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岛中环金融区往西走,穿过上环路段,绕过“西港城”,就是著名的海货一条街。
四五月份的潮湿季节,离海货街老远,就能闻到阵阵海腥气。没去过的生人,不用问路,“寻味儿”而行就能找到,那“味”是越近越浓。在德辅道西的这一段路上,海货店可谓密密匝匝,几百米间竟有近百家。有专卖鱼翅、鱼肚的,有专卖海参、鲍鱼的,有专卖瑶柱、干贝的,当然更多的还是经营多种干海货的“百货店”,除翅、肚、鲍、参、柱外,虾、蚝、鱼、蜇,乃至燕窝、火腿、腊肠、板鸭等,都有的卖。
所有的店铺,基本都是一间门面,开放式待客。您别瞧门脸不大,内里的“宝贝”可多得很,三只一斤的干鲍鱼,要卖到15000多块;很一般的燕窝,要六七千块一斤,顶级的就要上万了。难怪一些不法之徒,要把这些“杂货店”当盗窃、抢劫的目标。去年一家店被劫,“识货”的强盗只要大鲍鱼,几十斤的一麻袋就是几十万块!储有成千上万片鲨鱼翅的店铺,更是多得是。香港有不少珠宝首饰店,但没有店铺密集的珠宝街。从这个角度讲,“海货街”可能算得上是香港最“贵”的一条街了。
但在这条“贵”街上,平时并没多少顾客进店买东西。让人挺纳闷:生意这么冷清,靠什么维持呢?知情的朋友说,光靠散客,他们早关门了!原来这些店主要是靠批发,仅香港每天开张的几千家酒楼、食肆,要“吃”多少?而这里又以货全、质优、价实而闻名,因此临近香港的不少客商也来这里采购。别看这条街不长,却集中了全世界的好东西,近有内地的、东南亚的、日本的,远有澳洲的、南非的。而一笔生意,可能就是几十万!
据老人讲,海货街的前身其实是海鲜摊档集中地,也是香港早期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由于这里离维多利亚港的西部进出口最近,每天渔船都要到这里来卖鱼货,一个海鲜交易市场自然形成。后来,香港本地海产捕捞业日趋凋零,海鲜市场也逐步演变成干海货的集散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