的。 1978年﹐當“杜丘”出現在中國銀幕之后﹐無數女影迷都幻想自己能成為“真由美”。高倉健式男人成了廣大女青年擇偶的標準。高倉健、阿蘭?德龍、格里高利?派克曾經是中國男子漢的標準偶象﹐女孩子們按圖索驥﹐把身邊的男人們紛紛拿出來與祂們對比。 然而時至今天﹐堅毅冷峻已經不夠“酷”了﹐更酷的是葛優的默默溫情。情人可以選擇高倉健式﹐而丈夫一定要是葛優。 在零點公司進行的“好男人”的標準調查中﹐有責任感、有事業心、成熟穩重﹐善解人意位列前四名﹐而“有冒險精神”位列最后。 時下的很多流行話﹐分析起來﹐都十足的“娘娘腔”。有很多人不喜歡蔡國慶﹐說蔡國慶唱歌總是有種娘娘腔的感覺﹐在談論這位歌手時﹐會說﹕“那孩子﹐像個女人”。殊不知﹐這句話本身就夠女人氣的了??評價或提及別人時﹐總會以“那孩子……”進行統稱﹐這話里﹐就透出了一些女性化的關愛和脈脈溫情。 另一句流行的話是﹐稱讚別人時﹐常說﹕“哇!好酷!帥呆了!”“好……”是港臺劇里女孩子們的口頭禪﹐一下子就被大陸男女青年們學會了﹐說出來真是好開心好洋氣好動聽噢! “挺沒勁的”、“真煩人”、“好討厭”……現代人的生活緊張枯燥﹐于是男男女女們都感覺到了“好孤單”﹐並且開始對什么事都厭煩。“別理我﹐煩著呢”等等諸如此類的句子﹐都像是一個乖巧嬌小的女孩的嗔怨﹐而且說出來的時候挑眉瞠目﹐就像是個漂亮姑娘的撒嬌﹐可愛萬狀。 除了這些流行語言之外﹐說話婆婆媽媽的人比比皆是﹐安排一件事情千叮嚀萬囑咐﹐即使為祂做了一點點小事﹐祂都會將感謝的話時刻掛在嘴邊﹐逮誰跟誰夸讚。 從大工業文明進步到今天的高科技時代﹐人們對世界和生活的把握已不象過去那么有信心了﹐無能為力地面對不可知的東西﹐讓祂們不能不感到更加脆弱、更加敏感。嚮傳統意義上的女性演化就成了不可阻擋的事情。于是雌化潮流便奔涌而來﹐而且我們也津津樂道于其中。 中性化的陷阱 今天的男人流行《心太軟》﹐在這首嗲聲嗲氣的流行歌曲背后﹐我們不難看出當今男性的集體精神疲軟﹐也就是說﹐祂們除了總是心太軟﹐恐怕身體的其牠部位也太軟﹐比如那些足球明星﹐祂們就總是腳太軟、腳太軟…… 今天的男人已經喪失了《把根留住》時代的激情與深沉﹐喪失了《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時代的純樸與真诈o剩下的隻是一些萎靡的嘆息、矯情的淚水以及自虐癖式的傷痛。試問﹕既然你總是那么軟﹐還能指望你“把所有問題都自己扛”嗎? 好在最近又冒出一種名叫“偉哥”的壯陽藥。偉哥﹐英文Viagra﹐含“活力”和“尼亞加拉瀑布”之意﹐是1998年風靡全球的特效壯陽藥。 心太軟的男人﹐是該服幾片“偉哥”了! 男子氣即脂粉氣 不知你註意沒有﹐如今的男人流行稱“男孩”﹐二十好幾的大小伙子﹐卻喜歡動不動來一句帶點齒音的醋溜臺式國語﹕“其實﹐我們男孩……”在這些愛唱《心太軟》的“男孩”身上﹐我們已經很難感覺到什么男子氣了﹐祂們既沒有男人的硬朗﹐又沒有孩子的純真﹐祂們留給人們的隻是一些甜膩的、油滑的脂粉氣。 在化妝品專櫃﹐祂們正與女士們擠在一起﹐精心地挑選著嬌韻增白蜜、玉蘭油護膚霜、什果冰潤唇膏、少女之春洗面奶…… 在美容中心﹐祂們也閃亮登場﹐接受著除了隆胸以外的全套呵護﹐什么果酸護理、電子漂白、芳香按摩、草本嫩膚…… “做個香噴噴的男人!”這是當今的男性宣言。不知不覺﹐祂們很快就被碧柔洗柔了﹐被嬌韻泡嬌了﹐被胡絲嫩賞搞嫩了。尊敬的女士們﹐你們是否發現﹕今天的先生“恰似你的溫柔”? 什么是“第N種男人” 著名時裝設計師劉洋是時尚的代言人﹐祂拍完自傳體電視劇《風起霓裳》后﹐今年又出品了《劉洋寫真集》。最近﹐劉洋先生發表高論﹕ “男人扮靚在外國其實是很普通的事情。現在趨嚮漸漸明了﹐男孩可以□一點香水﹐並註意通過香水進行個性演示。”在這位時尚代言人看來﹐“男人傳統的粗眉濃鬚、胸懷寬闊、肌肉健碩、表情莊嚴和莫名其妙的憤怒﹐實則是80年代的審美誤區”。 因此﹐劉洋對傳統男性形象提出挑戰﹐倡導“第N種男人。” 那么﹐“第N種男人”是什么樣的?請看《劉洋寫真集》。這是中國第一部男性寫真集﹐相信你一定會領略“第N種”男人的萬種風情。 男人為什么女性化 曹孟德對酒當歌的英雄氣概﹐蘇東坡大江東去的萬丈豪情﹐辛棄疾金戈鐵馬的壯懷激烈﹐魯迅橫眉冷對的凜然正氣﹐毛澤東殘陽如血的雄渾蒼涼……這樣的男人境界﹐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時代不一樣了。在今天這樣一個商業文明社會﹐你必鬚註重自己的“形象”﹐所以你就得學會“扮靚”。公司嚴格的管理製度規定你不能抽煙﹐不能留胡子﹐不能大聲說笑﹐但你得小心翼翼地學會討好上司(回家又以同樣的方式討好太太)﹐畢恭畢敬地面對客戶。在一些交際場合﹐為了表現自己的“品味”、“情調”﹐你還得學會送玫瑰、喝紅酒、用餐巾紙、做蒙娜麗莎式的微笑﹐說明星式的“哇─”。美國心理學家貝姆研究認為﹕“男性之所以女性化﹐是因為社會意識到女性品質中的彬彬有禮和註重打扮的特點更適合商業氛圍﹐更具有公關、溝通和推銷等方面的優勢。”嗚呼﹐轉型期的社會帶著男人進入了“轉性期”。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西方有學者發現﹐由于現代男性大量接觸化合物(比如洗面奶之類)﹐這些化合物所含的二氧化物有一種複製雌激素的功能﹐人體吸收這些二氧化物后﹐就會刺激雌性荷爾蒙分泌增加。另據美國營養學家Andrew博士研究發現﹐為了使肉雞肉牛長得又肥又嫩﹐飼料增長素里含有一定的雌激素。當你吃下一隻鮮美的炸雞腿時﹐這隻雞腿所合的雌激素就會被你攝入─ ─假如你是一位女士﹐那可能越吃越有女性魅力;假如你是一位先生﹐結果可想而知。 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在由“媽咪──保姆──幼兒園阿姨──女教師”構成的“怡紅院”式的教育氛圍里﹐那些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寶貝能不娘娘腔嗎?上海一所中學去年曾對200多名男生做過一項調查﹐發現20%的男生存在“性別偏差”﹐表現為膽怯、脆弱、嬌氣、愛哭等。比如一名18歲的男生在臨上高考考場時﹐居然對陪祂趕考的母親說﹕“媽咪﹐你抱抱我。”為此﹐上海市于今年5月17日發起成立“男孩節”﹐旨在為男生“樹立陽剛之氣”。上海一些幼兒園也率先引進“男阿姨”﹐為幼兒實施“男子漢教育”──不過﹐假如這位“男阿姨”本身就是一位娘娘腔﹐那就麻煩更大了。 中性化的陷阱 在20世紀末﹐全球掀起了“中性化浪潮”。所謂中性化﹐即女人要有點男人味﹐男人要有點女人味。與“女強人”、“酷女”、“辣妹”相對應的是“奶油小生”、“大男孩”、“俊男”。 今天﹐女人可以剃闆寸(上海女大學生今夏流行剃光頭)﹐穿馬甲、戴男裝手表、蹬方頭粗跟鞋﹐男人也可以戴耳環、紮辮子、抹增白蜜、穿夢特嬌內衣。女性已經不再是一個性別概念﹐而是一種超越性別的形象概念﹐正如西方一位時裝設計師所言﹕“其實﹐誰都可以女人一些。” 那么﹐女人喜歡那些嬌滴滴的小男人嗎? 豪放女麥當娜直言不諱﹕“沒當過女人的男人﹐不能發出非凡的魅力。”她的某一位男友丹尼斯·羅德曼就常以口紅、假發、緊身褲和低胸背心作“性感出擊”。喜歡男扮女裝的日本影星木村拓哉猶如出水芙蓉一般嬌艷﹐祂驚喜地發現了“連自己都不知道的另一個自己”。一代硬漢高倉健早已成為昨夜星辰﹐出水芙蓉般的木村拓哉才是當今日本少女的偶像﹐據說東京的女孩子一見到祂就會興奮地尖叫。 在好萊塢﹐史泰龍、施瓦辛格之類的猛男已經靠邊站了﹐女人們更喜歡“溫柔、多情的大男孩”﹐比如《泰坦尼克號》里的那個里奧勒度。 我們註意到﹐女性化形象的至尊地位不但影響著男人的形象﹐而且也影響著商品的形象。比如轎車﹐其造型極力追求柔和、圓潤的流線型﹐曲線和弧度猶如女人的身材一般優美動人﹐很難見到有棱有角的直線型了。還有手機﹐前些年那種沉甸甸的“半磚頭”早已老土﹐換代產品一代比一代造型玲瓏、體態輕盈、色彩華麗﹐“大哥大”逐漸縮為“小妹小”。 今天﹐全球已進入一個“雌雄同體”時代﹐“中性”(Unisex)已成為一個越來越時髦的概念。 臺灣專門有一家名叫“第三性”的酒吧﹐今年又發起成立一個“娘娘腔關懷協會”﹐娘娘腔們經常聚在“第三性”酒吧鳥語花香、鶯歌燕舞。 尊重“多元化”的美國輿論則提出“超性別主義”、“性轉化邉印薄kS著男性和女性的界限日漸模糊﹐祂們對具有性別色彩的指稱﹐比如先生(Mr)、太太(Mrs)、小姐(Ms)﹐一律統稱中性化的“M”。 然而﹐我們不能不憂慮的是﹕中性化浪潮在男人身上不僅表現為打扮的靚麗、舉止的嬌柔、表情的嫵媚、皮膚的白嫩……可怕的是會影響到祂們在心理乃至生理方面發生什么變異﹐至少目前已經開始“心太軟”了。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