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月1日刊登題為《美國應該對中俄關係感到擔心嗎?》一文,作者為國立澳大利亞大學國家安全學院副教授邁克爾·克拉克和該院博士研究生安東尼·里基茨。文章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月1日刊登題為《美國應該對中俄關係感到擔心嗎?》一文,作者為國立澳大利亞大學國家安全學院副教授邁克爾·克拉克和該院博士研究生安東尼·里基茨。文章稱,中俄兩國加強它們之間的安全、經濟與外交關係,從而使原本已經脆弱的亞太局勢變得複雜化。
文章稱,許多分析家認為,這種關係是建立在動搖西方主導的秩序的穩定性並削弱美國影響力的基礎之上的。一些分析家認為,中俄都對西方抱有不信任感,都渴望改寫決定全球秩序的規則。
儘管莫斯科和北京之間存在這些共同點,但有理由相信中俄關係仍將是一個“便利軸心”。雖然中俄發展起了一種更牢固的關係,但依然未能使這種關係提升到聯盟關係的地位。
文章稱,從外交上講,中俄經常通過利用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否決權來展示它們的共同利益。2004年以來,中國動用了6次否決權,每次都與俄羅斯保持一致。莫斯科和北京2011年以來否決了聯合國有關敘利亞問題的四項決議,這是兩國步調協調一致的最新體現。
文章稱,正如一些專家所言,這是一種消極的一致性,它源自“對西方促進民主、全球治理和人權的普遍準則的反對”。
從經濟上講,中俄在發展和維持新商業機構方面展開了合作,如亞投行和金磚銀行。雙方還就中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俄羅斯的“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取得共識——在這方面,兩國開始顯露出協調兩項計劃以構建共同經濟空間的意願。
文章認為,由此雙邊經濟關係成為中俄“便利軸心”的首要組成部分。2010年,中國成為俄羅斯最大貿易夥伴。中俄最引人注目的是連接西伯利亞恰揚達油氣田到中國的油氣管線項目。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就可以對運輸線做“兩手準備”以抵禦未來在南海遭遇任何的封鎖。
文章稱,中俄還開始加強安全合作。中國制定了龐大的國防採購計劃,採購俄軍用裝備,前不久購買了24架蘇-35多用途戰機是最顯眼的。這種夥伴關係進一步延伸到聯合軍事訓練與演習,去年在日本海就舉行了一次,有22艘艦艇、20架飛機、40輛裝甲車和500名海軍陸戰隊隊員參加。
文章認為,儘管如此,中俄關係面臨許多挑戰,不利於這一關係走向正式的聯盟。最主要的原因是俄國內對中國對其安全構成威脅的想法揮之不去。這固然源於歷史不信任感,但由於中國移民增多,加上兩國邊界漫長,因此俄對領土完整始終有一定程度的焦慮。至於中國對俄羅斯的看法,許多分析家強調,中國有一個成見,即俄羅斯是個低效率、難打交道的生意夥伴。中國認為俄羅斯的商業法律不利於中國利益,因而不贊成進行大規模經濟合作。這些法律很可能源於俄濃厚的排外情緒。
文章稱,而俄羅斯一直懷疑中國的長遠計劃,對中國是否真正將西方視為敵人、能否算得上俄方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夥伴存有疑慮。俄雖加強了對華雙邊關係,但普京對亞洲的大政方針仍受到諸多質疑。在歐洲實施經濟制裁前,普京總是優先考慮與歐洲的交往,然後才是與亞洲的交往。這種搖擺不定使得俄今後可能出現一位總統奉行與西方修補關係的政策,屆時俄中軸心就會被棄之一邊了。
實際上,鑑於俄動盪的石油產業,恐怕不得不回頭與西方交往。俄目前產油量還不錯,每天約1080萬桶,但預計產油量20年內就會見頂。全球越來越希望擁有環保的未來,中國可能開發自己的頁岩氣儲備,恐怕最終意味着俄出於自身經濟存亡的考慮不得不主動接觸西方。
文章稱,從這個角度看,中俄對未來的設想幾乎沒有共同之處,相反,兩國關係是建立在實現各自目標的基礎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