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漂泊是一種自白
送交者: AAAX 2002年02月11日16:32:55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漂泊是一種自白



曾哲

  △ 漂泊是一種文化;漂泊是一種心理;漂泊是一種美學;漂泊是一種生活方式。漂泊人的心境是坦蕩的也是清月空照的寂寥。

  在太陽之下在大地之上,腳步把心跡告訴給山野,所以漂泊也是一種自白。

  真正的自白像一條腰帶,解開後丑美任憑;因此自白很易說成大話和美麗的謊言。

“我犧牲我青春的最後黃昏,卻在尋覓等待遙遠的地平線上太陽火紅的降生,似乎在等待一個永遠看不見摸不着的崇高的輝煌的成功,以及蒼穹與大地之間、人與野獸之間、我的眸子和湖水之間、我的呼吸和夜風之間的永恆。”——這是10年前我還認為我算青春的時候,在《遠去的天》一書中記述的感受。

  在這本詩集中我同時還寫道:漂泊“你孤獨地漫步着孤獨,我孤獨地流浪着孤獨,想草原上那路的盡頭,你和我都擁有一個屬於自己,屬於自己那架白骨的故事”。

  △ 漂泊是故事。漂泊是一種比較陳腐的久遠的情結。只有細節的表訴與思維,盛開在現代人精神家園的籬笆牆上。這些風中紛紜細碎的黃花,迷亂了一個個繁星的夜空。為這個時代踴躍的速度生活,提供了一個後置的懶散的自由的遲緩的信息服務。

  漂泊題材的書後來我又相繼寫出了《呼吸明天》和《離別北京的天》等,加之《遠去的天》我稱這《三天》為:漂泊文學。

  文學是一種精神,文學骨子裡就是漂泊的自白。

  天人合一,天是自然,祈願接近卻萬萬莫去傷害。如此說來又多了一層矛盾:走了就走了唄,偏要講來與友人聽;講了就講了唄,又偏要寫出書來給人們看;看了就看了唄,看過書的人們偏就有一部分背上行囊上路了。

  您不琢磨因果那是不可能的。

  我很擔心我們的這塊土地上在與新世紀誕生的同時,會出現一種新興工業——旅遊工業。倘若這種擔心成立,我便是不可逃脫的罪魁,因了寫、因了介紹、因了眉飛色舞的吹噓。

  春節過後,陸小婭從麗江回來說,那裡的飯店旅館已經爆滿,街頭巷尾人頭攢動沒地方住,有的遊人找到醫院要求住宿病房。

  9年前,我在麗江、瀘沽湖翻來覆去住了幾個月,沒見到半個遊人。

  今天,我修正了一下自己,漂泊行為要與環保同行。

  △ 去年年初,在媒體上我對準備出門上路的青年人說過:讀書行路雖是不可分割的,但就一般意義上來說,上路可以代替讀書。

  哪怕萬里行路之後,再去讀讀書。

  引來了好心人的眾多批評,很有些道德。謝謝!

  路,是可以把一個躁動不安的情緒撫平;白山黑水間你的腳步,也會把目的地縮短放長;風餐露宿中的日出日落,更會把生命意識注入你年輕的熱血。你腳步的邁出,意味着磨難開始,同時也會領略到別致的風景,你的目的就在眼前。

  △ 前幾年我參加主編的《漂泊者之旅》叢書和1998年主編的《在路上》叢書,讓我結識了許許多多出門遠遊的人以及遠遊人們的想法,再攙雜進我的一點親身經歷,整理出有關“目的和故鄉”的這樣一句話:隨着一個人走出路的越來越長,一方面他的心會被故鄉的手攥得越來越緊;另一方面他的目的也會越來越龐大、目的地也會越來越遙遠。故鄉親,是因為她的遠程;目的美,是因為難以企及。而每一本漂泊的書籍,正是漂泊者們走向目的地時路上的記錄,抑或在都市中讓心跡鋪展延伸漂泊之路。

  我相信誰也不會為寫一本書這樣的目的,去受磨折、受苦痛。把苦痛和磨折攙和在生命的行進之途,苦痛和磨折就是財富。這不該是疑問。

  △ 我把我美好的感觸留給路上一些;我把路上美好的感觸撿拾一些給自己。如果非要一個界定,那麼我寧可偏拗地說:出門上路漂泊的體驗,是一種自我完善的精神和情感過程,表現最突出的是人格準則的鑄定,簡單的、平和的、寬容的、不爭的。

△ 傑克·凱魯亞克的小說《在路上》40年前在美國出版,書中描寫了一些年輕人在各地流浪放縱的生活,使當時大批精神苦悶的青年為之神往。從而掀起了“背囊革命”,即四外漂泊的社會風氣。因此也形成了二次大戰後在美國的一大文學流派——“垮掉的一代”。也就有了中國稱謂的歷史的遺留“垮掉的青年一代”的著名一說。其實就單一從它的發展和待確定性上來講,我們的譯文是應該商榷的。英文的:Beatsh或Beatniks,有人譯成“避世青年”和“疲塌派”看似感覺更合適。

  被我們曾經稱為“垮掉文學”的代表作家,也是被公認的“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凱魯亞克,不僅20多歲後在美國墨西哥有7、8年的漂泊流浪經歷,還創作了大量的“路上作品”,其主人公大都是為逃避污濁嘈雜的生活環境,四外漂泊尋找自由和生命的歸宿,並且毫不含蓄毫不隱諱自己的境遇和感受,進而深刻的自我剖析。

  從這個意義和位置上講,至今我還沒發現比凱魯亞克更純粹的漂泊者和漂泊作家。活到今天,他該是77歲。

  是的,路給予我們的不光是折磨還有苦悶的緩解,毋庸置疑。

  △ 萬萬別奢望,別把它當作成家成名的捷徑或是在煙熏火燎上炒作的紅案腥葷,我有,但我知道那是不很對勁兒的投機心態。怕誘惑,躲着點兒。不躲不說,您再不悠着點兒愣往前衝,那就危險了。前兩年有這樣的悲劇教訓,忒典型。話又說回來了,他有他的道理。

  即便那路我已經走過來了,心也記牢,無數的遠輩在我之前走出過無數的遠路。何況更多的應該感謝大自然,是她恩賜給我們一塊堅實的腳下和一片縱橫馳想的藍天。

  △ 生活對每一個人來說可能是不夠平等,但生命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卻是不偏不倚,路上的步履會一一作答。

  生命有限,趕緊打點自己,別耽誤了上路。

  △ 一而再說精神文明,是因為現代的工業文明發展得不得了,似乎解決了物質和經濟學意義上的生存問題。但殊不知,這恰恰又給我們帶來了思維意識以及生態學上的問題,也就是說精神文明不僅具有價值觀意義,並且還具有生存觀意義。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自然環境,需要再三的關照,再三的呵護,儘量地降低我們的消耗需求。別忘記保護好路,因為那就是保護我們自己。文明的精神,會讓我們把路走得更遠。

  對了,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路上。

  (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