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4月27日報道,解放軍陸軍第47集團軍某旅假槍實戰化訓練,進行“戰鬥英雄話傳統”活動,邀請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參與“藍劍B”行動的突擊隊員、一等功臣畢東玉,為官兵們講解了真實戰場環境。老英雄指出戰場環境與訓練環境不同,需要體悟戰場態勢觀察敵軍運動狀態來決定如何發起打擊。
畢東玉曾經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藍劍B”行動(資料圖)
在不同的戰場環境下,面對不同數量的敵人該如何投擲手雷?敵人匍匐前進,手雷是空爆好還是地爆好……前不久,一場別開生面的“戰鬥英雄話傳統”活動,在第47集團軍某旅訓練場上展開。
“既要弘揚先輩捨生忘死的血性膽氣,也要傳承他們敢打能勝的戰鬥本領。”該旅領導介紹說,着眼增強官兵打仗意識和實戰能力,旅里邀請當年參加邊境自衛反擊作戰的突擊隊員、一等功臣畢東玉,為官兵們講解真實的戰場。
結合參戰經歷,年過5旬的畢東玉講述了很多訓練與實戰中的不同。“戰鬥中,敵人不會一動不動等你來打。”畢東玉邊做動作邊介紹,敵人在躍進過程中,不同的身體部位運動幅度不盡相同,只有瞄準運動幅度變化相對較小的部位,才能增加擊斃擊傷敵人的概率。“人在平地跑動,腰部到胸部位置相對靜止”“從下往上攻擊時,頭部先暴露而且左右擺動的幅度不大;往下坡撤退時,與左搖右晃的身體和頭部相比,腿部是一條線式往前邁進”,聽了老英雄的講解,官兵們受益匪淺。
“投得遠、投得准固然好,但敵人不會聚成一團等你來炸。上了戰場,只有保存自己,守住陣地,才能更好地實現作戰企圖。”在講解打阻擊戰時,畢東玉為官兵分析如何實現對敵人毀傷最大化,以完成作戰任務。
“真實的戰場上,仗應該這樣打。”老英雄的寶貴經驗,讓官兵們收穫良多。裝彈,躍進,趴下,據槍……見“敵人”在平地上露了頭,三連中士西玉龍沒有急着扣動扳機,而是等“敵人”起身後,瞄準其腰部到胸部之間,才屏住呼吸輕扣扳機。
“平時不關注戰場細節,戰時就可能付出慘痛代價。”該旅一位領導告訴記者,他們將依據大綱要求和未來作戰需求,對每一個課目、每一個細節進行訓練問效,以實戰化的思維模式多問幾個為什麼、怎麼辦,切實將每個訓練課目融入實戰背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