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资料: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在校园中射杀数人 2007-04-17 09:45:29
卢刚事件,是指1991年11月1日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在校园中射杀数人的枪击事件。该事件在当时曾震惊中美两国,也引起了一场关于中国教育弊端的讨论。
卢刚简历
卢刚生于北京市,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84年通过CUSPEA考试,1985年本科毕业后进入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攻读研究生。1991年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Study of the "critical ionization velocity" effect by particle-in-cell simulation (ionization)》,导师是本系教授克里斯托弗·戈尔咨(Christoph K. Goertz)
案件经过
1991年11月1日下午三点半左右,卢刚进入了正在进行专题研讨会的爱荷华大学凡艾·伦物理系大楼(Van Allen Hall)三楼的309室,在旁听约五分钟后,他突然拔出左轮手枪开枪射击,他首先击中他的博士研究生导师,47岁的戈尔咨教授,并在戈尔咨教授倒下之后,又在教授脑后补了一枪;然后,他又朝他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助理史密斯(Robert Alan Smith)副教授身上开了两枪。此时,在场的众多人士刚刚有所醒悟,纷纷逃离现场,这时卢刚又瞄准了当时在场的另一位中国留学生,27岁山林华博士,接连向山林华的的脑部和胸膛连开数枪。随后,卢刚离开了第一现场到达二楼208室系主任办公室,一枪射杀了44岁的系主任尼克森(Dwight R. Nicholson)。在确认尼克森死亡之后,卢刚又返回第一现场,发现几个学生正在抢救奄奄一息的史密斯教授,于是又朝史密斯的脑部补发了致命的一枪。
然后卢刚持枪离开物理系大楼到达生物系大楼,由一楼走到四楼,似乎在寻找一名女性目标(有目击者见他进入女厕所寻人),其间遇到师生多人,但卢刚并未开枪滥杀。
在未找到射击目标之后,卢刚又进入了行政大楼,冲入一楼111室的校长办公室,向副校长安妮·克黎利(T. Anne Cleary)前胸和太阳穴连开两枪,又朝办公室内的学生秘书茜尔森(Miya Sioson)开了一枪。
随后,卢刚到达二楼的203室,饮弹自尽.
整个枪击过程不足20分钟,卢刚在自杀前总共向六个人开枪,除女学生茜尔森(Miya Sioson)被击中脊椎,颈部以下全身瘫痪外,其余五人全部丧命。
警方在随后的调查中又有些许的发现,杀人者使用的武器为38口径连发左轮手枪,另一把22口径手枪被随身携带但未使用。此外警方也截获并扣押了卢刚在事发前几天寄回国内的包裹、家信、汇款等,并查到了卢刚的遗书,据爱荷华大学官方宣称遗书共五页,其中四页英文一页中文,但在事发一个多月后警方仅向媒体公开了四页英文遗书。
关于杀人者的枪杀动机,警方未有正式的结论,但据部分媒体报道,枪击的直接原因可能是由于博士论文最高奖学金没有由卢刚获得,而是由山林华获得。
卢刚事件在美国华人社圈中反响很大,各华文报刊几乎众口一辞,对卢刚其人痛加指责,并针对其中国大陆的背景大肆抨击。另有小部分人认为其行为是中国人对美国社会的反抗,打破了中国人在美国社会一向沉默、驯服的形象。
在枪击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受害人之一的安妮·克黎利女士的家人,通过媒体发表了一封给卢刚家人的公开信,信中追忆了安妮·克黎利女士的成就,并以宽容的态度希望能分担彼此的哀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