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俠客島】面對西方輿論戰,中國能向俄羅斯學什麼?
送交者: 三把刀 2015年06月30日20:25:5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最近有個新聞容易被忽略,但很重要。

  6月25日到7月3日,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率團出訪,先後到俄羅斯、西班牙和葡萄牙。

  看上去平淡無奇的新聞,卻有別樣的意味。

640.jpg

  陣容

  27日,劉奇葆所率領的代表團在俄羅斯參加了中俄媒體論壇。從已有的新聞發言稿中可以看出,此次代表團的成員,基本全是中國宣傳陣線上的“國家隊”領導——人民日報副總編、新華社副總編、光明日報總編、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台長、中新社社長、經濟日報社副總編、清華新傳副院長,統統在列。

  而俄羅斯方面的與會者,同樣是俄羅斯新聞陣線上的國家隊領頭人:塔斯社社長、全俄廣播電視公司第一副總裁、今日俄羅斯通訊社社長、俄羅斯報社長,以及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總編

  繼政治、經濟、文化之後,中俄兩國又一次在新聞宣傳方面開啟了全面對話。

  今天俠客島(xiake_island)為大家推薦的這篇文章,就是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總編輯瑪格麗特·西蒙尼揚講話的全文獨家翻譯——這個西方輿論場中成績斐然的“異類”,其總編輯卻是一名1980年出生的年輕女性。

  現實

  為什麼說這個新聞有別樣的意味?

  正如劉奇葆在發言中所言,在全媒體時代,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在加強國際傳播、贏得話語權、實現媒體發展“彎道超車”方面迎來了難得機遇和有利條件。

  換句話說,在過去的歲月中,我們通常聽到的一個判斷就是,在國際輿論場中,“西強我弱”的格局沒有改變。中國雖然在經濟上成為了大塊頭,但在以媒體公器為代表的世界話語體系中,卻依然是一個後起的弱者。

  這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我們的外宣媒體,無論中英文,都面臨着尷尬的“不知道誰看”的局面,更不用說“不知道誰信”;同樣的新聞,中國很少有媒體成為國際採用的“主流信源”;對於中國的許多報道,我們也只能無奈地斥之為“偏見”或者“有色眼鏡”,而未能以同樣的方式講述我們認為的“真相”。

  換句話說,把中國的事情講清楚,把這些事情有效地傳播到世界各地,我們還任重道遠。

  當中國在這方面意識到問題的時候,一個榜樣出現了:俄羅斯。

640.jpg

  另類

  2013年成立的“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其前身是“今日俄羅斯”電視台、俄羅斯國際新聞通訊社和“俄羅斯之聲”電台——最後一個,是世界上首家國際廣播電台,在合併時已有84年歷史。即便如此,普京依然對傳播效果不滿意,於是下令合併,時年33歲的瑪格麗特·西蒙尼揚出任總編輯。

  “今日俄羅斯”在國際傳播中落地的效率非常驚人。2009年進入美國的“今日俄羅斯”電視台,在黃金時間的收視率居該地眾多外國媒體之首,每月收視觀眾數相當於“德國之聲”的5倍,全球觀眾達到2.6億人;在歐洲6國,其擁有超過700萬觀眾,其中12%每天收看;而在社交媒體上,2007年進入Youtube的今日俄羅斯,2012年時已是該網站最大的新聞視頻提供商,2013年成為首家觀看人次超過10億的電視新聞頻道。

  換句話說,不到10年的時間,今日俄羅斯已經在市場上擁有了與BBCCNN等老牌西方媒體類似的影響力

  這樣的表現,在中國文宣系統看來,當然是值得矚目的成績。去年起,《人民日報》就曾多次對“今日俄羅斯”給予報道和讚賞,認為其與西方輿論的碰撞,顯示出新興市場國家在“話語權爭奪”中可能卓越的途徑,可以在西方媒體長期占有的天下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破局

  按照“軟實力”理論提出者約瑟夫·奈的說法,中國政府近年來開展的國家公關和提升國際傳播里的一系列政策和舉措,可以稱之為“魅力攻勢”(Charm Campaign)。

  而如果把這次劉奇葆的出訪納入中國的全球戰略的話,也可以視為是中國在話語體系建設上的又一次“破局”。

  冷戰的思維當然需要突破,但現實的政治問題依然需要務實解決。西方對中國的包圍是事實上的,而非價值判斷上的——這一點,無論是在南海上、在釣魚島上、在人權等問題上、在一些國際組織和合作的壁壘設置上,都已經是歷史和現實的多重疊加。因此,近年來無論是中國的“點穴式”外交、還是在軍事上的國際合作,抑或是簡單到外交辭令的“強硬化”,都可以看作是中國全球戰略在一個個節點中的逐漸“突圍”。

  輿論的突圍,當然也是重要的一部分,雖然它的確很“軟”:看不見摸不着,但存在於人們的話語中、存在於世界的文字中、存在於各國的想象中。“形象的營造”固然有人為成份,但更為豐滿的中國形象,同樣是中國需要的、也是世界需要的。什麼是真實?沒有絕對的真實,真實只存在於事件發生的一瞬間——我們只能盡力保證呈現出最多的面相。

  正如瑪格麗特·西蒙尼揚在演講中說到的那個故事一樣,她在美國的老師,卻根本不知道美國曾經轟炸過南斯拉夫這件事。這是政治和媒體的合謀,也是打破所謂“新聞真實”的最好耳光。

640.jpg

  很高興我終於能在這個會議來歡迎中國同行們了!同事們,你們好!謝謝你們對“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的評價,我知道中國同行們信任我們,信任是相互的。昨天向各位介紹了我們的電視台,希望大家喜歡這次參觀。我們現在在討論交換人才的事情,我們隨時都歡迎參觀,也非常歡迎相互交換知識、經驗、視頻、一切!但我今天發言要講的事情是信息戰爭,最近一周的事情都能清楚的表明到信息戰爭是不是正在進行。

  歐盟最近三個月內一直在探討如何應對俄羅斯宣傳。如果他們以後發現中國媒體在歐洲太流行的話,也會對中國這麼做。他們都有哪些手段來對付俄羅斯媒體呢?首先,他們投入更多地資金來更仔細地宣傳俄羅斯有多麼不好。另外,成立了很多特殊的基金會或協會來抨擊俄羅斯新聞從業者,說我們不是記者是宣傳工具,不能相信我們。當然,他們也加大力度向民眾宣傳他們在各方面都比俄羅斯優越得多。他們還說要對傳播假信息的單位採取措施。傳播假信息的單位是誰呢?指的就是我們“今日俄羅斯”。

  他們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們在歐洲停播。這是不是戰爭?當然是。

  英國最近宣布成立了1000多人的“特種部隊”。這個隊伍的主要任務就是對付伊斯蘭國和俄羅斯的宣傳。原話是這樣說的:“我們今天遇到了很多挑戰,比如‘今日俄羅斯’電視台、博科聖地、伊斯蘭國。”他們將“今日俄羅斯”電視台和極端分子相提並論。美國總統候選人克林頓也這麼講過,這就是信息戰爭。

  挑起戰爭的是西方,而不是我們。我們從來沒有在杜馬會議上說過CNN或美國之音電台是威脅,也從來沒有對國外媒體機關進行批評。現在他們為限制我們在歐洲的工作已經採取了措施。英國去年向我們提出了12個問題,今年提出了14個,說“你們的信息不夠客觀”。我們也向他們提出BBC關於烏克蘭問題的報道不客觀。他們回答BBC是不受任何限制的。最近我們拍的烏克蘭難民紀錄片又惹惱了他們,這部“不客觀”的紀錄片可能在西方會被禁播。

  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世界媒體歷史上首次有了真正的競爭,此前的幾十年之內觀眾只能看到單方面的信息。好幾代西方人的思想都非常片面。我講一個典型的故事吧。我過去在美國上過學,2000年之後再去美國的時候遇到了我的一位中學老師。這位老師說俄羅斯和美國的關係一陣好一陣不好,最近又不好了,這是為什麼呢?我回答說這種趨勢在99年美國轟炸南斯拉夫的時候開始的。老師卻說誰轟炸南斯拉夫了?從來沒有這麼回事!我請他到網上去查,他這才知道自己不知道美國還在歐洲中央轟炸其他國家。因為當時的媒體根本沒有反映這一信息,所以一位中學老師會不知道美國轟炸南聯盟。

  這種事現在不可能再發生了。在美國有你們的媒體機構、有我們的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現在,在美國的大城市,我們有了150多萬每日收看的固定觀眾,youtube上也粉絲眾多。

  我們倡議團結,要不僅僅是在交換信息、經驗方麵團結,我們要攜手細心應對信息戰爭,剷除邪惡,不讓世界回到十幾年前的狀況。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徐才厚的倒掉意味着,習近平要打仗。
2014: 因應航母艦載機計劃 中國10萬青年應募
2013: 美智庫:中國已部署航母導彈 機動變軌
2013: 新疆武警部隊29日誓師大會 震撼畫面曝
2012: 看了我泄露的美軍X37B的機密後,我軍極
2012: 駐港解放軍市民滿意度升至98% 被批致紅
2011: 我軍有多大實力我最有發言權,我在炊事
2011: 馬英九表態了:不需大陸動武 台灣將和
2010: 解放軍都很討厭浙越 - 因為
2010: 香椿樹: 接着說沒有以弱勝強的元帥林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