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資源利用率還沒有達到平均水平 (這樣說其實不好), 所以水庫還沒有修夠. 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就是水的鬥爭史, 乾旱和洪水是這片土地的常態,反覆發作. 中國最早的英雄就是大禹,促進中國重新統一的就是都江堰(沒有考證). 整體看東海岸氣候都比較暴烈,今年是Nina 現象,去年重慶是什麼現象?知道不知道都一樣,在中國,旱澇災害必然發生,那一天不確定。 水庫多一點, 抵抗旱澇的能力就可以強一點.水庫當然不能無限制地修了,但是現在是不是達到飽和了? 這才不是抬槓的討論方法. 當然, 塔里木河的水庫用途不大,害處不少,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再見
紅旗渠“復出” 再建抗旱奇功
記者楊明
四十年前修造完成的“紅旗渠”,今年又重新擔起抗大旱的重任。記者昨日在河南林州採訪了解到,林州全市可澆灌的44.9萬畝麥田已全部澆灌一遍,其中,利用紅旗渠水灌溉的面積達到30萬畝。“人造天河”再建抗旱奇功。
目前,紅旗渠水仍源源不斷地滋潤着林州乾渴的農田。
近年來灌溉功能逐漸弱化
林州曾經是個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貧困山區。紅旗渠是20世紀60年代林縣人民花了10年時間,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盤山開鑿的大型“引漳入林”灌溉工程,把漳河水從山西引入林縣。整個工程劈開山頭1250座,鑿通隧洞211個,架設渡槽152條。被譽為“人造天河”、“當代萬里長城”,並成為民族精神的象徵。
近年來,由於上游水源日益緊缺,紅旗渠引水量大為減少。加上工程產權不清,管理機制不活,群眾因水費偏高而放棄用水的現象時有發生,紅旗渠的灌溉功能漸漸弱化。
記者昨日在林州汽車站附近看到,紅旗渠一段支渠已經廢棄,渠道里雜草叢生,還有不少垃圾。出租車司機老劉告訴記者,紅旗渠的渠網總長度達1500公里,目前不少地方已經被城市的發展所吞噬,不復存在。
從山西買水引入紅旗渠
自從去年麥播以來,林州市就一直沒有有效降雨,小麥旱情持續發展。面對多年不遇的乾旱,紅旗渠的巨大功能被重新挖掘利用。林州市投入抗旱資金達600多萬元,千方百計從山西等地調水引水買水,從紅旗渠上游擠水、節水,協調紅旗渠沿線的水電站停止發電,同時啟動南谷洞水庫300萬立方米的儲水,將紅旗渠引水量由往年的1.5個流量加大到4個流量,保證灌溉用水。
“多虧了紅旗渠喲,要不然肯定絕收!”在紅旗渠分水嶺下居住的一位村民正在翻地,準備春播。他的三畝地已經全部澆灌了一遍,踩上去非常鬆軟。昨天下午,記者在紅旗渠分水嶺看到,兩個幹渠的水流湍急,水深已經接近平時的最高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