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11月12日文章,原題:一艘宙斯盾艦能阻止中國嗎 北京時間10月27日上午,以美國駐日海軍橫須賀基地為母港的宙斯盾艦“拉森”號在南海南沙群島海域,駛入了中國相關島礁12海里(約22公里)以內,名義是“保護航行自由作戰”。
根據國際法,距離領土12海里以內的海域屬於領海。可以說通過特意向12海里以內派遣軍艦,美國政府明確顯示出的立場是不承認南海島礁是中國領土,同時不承認其周邊屬於中國領海。理所當然中國進行了反擊,2艘海軍艦艇對拉森號進行了跟蹤。
美國和中國,在世界範圍內競爭的兩個大國的軍隊正面展開對峙——亞洲開始看到這種局面。甚至有人開始預測是不是會因不測事態而演變為兩軍的衝突?不過從現實來看,中美兩軍發生衝突的可能性很小。
奧巴馬細心謀劃 以對話阻止中國行動
習近平9月22日到25日訪美,中美舉行首腦會談,觀察中美之間在此前後的博弈可以發現,為了避免不測事態,奧巴馬政府作出了細心的謀劃。易於理解的是美國派遣的艦艇只有“拉森”號1艘。如果是通常的軍事行動,將由多艘艦艇組成編隊,而此次僅以1艘進行了航行。
美國的“保護航行自由作戰”意圖是凸顯美國重視“航行自由”的原則性立場,雖說屬於軍事行動,但只不過是一種示威。例如,美國助理國務卿羅素 (Daniel Russel)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記者等採訪時明確表示,美方的目的並非阻止中國推進島礁建設。
為了思考奧巴馬政府的意圖,想大膽進行一個極端的比較。1962年,蘇聯將核導彈運往古巴之際,肯尼迪政權從海上封鎖了古巴,顯示出看起來好像不惜與蘇聯展開核戰爭的強硬姿態。受此影響,蘇聯當時的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撤走了古巴的導彈。藉助當時全世界甚至擔心第3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強硬威懾,肯尼迪政權實現了恢復原來狀態的目的。
與此相比,“保護航行自由作戰”只是並不堅決的舉措,這一點顯而易見。不僅談不上恢復原來狀態,甚至並未尋求中國“停止”填海造地。當然,對於中國在南海推進填海造地,美國並未產生像古巴核導彈那樣的危機感,因此可以說美國的應對是理所當然的。
奧巴馬政權的軟弱被中國看透。中國宣布已經完成了南海填海造陸工程,今後預計將推進飛機跑道等設施建設。美國軍隊今後也將繼續開展“航行自由作戰”,但是在此期間中國對南海實施的“內海化”進程估計也不會停止。
歸根結底,奧巴馬政府試圖通過對話來阻止中國的行動,而不是訴諸武力。美國面臨的困難也愈發明顯,11月3至4日在吉隆坡召開的東盟(ASEAN)擴大防長會議最終放棄發布聯合宣言,從中可以看出在亞洲與美國保持統一步調的國家並不多。
海牙仲裁法庭牽住中國神經 中國堅持自己主張
在此背景下,牽動中國神經的或許是位於荷蘭海牙的國際仲裁法庭10月29日作出的判斷。菲律賓以中國主張對南海擁有“領海權”違法《國際法》為由,要國際仲裁法庭進行仲裁。中國方面主張海牙國際仲裁法庭對南海不具有司法仲裁權,但是仲裁法庭卻宣布對南海仲裁案具有司法管轄權。
中國方面早早的表達了對中國不具有約束力的立場,無論海牙仲裁法庭做出什麼樣的判斷,中國都將繼續堅持自己的主張。不排除中國將在仲裁法庭作出判斷之前,加緊推進島礁的設施建設,使相關島礁成為既成事實的可能性。
即便如此,如果中立的第三方國際仲裁法庭否定了中方的主張,在外交層面,中國將受到很大打擊。預計國際仲裁法庭最早將在2016年做出仲裁,不管到時候結果如何,都必須密切關注中國與菲律賓將如何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