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说说林彪的“战略眼光”
送交者: 香椿树1 2015年08月22日08:37:00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说说林彪的“战略眼光”——吹是没有用的,事实胜于雄辩: Chiyankun 

本网经常有人吹林彪,最近又有人吹他的战略眼光。我说过,吹一次我就贬一次。让事实说话。

我们不妨按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看看林彪的眼光

红军时期,在井冈山斗争初期,他悲观失望提出红旗还能打多久,这是什么战略眼光?在四、五次围剿期间,极左势力当权,主张保卫坛坛罐罐,林彪附和他们,发表《论短促突击》,为“御敌于国门之外”提供战术支持。这篇文章作为反面教材出现在七大学习文件中。

抗战之初,中共在毛泽东的主持下确立了长期抗战的游击战为主的战略。主张爱惜有生力量不要打拼实力的消耗战。可是林彪顶风作案坚决要求到前线去参加 山西的会战,毛泽东亲自写信劝他并指出已经有决议,他还是不听。当时已经是国共合作,他作为115师的师长有相当的决策权,于是就有平型关大战。此役,的 确打击了日寇的气焰,但是伤亡略高于敌方,死的都是经过长征的百战精英。幸亏林彪后来出去养病了,否则这种仗打下去红军就危机了。道理也不复杂。八路军武 器装备差弹药严重不足,经常是每个士兵只有三发子弹。最后就是拼刺刀了。

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在东北建立根据地,充分利用东北的工业基础武装全军。为此给了他党政军一体的领导权。但是他到东北之后根 本没有意识到需要改变战略思想,需要在某个节点上顶住国民党的进攻。因此他根本没有认识到在战术上需要重视阵地战,需要教育全军转变过去打游击为主的思 想。当然也没有在训练上重视阵地战。所以当国民党集中优势兵力夺占东北的时候他只会步步退让,甚至准备逃过黑龙江以北去避风。他甚至命令辽南的不对也撤到 黑龙江以北去。是陈云说服了肖劲光等将领坚持了南满根据地。党毛泽东命令林彪在四平打一场“东方马德里战役”的时候,毛泽东是指望林彪能把国民党的攻势顶 住,可是林彪因为根本没有打硬仗大阵地战的任何准备,只能略应故事就撤出四平,准备向苏联逃窜了。只是因为蒋介石太胆小怕美国人主持的军调会不满意所以在 夺得东北大部分之后以为林彪卷缩在最北边不足为虑而拒绝了卫立煌等人的建议没有吧林彪赶过黑龙江。我们真不能想象加入蒋介石也能“不可沽名学霸王”把林彪 赶过江,沿江据守,林彪还有什么机会?

最能突出地说明林彪的战略“眼光”的是长春围困这个最愚蠢的决策。围困不是不可以,但是不能不许百姓出城。他以为国民党比他还仁慈会给老百姓粮食 吃,要老百姓去与军队“争食”。结果饿死十万之众,造成非常恶劣的政治影响。本人从50年代起,就听到大量关于长春饥民的述说,使我对林彪十分反感。他的 这个“战略”完全不符合实际,因为直到长春解放的时候,新一军还有一年以上的存粮。就是说假如不是瓦解了敌人的斗志,即使把城中的老百姓和六十军都饿死, 林彪也攻不进新一军的据点银行大楼——那是一个非常坚固的建筑当时四野的重炮也只能打出一个印记。而大量市民出城而去倒是最能瓦解敌人士气的事情。后来的 平津战役,在毛泽东的直接部署之下的围城就完全不同,而是以争取人心为主要目的,甚至允许保证蔬菜供应。

抗美援朝战争是又一个考验林彪的战略思想的机会。他是反对出兵的军中将领的领头羊,因为毛泽东钟爱,他的意见分量颇重。但是他实在让毛泽东失望,这 也是他后来几乎十年沉寂的原因。我倒是要说,他不肯去朝鲜也许是他一生中最正确的选择。如果他仅仅是听话而去朝鲜也打不好。因为他打仗太谨慎太求稳。连在 有大片根据的的条件下可以浩浩荡荡坐火车南下锦州这种条件下他都不敢去打锦州,他怎么敢跟美国较量?以他只能打游击战运动战不敢坚守的风格,在相对狭小的 朝鲜,一没有根据地,二没有战略回旋空间,拒绝阵地战就只能把战争引向东北。而彭德怀则在三八线靠坑道战把阵地稳固下来。

战术视为战略服务的。在东北林彪不重视阵地战是吃了大亏的。四平他没有守住,而此后为了夺取四平又打了两次。这两次都是死伤惨重。可以说假如第一次 他若有坚守的意识,根本不需要付出后来那么大牺牲就可以把国民党军队顶在四平,而四野就可能有东北的半边天。他的那些被宣传的玄乎其玄的“一点两面三三制 “,也算点战术贡献吧。但是在东北战场上 用处也有限。打锦州最关键的是两场阻击:黑山阻击战和塔山阻击战,都是重要的阵地坚守。靠的是战场上的将士的殊死奋斗。林彪根本就没有及时转变思想重视阵 地防守。但是只要四野下了死命令要守住阵地,战士就能在条件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实现战略目标。我们可以由此断定,假如林彪当初有守住四平的决心,四平本来可 以不回丢,可以打成马德里甚至斯大林格勒。而且如果配合外围的袭击敌后,可以打得有声有色。

林彪人死都死了,我本不愈鞭尸,他自己跑到温都尔汗自我爆炸死于烈火,也算是报应了,即使我对他的长春围城十分反感。但是偏偏有那么一些人要为林彪翻案。那就是要把林彪放到地狱之后上面烤。因为历史的真相就摆在那里,在网络化的今天更是谁也无法一手遮天。

————————

林彪受到追捧是社会经济学问题。 把持舆论的新朝与旧朝权贵都憎恨毛泽东, 而林彪的儿子曾暗杀毛泽东, 自己也摔死在投敌逃跑的路上。  吹捧林彪就能贬低毛泽东。   当然, 前朝国民党将领还有投降的解放将领大多都能在林彪面前耍几手钉耙, 遇到其他抗日战场大学毕业的将领则只有败走一条路, 吹捧林彪也为他们自己无能掩盖一二。

先说井冈山时期, 井冈山时期不要说林彪没有远见, 连朱德也只知道战场不知道战役, 只知道打仗,不知道民心。 林彪也好其他人也好, 离开毛泽东马上打败仗。  只有彭德怀有一些独立作战的经验。 

抗日战争初期, 属于摸索阶段, 打平型关不能算失误, 不划算战役总结的时候才发现的, 所以怪不得林彪。

解放战争林彪的表现一塌糊涂, 特别是战争初期, 林彪不能攻不能守, 进退失据。 共产党的大部分将领都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 千锤百炼, 九死一生的战将,偏偏林彪没有获得抗日战争的毕业证。  而国民党将领除了被上级逼迫守阵地, 并且都毫无例外地最后失败, 留在国民党将领心中的功勋都是多少次死伤过半,最后逃跑, 这样的将领接受南京的房地产送给小老婆的时候耀武扬威, 真正遇到跟日本鬼子日夜周旋的共军土匪要么望风而逃, 要么横死荒丘(没有冤枉张灵普的意思, 张的小老婆多次讨要南京的房产, 补偿几十万还不满意)。

偏巧不巧, 林彪对阵的国民党将领廖耀湘偏偏跟参加了抗日大学。  这就难怪林彪失败了。  可是, 你说林彪无能, 可是林彪指挥了共军最精锐的部队, 打了三大战役的两个。   其实道理很简单, 麦克阿瑟不是反攻日本的将军吗, 他也曾经为日军战俘营送去成千上万的苦力与午餐肉。 无能将军如果拿到绝对优势的军队照样能打胜仗。 更何况虽然林彪抗日战争没文凭, 他的手下可是抗日战争的博士硕士成群。 别人不说, 共党文官陈云指挥南满以弱欺强,不是把国民党打的没脾气吗, 为东北土改收拾土匪争取到了时间。

回头说抗美援朝, 林彪装病拒绝挂帅那是传言。  毛泽东乃是将将之才,对手下的品行一清二楚。  粟裕也许会考虑, 但是, 彭德怀是不二人选。   因为敌强我弱,实力绝对劣势的时候,从来都是派彭大将军出马, 井冈山, 陕北,解放西北,那一次不是如此。

毛泽东为啥要派林彪去东北?  林彪的战术能力与练兵能力。 林彪早年就表现出战术指挥的能力, 给他一个排,一个连, 一个团都能打的有声有色, 并且战术总结能力也很强, 对练兵很有好处。 至于战役组织与战略眼光的缺陷, 毛泽东根本就没有指望林彪, 因为东北是毛泽东心中必争之地, 中央委员就派出去一半。 因为毛泽东要亲自指挥, 如果罗荣桓不在东北, 毛泽东说不定真撂下全国的担子,直接去东北了。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4: 蒙古看清身边不是新中华帝国 中国比美
2014: 弗格森事件:中俄媒体反击美国
2013: 军坛还是军事吧,贴张图,能说出是什么
2013: 英媒:叙利亚叛军用中国导弹击落政府军
2012: 中日若海战 日本胜
2012: 人民日报早年反美宣传文章公开声称钓鱼
2011: 怎么四面楚歌了?不正万邦来朝吗。前几
2011: 解放军022型导弹艇大队出海演练发射新
2010: 也说中国南亚战略重点
2010: 心惧梁光烈相互摧毁宣言 五角大楼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