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華媒:親兄弟明算賬,中國殲11D雷達原理領先蘇35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15年05月03日20:36:4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網傳的殲-11D戰鬥機照片

本周,網絡傳聞中國沈飛的殲-11戰機重大改進型號首飛成功,從它的外形上看,該機明顯採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並局部修改了機體結構。於是它和蘇-35是否存在競爭關係就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同樣在本周,俄羅斯媒體傳出了T-50戰鬥機研製遇到麻煩的消息。聯想起近幾年中俄軍事技術合作中的種種齟齬,顯然中俄兩國儘管在軍事技術合作方面打得火熱,卻也互相留着“小心眼”。那麼,這兩件事究竟會引起中俄在戰鬥機領域怎樣的變化,就是我們今天的話題。

“筷子弟”強勢亮相,“蘇35”何時南飛?

本周,中國網絡上最熱門的軍事話題,無疑是沈飛公司殲-11D型戰鬥機首飛成功。殲-11系列一向被中國網民暱稱為“筷子”(這個綽號來源於其代號中的兩個1),而D的諧音則是“弟”,於是很快,大家就都把殲-11D暱稱為“筷子弟”了。

從網絡照片分析,與此前批量裝備部隊的殲-11B戰機相比,“筷子弟”主要在三大領域有了重大改進。

其一,安裝了全新的電子設備,有源相控陣雷達、前視紅外系統、全向紅外/紫外告警系統、新的電子對抗系統和電子系統架構,這套系統的技術檔次不亞於典型第四代戰鬥機,這是目前三代半戰鬥機的共同特點。

殲-11D的機頭部位雷達罩明顯“上翹”,是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的典型標誌,從照片上來看,它的機首部位的結構隔框等是重新設計過的,不過氣動外形與原來的殲-11B相比沒有變化。

這也引起了一些人的疑惑,因為之前同樣傳聞採用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殲-15和殲-16戰鬥機的雷達罩外形與殲-11系列其他較早期型號相比似乎沒有變化。《漢和防務評論》的主編平可夫就曾質疑殲-16可能仍用的是脈衝多普勒雷達。

但稍微看一下國際同類機型就會發現這種說法其實很無稽。美國的F-15C“鷹”、F/A-18E“超級大黃蜂”、法國“陣風”、俄羅斯的米格-29都有裝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改型,但都沒有採用傾斜安裝雷達天線陣列的方式。可見沒有“翹鼻頭”不代表沒有有源相控陣。

其實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安裝形式,主要取決於戰鬥機“削減正面雷達反射截面積”和“降低改裝成本”兩者的平衡。

向上傾斜安裝的雷達,主要是通過傾斜的外形來降低機頭方向雷達反射截面積。因為機頭雷達罩對雷達波是“透明”的,如果相控陣雷達垂直安裝,就會形成一個強反射源。對於座艙都要採用鍍金膜來降低雷達反射截面積的隱身戰鬥機,當然這是不能接受的。

但對於改裝老式飛機來說,為了傾斜安裝相控陣雷達天線重新設計部分機體結構顯然不夠划算了。再加上對於非隱身戰鬥機來說,它的多普勒脈衝雷達天線本來就是一個強反射源,改成垂直方向的一塊板,也沒什麼區別。

從這點觀察,殲-11D應該是有一定的降低雷達反射面積的考慮的。另一方面,由於我國兩家主要戰鬥機相控陣雷達的企業雷達安裝方式各有不同,這個傾斜安裝的相控陣雷達也可能透露其雷達研製生產單位的信息。此外,殲-11D的前視紅外系統也比早期殲-11上功能單一的紅外系統先進,對於新一代多用途戰機而言,這也是個必不可少的裝備。

綜合來看,殲-11D在航電系統方面的改進範圍和改進深度要高於美國換裝相控陣雷達的F-15C“阿拉斯加鷹”。與俄制蘇-35相比,殲-11D雷達系統在原理上更加領先,如果蘇-35所謂400千米探測距離之類說法可信,殲-11D的性能顯然要更好。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美助卿拉塞爾將訪問香港想幹什麼?想想
2014: ZT新加坡學者董玉振:普京吞併克里米亞
2013: 奇文欣賞“盧溝橋上我投降”。運毒輪已
2013: 中越邊防部隊舉行邊境徒步聯合巡邏 圖
2012: 大陸韓戰老兵:沒殺過美帝大兵,只殺過
2012: 黃岩島對峙升級:中方船隻共有14艘:4艘
2011: 專家分析美為何不要活的拉登:不給其表
2011: 香椿樹:猜測美國拋棄本拉登之後下一個
2010: 越南士兵感嘆:美國兵和中國士兵真不在
2010: 不可思議:美國海豹突擊隊竟被中國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