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美節目激辯“中美是敵是友” 56%現場觀眾認為美中不是長期敵
送交者: 三把刀 2015年10月19日19:32:00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美節目激辯“中美是敵是友” 56%現場觀眾認為美中不是長期敵人

2015-10-19 07:18:00 環球時報 殷淼


辯論主辦方“智慧廣場”在網站刊登的宣傳圖片,右為四位辯論專家(自上至下):布魯克斯、米爾斯海默、戴博和陸克文。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中國的崛起是美國的威脅嗎?這的確是一個需要辯論的話題。1014日,紐約考夫曼音樂中心座無虛席。舉辦過上百場辯論賽的美國辯論節目“智慧廣場”(Intelligence Squared U.S.)邀請著名國際關係理論家、芝加哥大學教授米爾斯海默和美國保守智庫傳統基金會高級研究員、曾在國防部任職的彼得·布魯克斯為正方,邀請美國伍德羅·威爾遜中心基辛格美中關係研究所所長戴博和澳大利亞前總理、現美國亞洲協會亞太研究所所長陸克文為反方,以“中美是長期敵人嗎”為題展開激烈辯論。最後,認為“中美不是長期敵人”的一方獲得56%的觀眾和64%的網民支持,這或許表達了美國民眾的心聲。

  正方:美國不會容忍競爭對手的出現

  “中美是長期敵人嗎”這一辯論主題,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界對中美關係現狀及未來走勢的關注。辯論會前,主辦方的調查顯示,現場觀眾有27%認為“是”,有35%認為“不是”,未做決定者為38%。在4位重量級辯論嘉賓闡述各自觀點並群辯後,認為“中美不是長期敵人”的觀眾比例攀升到56%,高於32%“敵人論調”支持者,未做決定者減少至12%

  作為正方的米爾斯海默首先在辯論中說:“國際體系的組織方式所具備的三個特點迫使各國爭奪權力,並且會追求更多、更大的權力增量。第一個特點是國家之上沒有更高的權威。國家就像放在桌子上的檯球,這意味着國家陷入困境後,沒有可以求助的對象。正如我告訴學生,當你撥打911時,根本沒有人在另一端,這意味着,國際體系在效果上是一個自助系統。第二個特點是,所有國家都有一定的軍事攻擊能力,部分國家則擁有較強的軍事攻擊力。第三個特點是與意圖有關,因為我們不知道未來誰會管理中國和美國。”

  米爾斯海默回顧了美國成為“現代史上唯一的地區霸主”歷史。從“美國建國之父”到“門羅主義”,從建立“西半球霸權”到應對20世紀4個潛在競爭對手(德意志帝國、日本帝國、納粹德國和蘇聯),他的結論是:美國不會容忍競爭對手的出現,而現在,中國將模仿美國,將以美國控制西半球的方式試圖控制亞洲,“如果我們能有一個門羅主義,為什麼他們不會有一個門羅主義”?米爾斯海默說:“如果我們能阻止的話,我們不會讓他們稱霸亞洲,這就是‘亞太再平衡’戰略的由來。我們看到他們的崛起,但是我們要保持我們在亞洲的主導地位。”

  作為反方的陸克文在辯論中說:“長期敵人”意味着“雙方無法擺脫敵對身份”,這是極端的語言。針對正方對中國做出的一些預測,他質疑米爾斯海默的理論:“你不能一面說我們無法預測一國的意圖,另一面又作出精準的預測。這在邏輯上前後矛盾。”在陸克文看來,“中美是長期敵人”這一命題無法涵蓋中美關係的複雜現實。他認為,中美兩國數任領導人發揮的作用,的確改變了中美關係的未來。因此,陸克文強調:“我的選擇是建設性現實主義,而非進攻性現實主義。承認中美之間存在的現實區別,承認兩國在東海、南海、台灣、網絡、太空、人權等議題上的分歧,同時也承認兩國在許多領域存在建設性接觸,如朝鮮核問題、反恐問題、全球經濟增長問題等等。雙方假以時日能夠構建政治資本,並有助於應對兩國關係未來中的根本問題。”在分析二戰後的歐洲歷史後,陸克文告訴觀眾,外交在戰後歐洲占了上風,“至少在70年來,歐洲沒有爆發戰爭”。他還說:“(澳大利亞)作為美國在太平洋最為緊密的盟友,作為美國在20世紀和21世紀最久遠的盟友,並在過去一個世紀中的所有戰爭中與你們並肩作戰的國家,我們理應在這些問題上發出聲音。”

  提到敏感且頻出的“戰爭”一詞,米爾斯海默在辯論中說:“最終的結果將是中國朝一個方向前進,美國朝另一個方向前進,勢必造成安全領域的激烈競爭。”但他也強調,這不是說中美之間將會有一場戰爭。 

  反方:美中面臨的問題不是如何生存而是如何發展

  在隨後的辯論中,彼得·布魯克斯為米爾斯海默的理論提供證據。布魯克斯在辯論中提到,中國總說“百年屈辱史”,而現在中國計劃重新找回“中央王國”的榮耀。布魯克斯在最後階段“拉票”時說:“非常嚴重,我們是敵人。美中都想處在國際體系的頂端。除非有一方放棄挑戰現狀或另一方默許挑戰者的崛起,我認為這些是不可能發生的。我們的對手已不是過去的中國,它是一個超級大國,這意味着,中美兩國將是長期的敵人。”但從觀眾的投票結果看,贊同他觀點的美國人還是少數。

  布魯克斯舉了老生常談的台灣問題、朝鮮半島問題,以及最新的熱點——南海和東海問題,以此得出“令人遺憾的”結論——“美中之間的戰略不信任溝壑難填,現在它變得更糟了”。布魯克斯還多次表示美國在南海的自身利益,強調美國對日本等盟友在國防和安全上的承諾。他認為,中國對美國的這些行動和表示很不滿意。事實上,雙方沒有“拔劍”,但都在製造更好的“劍”。

  布魯克斯告訴在場觀眾:美國是一個太平洋國家,與太平洋各國的貿易利益要遠大於與歐洲的。他問道:“美國剛簽署了一個不包括中國的TPP。你怎麼解釋這個問題呢?”

  對於正方提到TPP等與經濟有關的話題,陸克文回應說,在經濟上扼殺中國的做法同樣會給自身帶來傷害,也會影響到全球的就業。他舉例說:“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問題上,中國人看到的是經濟機會,他們發現本國的建築業產能過剩,希望將此出口到海外,並增加南亞、中亞、中東的基礎設施。這裡面有市場。這部分地區存在着巨大的基礎設施缺口。為什麼美國和中國企業就不能一起投資,建設這些基礎設施,改善這些地區人民的生活呢?美國和中國公司之間存在大量金融和商務合作機會。同時,也會有競爭存在。但這就是生活。永遠不會乾乾淨淨,永遠不會舒舒服服。”

  對於正面提出的中國軍事現代化,陸克文在辯論中說,美國軍費遠超中國,“美國有近10個航母戰鬥群,而中國目前只有一艘(改造的)烏克蘭航母”。此外,他認為,隨着中國人口快速老齡化,中國未來30年照顧老年人的預算壓力大增,這將對中國的軍事建設構成極大的限制。

  與陸克文同在反方的戴博在辯論中反駁了正方的觀點,他表示:美國和中國面臨的問題不是如何生存而是如何發展。戴博說,正方今晚預測的可怕結果是可以避免的,他們描述的世界可以確信的說不是中國或美國渴望擁有的世界。戴博認為,如果中美能夠明智地處理兩國關係,那麼這是一個可以避免的結果。他回顧自1978年美中正式建交的歷史說,在過去37年時間裡,儘管中美有不同的價值觀、出現過危機,也處過某種高度競爭的關係,但美中一直盡力避免敵意並從相互接觸中獲益。戴博不僅不贊同“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說法,相反,他告訴觀眾:“事實上,美國促進了中國的崛起。中國獲得的利益多於我們,但我們也從中受益。”他舉例說,中國是僅次於墨西哥加拿大的美國第三大出口市場。中國市場對蘋果、高通、英特爾、通用、IBM、寶潔和可口可樂等美國企業及其僱傭者至關重要。此外,從中國進口的廉價商品是低收入美國人能抵禦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投資領域,中國累計對美直接投資達540億美元,為美國創造8萬個工作機會”。 

  旁觀者:美國不應跌入自己設的預言陷阱

  “如果中國是敵人,情勢會變成什麼樣呢?”戴博拋出這個問題後,就用米爾斯海默在其《大國政治的悲劇》一書中的最後一個章節中做答——即使我們能避免全面戰爭,也會面臨戰爭威脅的爭議、無法負擔的軍備競賽、通過犧牲第三國人民開啟的代理人戰爭等危機,“美國將禁止大學招收中國學生”。但戴博給出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21年,赴美旅遊的中國遊客將達到730萬人,美國不僅受益於與中國的貿易,也會受益於中國的人才。自1979年以來,超過200萬中國學生來美國學習,其中很多人仍在為美國社會貢獻力量。應該說,美國和中國的關係不僅僅是政治、經濟和軍事層面,現在更多地反映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在辯論中,米爾斯海默主要還是強調美中在經濟領域不是對手,但在安全領域是對手。他堅持認為,中國經濟持續強大後,會與美國在菲律賓、日本、越南,甚至台灣等問題上展開激烈競爭。陸克文則在辯論中回應米爾斯海默:“中國在崛起,美國也在這裡,他們並不一定會相撞。我們相信外交手段可以做到這一點。兩國並不相互排斥。”

  整場辯論會氣氛熱烈,也不失西方人的幽默。正方的論點集中於理論模型的推斷,雖然論據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美方對華崛起的社會輿論和精英關切,但“虛”的東西較多。相反,反方既有事實論據又有道理,都是發生在中美之間實實在在的事情,更讓人信服,也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和支持。美國新美國安全中心高級顧問及亞太安全項目高級主任帕特里克·克羅寧看過辯論後說,美中之間的競爭不可避免,中國正在尋求擴大對海洋、太空、網絡等領域的控制權,但它並不想與美國發生戰爭。儘管美中兩國經濟交織在一起,但雙方在區域和全球秩序上仍存在分歧。正如克羅寧所說,為維護自身利益,美國必須保持強大和警惕,但不應該進行不必要的挑釁或跌入自己設下的一個預言陷阱。

  【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殷淼  伊文  吳志偉】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一位牧師是如何看待香港占中的
2014: 西方真害怕了:中國若動武必收拾這五個
2013: 希臘演練島嶼戰“野牛”發威
2013: 兔子黃海軍演十大亮點:出動上百艘艦艇
2012: 美國對有戰爭痼癖日本的束縛,在相對下
2012: 日本一直在研究中國 可你認識日本嗎?
2011: 《紐約時報》美軍因擔心中俄效仿取消對
2011: 今日利比亞激戰照片
2010: 從血戰萬家嶺和關家垴血戰比較國軍和八
2010: 解濱:密碼不是處女膜,高醒心不是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