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紅色娘子軍的反對者們
送交者: 公孫明 2015年08月14日12:06:59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紅色娘子軍的反對者們

克爾白的懸詩 · 2015-08-14 · 來源:烏有之鄉

 

無論老的反對者與新的反對者如何反對,他們終不過是歷史的塵土,而《紅色娘子軍》將不朽。

http://img.wyzxwk.com/p/2015/08/ba7d9694481946b180228c2a4bd67373.jpg

紐約林肯中心是美國最負盛名的文化場所之一,通常與革命、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毫無瓜葛。但2015711日,在大約2000名觀眾的面前,獨一無二和幾乎是超現實的事情發生了:一次驚人的機遇,去欣賞和感受中國在社會主義革命的第一次高潮所產生的藝術傑作那令人嘆為觀止的表演。

一位在林肯藝術中心觀看了中芭《紅色娘子軍》的美國觀眾,事後發表了如此的感想。當然,這名觀眾不僅是個左派,好象還是名毛派。但即便不是左派和毛派,我們以為只要是具備基本的藝術鑑賞能力和不那麼強烈的意識形態偏見,對於《紅色娘子軍》這樣破天荒的傑作,凡觀賞過的人大都會為之驚嘆與傾倒。

然而在中國,因2014年春晚上演出了一段《練兵舞》,很快引來各種的嘲諷和謾罵。究竟是哪些人對《紅色娘子軍》、對紅色,懷有這樣的刻骨仇恨”?

老的反對者們

所謂的反對者,指的是那些經歷過文革,並且被認為或自認為是受了大冤大屈的人。巴金先生對於樣板戲的酷評我們是再熟悉不過了——有趣的是,巴金既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卻又是一個特殊的例子。由於這涉及到無政府主義和共產主義等複雜歷史問題,留待另文論議——文革時期的藝術無論優劣,老的反對者們都會因一種生理性的厭惡而拒絕之;不僅是拒絕之,還要妖魔之。

“‘十年浩劫只有八個樣板戲,一個作家

這一對文革期文藝經典性同時也是欺騙性的概括,就源自於老的反對者們。這裡包涵着兩層意思:第一、文革時期的文藝貧瘠可憐,是中國五千年來最大的文化災難期——試想,哪朝哪代只有八個戲,一個作家?第二、即使有些藝術上還不錯的,但十年只生產了這幾個,因此也不值一提。

今天是個網絡的時代,我們現在很容易地就能在網絡上找到文革時期除了八個樣板戲一個作家以外的大量電影、小說和其他的學術性出版物。作為一個連環畫(“小人書”)和漫畫的收藏者,這幾年來由於很多文革時期的連環畫覆刻出版,越發覺得八一論(解放軍同志不要誤會)完全忽視或故意無視新中國最偉大的大眾文化:連環畫的存在,其刻毒怨毒之心實在太深——毛澤東案頭曾備有《三國演義》連環畫一套,翻看時感嘆道:小人書不簡單哪。新中國建立後空前繁榮的連環畫文化也是在毛主席的大力支持下產生的,我們認為連環畫之於新中國的文化意義直到今天仍被低估,以後或專文論議——至於說十年就搞了這幾個”(包括樣板戲創作的某些參與者也如是說),文革時期文藝存在着風格形式多樣性不足的問題(不過後期逐漸改善),然劫後餘生將近四十年,舞劇未有及《紅色娘子軍》者,京劇未有及《杜鵑山》者;小說、詩歌奄奄一息;電影更是不知所云。八十年代文化熱,滿天下我思故我在,而文化熱最後之集大成竟然是搞了個數典忘祖的《河殤》。九十年代以降,接軌國際”(新自由主義),滿天下我私故我在,結果比八十年代更不堪。《河殤》的意識形態雖說反動,倒也情緒澎湃,九十年代之後,連這點反動的激情也蕩然無存,只剩下最猥瑣卑鄙的東西招搖過市。如果在這近四十年裡,的確出現了在質與量上都壓倒文革期文藝的情況,我們會坦率承認文革時期文藝政策的失敗,但事實並非如此。

許多從集中營回來的人和被平反者的親屬要求報仇,不僅僅針對造成他們不幸的直接罪人——誣告者、令人髮指地破壞審問準則的偵訊員、確認無根據判決的法官、提供難以忍受的生活條件的監獄長,而且還針對容許目無法制的制度現象,還針對——首先是——這個制度的領導人斯大林。因為他們中許多人與上層統治的代表者有親戚和朋友關係,因此他們的呼聲比起國內戰爭年代受害者的聲音,能更快地被上面聽到。他們對經歷的回憶比起在強行的集體化和飢餓年代中受害的農民的敘述要讓人同情得多。他們有可能發表自己的回憶錄,這些回憶錄形成了逝去的時代的形象並對人們的思想傾向產生影響。(·葉梅利亞諾夫《斯大林:未經修改的檔案——在權力的頂峰》,p604,譯林出版社,2006)

我們以前說過,蘇聯的大清洗與中國的文化大革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運動(可參閱拙文《好電影,壞電影,左翼電影》)——儘管有人想把這二者混為一談——不過俄羅斯歷史學者關於復仇的心理學與政治學分析,還是值得參考的。虛構了八一論等等反文革神話的老反對者們,在文化大革命使他們失去精英地位以前,即使是在那樣一個——與今天相比——非常平等的社會中仍然是最有權勢的群體,這應該是沒有疑問的。當他們重新恢復了力量後,自然不肯因這失去的十年善罷甘休。他們有足夠的欲望也有足夠的能力來實施復仇,通過在報刊上發表文章、撰寫回憶錄、權威談話甚至是採取官方決議的方式控制歷史記憶,形成了逝去的時代的形象並對人們的思想傾向產生影響。這樣人工製作的歷史記憶不是完全虛假的,但卻是選擇性的。日本思想史學者孫歌親身經歷的一件事,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幾年以前,我在韓國有過一個經驗。當時一群韓國學者希望我談談文革。我做了一些表述,並自以為表述得很公正。當我談完之後,一個在韓國的年輕中國留學生站起來,向我提了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孫老師,我想問問你,你們家什麼出身?我老老實實回答說,我父母都是大學老師,在文革時候是受過衝擊的。她說:“這就是了,我父親是農村的生產隊長,他現在還懷念文革,那是他一生中最燦爛的時期。只有那個時候,農民是揚眉吐氣的。”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我承認當時自己受到非常強烈的衝擊,因為我自認為講了相對來說對今天積極的一面、消極的一面,我已經很價值中立了。但是我被那個年輕人看破了,她認為,只有文革里受過衝擊的家庭里出來的人才會這麼講話(《辨證視角下的社會主義新傳統》)

如果九十年代之後的百萬下崗者、被強征土地的農民、沿海城市半監獄式工廠的女工、富士康的跳樓者們,也都有老反對者們那樣著書立說的條件,也有一支生花妙筆或是強烈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在他()們的訴說下,這近四十年春天的故事豈不是滿紙地獄篇?

老的反對者們將個人冤屈——用張承志的話說:在五七幹校踩了兩腳泥”——上升為全民族的災難,並且以全盤否定不爭論的方式完全封閉了客觀、嚴肅、批判性地總結文化大革命得失的可能性;他們這樣做,實際上使得自身的受難變得抽象空洞,從而也抹消了其歷史意義。

新的反對者們

的反對者相比,的反對者不僅反對《紅色娘子軍》,而且反對一切的紅色,故而在意識形態上更為偏執和不可理喻。

2014年春晚,除了《紅色娘子軍》的演出遭到攻擊以外,另一個節目《英雄讚歌》也遇到了同樣的命運,甚至對演唱者本人進行了下流的圍攻。一般說來,老的反對者會反對《紅色娘子軍》或是其他文革時期的文藝,但不太會去反對《英雄讚歌》;而新的反對者則是凡紅色必反。因為在這些新的反對者眼中,只要中國的旗幟還是紅色——儘管在我們看來,現在是不是橙色的都不好說——還沒有徹底變成白色的或是藍色的,他們就不能夠得到完全的自由。這些新的反對者其實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當下的中國右翼。

當下的中國右翼有一個非常龐雜的構成:上至呼風喚雨的政經文化界大老,下到混跡於貼吧、QQ、微博微信的網絡青皮。不過因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徵,所以還是較易辨認。

以往老的右派,多多少少仍保留一定的民族情感,而當下的中國右翼,其一大特徵則是經常性的出現身份和認同上的幻想症。這裡我們來講一個日本右翼的故事。

據說三島由紀夫曾問他忠實的追隨者森田必勝(後與三島一起自殺,日本新右翼主要供奉的烈士之一)如果你遇到左翼在美軍基地前示威,美國佬開槍,殺死了人,你怎麼辦?”森田回答道:我會殺了美國佬,然後剖腹。

如果換成當下的中國右翼,他大概會這樣回答:

美國兵,

請允許我喊你一聲“brother!

如果招募志願者,

請你第一時間通知我!

這絕不是玩笑。

關於當下中國右翼的其他特徵,不如再來講一個日本右翼的故事。

某個持極右立場的日本人去了被日本媒體描繪成地獄的北朝鮮,在參觀了幾天后對同團的左翼學者說:北朝鮮這個國家了不起。捍衛國家的自主性,國民尊敬領袖,我自己雖然是右翼但不是排外主義者,北朝鮮這樣的國家日本不能不學習。這名日本右翼被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獨立自主所打動的心情,我們十分理解:因為那正是富裕的日本所沒有的。

反觀當下的中國右翼,以嘲笑朝鮮為時髦,而嘲笑的主要理由不正是朝鮮的和獨立自主嗎?這種笑貧不笑娼與一面高唱着各種美麗辭藻,形成當下中國右翼道德觀上的顛倒錯亂;智力上的低劣退化;言行上的暴戾極端。舉出日本右翼的故事,不是說他們有多高尚,而是通過他們反襯出當下中國右翼的格調之低。

由於廟堂上之人對於當下中國右翼的縱容甚至是包庇,造成了兩個惡果:一個是意識形態陣地的混亂,這一點已經無須多論;另一個是對於健康的、理智的、批判性的意識形態辯論空間的摧毀。而後者在我們看來更為危險。

本來如文化大革命這樣複雜的歷史事件,其功過成敗,包括運動過程中的暴力或過火行為,左翼最有義務和責任來進行清理檢討。但是當下的中國右翼已經不可理喻到連《紅色娘子軍》、《英雄讚歌》都無法容忍;不可理喻到連知青運動都能生拉硬扯到納粹集中營;不可理喻到連那些公開聲稱厭惡文革的人都被拳打腳踢進毛左隊列,使得對革命歷史清理檢討的行為將被左翼的大多數視為是一種退卻,只有以絕對的來對抗絕對的。上世紀九十年代自由主義新左翼論戰時,雙方仍有些稱兄道弟的斯文情義——與這兩派分化未久也有關——如今在網絡的助力下,所謂論戰大都成了互擲生殖器大戰,意識形態的辯論空間已經坍塌,取而代之的是布滿瓦礫堆的廢墟,現在激烈的意識形態戰爭正是在這廢墟上進行的。

老的反對者們與新的反對者們不完全一樣,但沒有前者也就不會有後者。但是:無論老的反對者與新的反對者如何反對,他們終不過是歷史的塵土,而《紅色娘子軍》將不朽。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笑看蔣粉 “屢戰屢敗”和“屢敗屢戰”
2014: 美國參議員麥凱恩曾與敘反對派合影 ISI
2013: 美軍F-22停產真正原因:哈工大絕密情報
2013: 日印航母紛紛下水之際 中國出台一項重
2012: 為什麼毛澤東在朝鮮輸得精光?
2012: 日媒傳解放軍喬裝護航保釣船 日本自衛
2011: 原來八國聯軍的勝利是中國農民的小車推
2011: 讓你笑到吐血:毛澤東是軍事蠢才
2010: (圖文)中國擺出拼命架勢 美國開始駷了
2010: 中美為誰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