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對桁架式超大型海上平台軍用前景的探討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15年04月15日23:08:3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近日,有關土鱉研發桁架式超大型海上平台的報導引發廣泛關注,圖文大家都看得審美疲勞了,這裡就不再轉發,只想談點個人對其未來軍事用途及對南海維權鬥爭影響的看法。

 

      一、桁架式超大型海上平台作為海上機場與航母及島嶼機場相比的優劣分析

 

  軍網們最關心的當然是這種桁架式超大型海上平台作為海上機場平台的應用前景。從目前披露的設想圖及文字說明來看,個人認為它與航母相比有以下突出的優缺點:

  (一)抗風浪能力很強
  抗風浪能力主要取決兩個要素,一是你能否經得起風浪而不致結構損毀,二是你能否提供平穩的起降條件。俗話說,小船怕浪,大船怕涌,特別是當波浪的長度正巧與船長耦合時,要麼兩個波峰在艏艉而波谷在船舯,此時兩頭浮力很大而中間很小,船成中垂受力狀態;要麼一個波峰在船舯而艏艉均處波谷,浮力中間兩頭小,船成中拱受力狀態。這樣反覆摺疊彎曲,很容易折斷(見附圖一)。因此普通排水型艦船的結構強度,需以抵抗住這種船長與波長耦合的情況為標準。但即使你通過加強結構能保證船不損壞,浪涌分別經過艏艉時,依然會因浮力劇變而形成猛烈的縱搖,或者涌從橫向穿越時造成劇烈的橫搖,這都會造成艦船的不平穩,影響飛機的起降。像二戰時戰列艦的艦艏通常做得水線面積極細長,就是為減少浮力變化影響以保證射擊精度。像022那種穿浪型艇,也是利用了減少水線附近浮力體面積的原理。
 
  由此可知,浪涌對浮力體的平穩性影響,與浮力體水線上下(不超過浪高範圍)的排水面積密切相關,這段排水面積越小則受浪涌影響越小。而的從圖中看,這種桁架式海上平台上層結構十分簡單輕便,其實就一層平台,其下為連排縱列式的浮筒,中間只有桁架連接。那些作為浮力體的浮筒,主體是在水下,上部僅略微露出水面。因此當浪湧來襲時,額外浸沒的基本上是桁架部分,其產生的額外浮力微乎其微,幾乎不會帶來浮力劇變而破壞結構強度和穩定性(見附圖二)。

  通常來說,海上的浪涌也不會太高太長,七級風形成的六級海況也就四五米浪高,涌長百米左右,這已經叫巨浪了。12級颱風才能掀起10米左右的狂濤。所以船大到十萬噸以上時,因為長度超過三百米,就很少會遇到前述船長與波長耦合的麻煩。而這種超大型海上平台,動輒三百米甚至近一公里長,那就更不是問題了。
  即使遭遇特大颱風,它是機動的,不是可以提前避開颱風經過海域嘛。或者可以分解後駛入像美濟礁這樣的澙湖避風,即使外面巨浪濤天,裡面也水波不興。
  從披露的文字資料看,這種平台在風浪中的載荷計算與結構強度都是經過詳細論證的,這技術活兒就交給專業技術人員吧,不用我們業餘軍迷瞎操心。在這裡我僅強調一點,就是這種桁架式平台從結構原理上就天生具有優良的抗風浪能力,可以用更輕的結構滿足強度需求,或者說同樣情況下其平穩性遠勝航母。所以,抗風浪肯定不是它的弱項,而且還是其強項。

 

  (二)抗打擊能力超強


  這種海上平台幾乎對潛艇來自水下的攻擊完全免疫!因為其浮力體是由無數小型浮筒組合而成的,每個浮筒之間有間隔,中間無疑還會採取水密隔斷結構,因此再強的魚雷打上來,整個超大型平台損失的浮力恐怕只有百分甚至千分之一,別說擊沉,恐怕連點側傾都不會造成,不影響上面的起降作業。即使是面對狼群飽和攻擊,也照樣巋然不動!


  水平來襲的常規反艦導彈也不大好使,因為這種平台的側面投影大部分是縱橫交錯的桁架結構,就像美國佬給其裝甲車輛加裝的防彈格柵那樣。以半穿甲戰鬥部為主的反艦導彈鑽進來,頂多打斷幾根桁架。而且與封閉空間裡內爆產生的巨大破壞作用相比,爆炸在這種完全敞開的結構中破壞力有限。

  對這種平台比較有威脅的是來自空中的打擊,比如美魚叉反艦導彈那種比較獨特的先拉起再俯衝的垂直攻擊彈道。但即使這樣,其半穿甲戰鬥部也就是在這平台上鑽個洞而已,穿過去下面還是敞開式的桁架結構。而這種甲板的修復並不困難。重磅炸彈對它的破壞力最強,但你也得有本事扔上來才行。

  換航母就沒這麼運氣了,無論是上述哪種方式打進來,裡面不是珍貴的戰機,就是可怕的燃料和彈藥,點着哪個都能要了親命,後果不堪設想。

 

  (三)可起降陸基大型飛機

  現代陸基戰鬥機的起降距離也就三百到六百米左右,即使伊爾76這樣大型的軍用運輸機也可控制在一公里以內,轟6應該是1600多米。

  個人認為,設計方案中最小的那種300米長的平台,如果加裝簡易的攔阻裝置和滑躍跳板,可以用於起降垂直短距型戰機,或者殲15這樣的艦載機,但直接上陸基戰機恐怕很難,因為後者的結構難以滿足“摔降”式着陸的強度要求。如果是600米長的那款,就應該可以起降陸基戰機了。900米的那種平台甚至可以單獨承擔伊爾76或者我們那幾款預警機的起降需求。而這種平台最大的好處是可以無限加長加寬,如果是接到2400米長,別說轟6,甚至連波音737都能起降了!

  而航母就沒有這種靈活性,只能起降專門設計的艦載機,打掉一架少一架。而且航母飛行員也得經過專門嚴格培訓,不像前者那樣允許未經特殊訓練的陸基飛行員使用。

  如果殲20機群布置上去,後面還有KJ2K支持,你讓美帝螺旋槳的鷹眼支持下的F33甚至F18飛行員們情何以堪呀!

 

  毫無疑問,這種海上平台是不可能樣樣都完勝昂貴得多的大型航母的。與後者相比,前者的短板在於:

 

  (一)單位面積的作戰效率遠不及航母

  畢竟航母艦體內有大型的機庫、燃料和彈藥庫,有方便的起降機和維修設備,更有充沛的動力提供電力支持。特別是裝備彈射器的航母,起降的效率會很高,而且日常維修保養也更有利。
  個人估計這種桁架式海上平台難以在飛行甲板下布置大型封閉式機庫。因為這樣會極大地增加結構重量,未必是下面簡易的筒狀浮體所能支撐。
  所以你表看這種機械島是多麼龐然大物,我估計即使900米長的那種平台,其能支持的機群數量也未必能超過300米長的超級航母。

 

  (二)機動性略差


  應該說,如此巨大的平台,能達到10節的航速,已經很了不起了,一般民用船舶比它快不了多少。但與通常可達30節航速的航母相比,那就差距明顯了。

  戰術角度講,航母起降時會逆風高度行駛,從而為載機贏得30節的甲板風,利於提高起降效率和安全性。而這種巨大平台雖然具備按風向調節起降朝向的能力,但恐難隨意加減速而贏得有實際意義的甲板風。而且航速太低對進攻時捕捉戰機與防禦時規避危險均較不利。


  從戰略角度,航母及其戰鬥群及時趕赴戰區的能力是一種戰略威懾力,可以短時間內改變戰略態勢,這也是這種海上平台難以企及的遠洋威懾能力。

 

  如果是與目前正如火如荼建設中的填海造島機場相比,這種海上平台的優勢恰是相對島嶼機場的劣勢,而其弱點卻恰是相對島嶼機場的優勢。也就是說,島嶼機場抗自然環境、抗打擊能力及方便大型陸基飛機起降等能力比海上平台更強,但後者機動性更好。


  二、我兔研發和生產此種大型海上平台的前景

 

  幾年前我就曾看到過有些認證此種大型桁架式海上平台的消息,有篇2005年的專利申請是這麼描述的:
  “一種超大型桁架式浮動平台,具有浮體、水上作業面及聯接杆,浮體位於平台下部,水上作業面位於平台上部,浮體、水上作業面及聯接杆互相聯接,形成整體剛性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浮體的總體積不大於平台滿載時全重的等量水體積的約2倍;所述 浮體為圓筒形,直徑不大於最大波高的約1/4;所述浮體布置在水平方向的平面上,在至少一個方向上平行排列,相鄰浮體的間距約不大於最大波高,約不小於浮體直徑的1.5倍;分布空間的長度不小於最大波高的約8倍,寬度不小於最大波高的約1.5倍; 所述浮體的水線面積之和不大於浮體輪廓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包絡區域面積的約50%。”
  雖不能斷定這項專利與這回曝光的東東之間的必然聯繫,但可見我兔至少十年前就開展相關廣泛預研了。而此次報導提及的研究項目,更是包含了從抗浪到錨泊到防腐等各種細節。今天我們看到這個,已經屬於厚積而薄發了。

 

  另有公開報道說,我兔已在曹妃甸興建桁架式超大型海上平台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約36.4億元,主要建設桁架式超大型海上平台生產基地,年生產能力可達16萬噸。項目計劃分兩期實施,其中一期投資17.6億元,建成後可形成年產桁架式超大型海上平台9.4萬噸的生產能力。該項目消耗大量鋼鐵板材,對延伸曹妃甸鋼鐵產業鏈條,增加鋼鐵生產附加值,促進曹妃甸鋼鐵產業的優化、升級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作為曹妃甸工業區第一個大型海洋工程裝備項目,對推動曹妃甸海洋工程產業迅速發展,吸引更多海洋工程裝備配套項目落戶曹妃甸也具有重要影響。”
  曹妃甸是什麼地方?首鋼、河北、唐山。。。這些在世界鋼鐵業振聾發聵的名頭意味着多大的鋼鐵產能支持,是不難想像的。特別是專門為此種桁架式超大型海上平台興建專用的海工生產基地,意味着什麼?反正土鱉鋼鐵產能過剩得很,造這東東支援南海是充分發揮我兔所長。這個產業背景優勢表說南海諸敵,美帝也望塵莫及。


  我尚不知道此種海上平台各種大小模塊與噸位的準確對應關係。但肯定不會像有些網友想像的那樣,按普通航母的尺寸套,以為300米的就有近十萬噸,或者某網說的900米的就相當三艘遼寧號。這種平台應該輕很多,也就是說以前述那個年生產能力,應該能造不少。如證實好用,進一步擴大產能輕而易舉。憑土共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專用生產基地,應該可以將成本控製得很低。

 

  從文字說明可見,我兔對此物在寬廣海面及澙湖內部的運用均有研究。像美濟與渚碧等地的填海工程想必會考慮到其進出問題,澙湖出口可適當拓寬,也可做成機械式寬度可變的。

  我兔是第一個吃這種螃蟹的,一旦應用,可以不斷積累使用經驗,並且開發出更完善的產品和更廣泛的用途。我相信,像機庫平台、補給平台、維修平台、醫療平台、各種火力打擊平台甚至兩棲登陸支援平台等等模塊都會雨後春筍般研發出來,戰時根據需要隨時組合上去就是了,可以大大提高其使用效能。配套的有些技術,比如平台模塊間在高海況下快速分解和連接的技術、快速修復飛行甲板技術、適合此種平台的裝甲和防禦技術等,都會跟進研發。等人家開始嘗試這東東的時候,我兔已經玩兒得如火純青了,就像當初美帝埋頭發展航母並將各種技術know-how秘而不宣一樣。


  三、在我海上維權鬥爭中的應用前景及影響

 

  如前面所做優劣分析,海上平台與航母、島嶼機場不具相互替代性,但卻具有很大互補性。如能靈活運用,可產生1+1大於2的系統效能。

 

  航母依然是海上作戰的王道,其遠洋投送能力無人可及。但發展航母任重道遠,沒有長期積累,我們很難打造出堪與美帝爭鋒的核航母特混艦隊。但美帝會留給我兔如此從容的時間嗎?

 

  填海造機場是一招好棋,極大地改變了南海的戰略態勢。但島嶼是死的,它就在那裡固定不動,處於假想敵陸基航空兵和遠程導彈攻擊範圍之內,敵近我遠的不利條件是始終存在的,敵發動珍珠港式突襲以求一逞的可能性並不能完全排除。因此,我兔也不能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何況,填礁也受地理條件和國際政治影響,目前我們填的也就幾個條件適合的已占島礁。黃岩島呢?曾母暗沙呢?其它地方呢?

 

  而超大型海上平台恰恰可以彌補以上不足。它可在我足夠航母特混艦隊形成戰鬥力前投入使用,應付隨時可能發生的事變。我兔的固定翼艦載航空兵無論裝備還是飛行員數量都還嚴重不足,但陸基的卻很強大。有了這種平台,可以隨時並且源源不斷地補充。

 

  它也是島嶼機場的後備支持力量,它讓假想敵突襲島嶼機場的機會主義蠢動企圖變得毫無意義。而且南海任何地方有變,這玩藝兒隨時可以開過去。

 

  還有關鍵一點:這是土鱉研發的又一款“撒手鐧武器”,與此前的常規兵器完全不同的。可王師現有的武器裝備可都是針對常規型的武器準備的,你冷不丁劍走偏鋒搞出個新傢伙,美帝不是說完全搞不出專門對付你的新武器,但那不得費時費力費錢專門研發嘛,而且現有武器系統還能跟着更換,勞民傷財,也影響對付原來敵方武器的能力。比如我說了,以往反艦的武器多是穿甲型戰鬥部的,對付這種平台不好使,但你能為它把現役的反艦導彈都改了嗎?近些年,土鱉淨幹這種缺德事兒,比如那個DF21D,不好說好了反艦導彈都是慢慢平着飛過來嘛,你丫非搞個從高空高速往下砸的,一下把王師長袖擅舞的節奏都打亂了,一不小心會閃了老腰。

 

  此物還有一大戰略優勢就是容易寓軍於民。平時就是將海洋開發平台基地或者休閒旅遊用,這些民間活動本身對南海的實際開發與控制就具有很大價值。需要時馬上開過去組裝成海空作戰平台。這樣平時甚至連軍費都不占用,而且國際政治上也不敏感。

 

  總之吧,這是非常好的思路,揚我之長而補我之短。它可以在短期內迅速彌補我兔在艦載航空兵方面的劣勢而充分發揚空軍的總體實力,從而極大提高和豐富處理複雜海權鬥爭的手段,讓對手防不勝防而難以應付。你只要想想可以起降殲20、KJ2K、戰略轟炸機和大型加油機的不沉航母這個形容詞,就完全值得下大力氣發展了,畢竟美帝也沒實現這種令人眼饞的能力。再把眼光放遠點,誰規定這東東只能在南海用啊?進一步完善後可以開得更遠些,彌補我海空軍走出去過程中缺乏海外基地的短板。所以,此物必將大興於世,我們完全不必糾結它與航母和填海孰者優先的無聊問題。感謝上帝,我兔現在有如此強大的經濟實力、技術水平和工業基礎,完全可以三者齊頭並進,大干快上,把對手望塵莫及而絕望崩潰!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世界首次:法國無人戰鬥機與現役戰機編
2014: 日自製隱形戰機14年首飛,將替代F-2。
2013: 美帝是紙老虎嗎 從毛岸英之死談起
2013: 珠海一艘民間潛水艇試航時失事 已致3人
2012: 新華社發出嚴厲警告:菲不要在南海生事
2012: 解放軍南海玩得夠絕:菲律賓一槍未發敗
2011: 突然發現中國軍隊最大的缺陷
2011: 俄公開T-90AM坦克 已克服易殉爆缺陷(
2010: 一旦出賣伊朗 中國50年之內將再沒有朋
2010: (組圖)台漫畫:金門解放軍大量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