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左棍”介绍抗日游击区的生活标准
一个月四两油,半斤肉到底是高还是低,到底是发展了还是退步了?当然和现在比较是不公平的,没有相应的标准,所以一些人就认为已经很不错了,可以理解了。似乎他要继续瞎辩解还真没有办法。可是我学习了一下《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中的一篇文章《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一九四五年一月三十一日)后,发现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特别介绍给“左棍”以帮助其提高认识,搞清事实。
首先必须说明,《毛泽东选集》是具有很强的权威性的,“左棍”既不要企图怀疑其真实性,也不要企图找到例子反驳,更不能随便说是在“造谣”。对于一些已经理屈词穷而乱喊“造谣”的“左棍”,《毛泽东选集》是让他们更加理屈词穷的有力武器。
六七十年代不论什么环境,什么条件,都不可能比抗日游击区的环境更差,生产生活条件更差。这个论点应该没有错吧?有谁认为六七十年代的生产生活条件比抗日游击区更差的?欢迎讲出来听听。有些人可能还存侥幸心理,认为抗日游击区就像陕北一样,可以到处是鲜花,遍地是牛羊,而毛泽东的这个文章说得很清楚,是游击区,而不是根据地,请看(第一段):
“我们在敌后解放区中那些比较巩固的根据地内,能够和必须发动军民的生产运动的问题,早已解决了,不成问题了。但是在游击区中,在敌后之敌后,是否也能够这样,在过去,在许多人的思想中,还是没有解决的,这是因为还缺少证明的缘故。”,也就是说,这些地方不是根据地,不是到什么程度呢?
“敌伪据点碉堡林立,沟墙公路如网,敌人利用它的军事上的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时常对我袭击,包围,‘清剿’;游击队为了应付环境,往往一日数处地转移。”。
看明白了吧?根本就没有一个稳定的生存条件,更不用谈一个稳定的生产条件了,这和你想的大生产运动的环境差远了。和六七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就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然而最令“左派”网友汗颜的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动荡的,危险的条件下,游击区的生产生活达到了以下标准:
“然而他们仍然能够于战争的间隙,进行了生产。其结果:‘使得大家的给养有了改善,每人每日增加到五钱油和盐,一斤菜,每月斤半肉’。”。
下面我来翻译一下这个标准等于多少。每人每日五钱油,就是按十六钱一两算,每个月是5/16x30=9.375(两)。是四两的2.34倍,而“斤半肉”就是一斤半肉,是五两的三倍!
看清楚了吧?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你能想象的最差的生产条件下,在那种一天要转移数次的“社会”环境下,一边打仗,一边生产,其生活标准竟然是六七十年代的二到三倍!
在日本鬼子的铁蹄和刺刀之下,在日本侵略军的包围清剿之下,竟然有这样的成绩,那么在没有侵略,没有战乱,政权统一,又在“经济大师”的管理之下,发展了几十年之后,还有什么理由不比它高?就算有若干的积累,还有什么理由把生活水平搞到人家的几分之一?难道赶走了日本鬼子以后,中国(城市)人民过上敌占游击区这样的日子就奢侈了?难道解放后几十年只是一少部分的城市居民(农村情况更不用说了)过着比敌占游击区还差好几倍的生活反倒合理了,可以理解了?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知道原来生活是如此的“幸福”!真不知道前进和倒退该怎么定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