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不為人知的黎巴嫩空中作戰經歷(組圖) |
送交者: 陳肇祥 2005年03月28日11:15:0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美軍不為人知的黎巴嫩空中作戰經歷(組圖) 2005年03月28日 13:30 美軍不為人知的黎巴嫩空中作戰經歷(組圖) 美國海軍A-6“入侵者”艦載攻擊機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軍事圖片 美軍不為人知的黎巴嫩空中作戰經歷(組圖) 1983年,敘利亞駐英國大使被召回國內,敘利亞與西方大國的關係因黎巴嫩問題而變行日趨緊張。 阿薩德,一個長壽在阿拉伯統治老人,他堅持不妥協的地區政策成為以色列和美國在中東地區主要的敵人。 1970年,阿拉伯前國家首腦會議。 1983中東天空不為人知的血火經歷——美軍在黎巴嫩的空中作戰 ◆ 立場問題 1982年為了清除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以色列發動了入侵黎巴嫩的“加利利和平”行動,在戰鬥中與另一個地區軍事強國敘利亞發生直接碰撞。1982年6月,全世界多數國家達成了一致決議,為了勸解交戰雙方,建立和平有序的秩序,他們將向黎巴嫩派駐軍隊。依照這一決議,從1982年8月11日起,美國、法國和意大利的軍隊開始進駐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這就是以後廣為人知的駐黎巴嫩多國部隊(MNF)的雛形。首先抵達的是法國派來的外籍軍團傘兵部隊,8月19日,他們搭乘C-160運輸機直接從法國的地中海島嶼科西嘉趕到了黎巴嫩。6天后,首批美國海軍陸戰隊也抵達了黎巴嫩,法國海軍的“福熙”號航母(R-99)及其艦載的超級軍旗攻擊機和十字軍戰士戰鬥機提供了支援。 由於1982年與以色列空軍進行的貝卡谷地空戰所遭受的慘重損失,敘利亞總統阿薩德緊急調遣屬於防空軍的一些兵力重新進入黎巴嫩,多國部隊認為此舉對它們的安全構成了威脅,法國海軍航母編隊的戰機迅速投入了戰鬥。1982年8月20日, 8架超級軍旗攻擊機轟炸了敘利亞位於黎巴嫩東部阿因達拉(Ein Dara)和代赫爾拜德爾(Dahra el-Baidar)兩地附近的陣地。法國此次空中打擊的目的就是為了給敘利亞一個警告,因此也沒有刻意追求轟炸效果。 之後,黎巴嫩局勢緩和了一段時間,一直到1983年4月,整個局勢都比較穩定。但黎巴嫩交戰各方都認為多國部隊的進駐是西方勢力的干涉,於是多國部隊很快面臨了巨大的麻煩。以色列人認為西方勢力的干涉是對以色列的困難和利益的支持,穆斯林特別是黎巴嫩什葉派勢力認為美國和其它多國部隊來這兒是為了支持和增援基督教徒並袒護以色列的,基督教徒們都認為多國部隊將幫助他們提高基督教在黎巴嫩的影響力。在這種複雜的形勢下,所有期望和懷疑都集中在黎巴嫩總統貝希爾·傑馬耶勒訪問華盛頓的結果上。在傑馬耶勒訪問美國後不久,美國為基督教長槍黨 (Christian Phalanga)運來了首批武器,美國的特種部隊也開始為經過革新的黎巴嫩陸軍進行培訓。 美國這樣的一個決定立即改變了多國部隊在黎巴嫩的處境:在幾天之內,多國部隊馬上成為了黎巴嫩衝突各派眼中的敵人。而且美國接着又幹了一件火上澆油的事——美國允許以色列可以在遠離以軍控制的黎巴嫩南部地區,也就是說可以在美國控制區內進行巡邏。而以色列方面往往在不經過太多調查和警告的情況下對可疑目標實施打擊,必然就造成了多名黎巴嫩平民的死亡。最後多國部隊不僅被敘利亞方面當成了敵人,而且黎巴嫩的什葉派和其他穆斯林派系都把多國部隊當成了敵人。 直到現在,人們還經常討論多國部隊在黎巴嫩到底想幹什麼:當時黎巴嫩國內形勢非常嚴峻,不可能維持長期的和平,美國、法國以及意大利倒極有可能捲入到與黎巴嫩內亂多方,包括與以色列人的嚴重衝突中。1983年2月2日,以色列的一個坦克縱隊企圖進入位於貝魯特國際機場附近的美軍營地。以色列人非常頑固,非要進入美軍營區,以至於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個上尉不得不爬到以色列領頭的一輛梅卡瓦主戰坦克上面,用槍指着以色列的指揮官,對其進行威脅讓其調頭。在以色列的坦克縱隊拒絕撤離後,最後美國海軍陸戰隊調來了數架裝備有陶式反坦克導彈的AH -1T眼鏡蛇直升機,以進攻相威脅,迫使他們撤離。雖然如此,此次事件一點都沒有改變穆斯林派別的觀點,他們始終認為多國部隊的存在是對他們陣地的一個威脅。情況更糟的是,1983年3、4月份,美軍剛開始與黎巴嫩軍隊進行聯合巡邏,他們的基地就不斷受到什葉派和敘利亞人的襲擊。隨後黎巴嫩局勢就變得更加糟糕了。 ◆ 從“勸架”到“打架” 1983年7月14日,德魯茲民兵用大炮轟擊了美國位於貝魯特國際機場附近的陸戰隊營地,隨後德魯茲民兵占領了幾個山頭,可以俯視美國在該地區的所有的橋頭堡。他們可以從這些地方很好地指揮己方炮火向美軍進行打擊,1983年8月28 日,美軍兩名陸戰隊員就在這樣的襲擊中喪生。作為回應,美國政府授權該地的指揮官們進行報復,這樣位於黎巴嫩的各方都加入戰團了:德魯茲民兵向位於貝魯特國際機場附近的黎巴嫩陸軍陣地發起了進攻,並成功占領了這些陣地,獲得了能夠直接攻擊美陸戰隊營地的絕佳之地。美國海軍陸戰隊用炮火進行了反擊,另外還請求美海軍“新澤西”號戰列艦(BB63)進行炮火支援,該艦是在結束了中美洲的任務後直接趕到了地中海的。在黎巴嫩沿海找到合適的位置後,“新澤西”號戰列艦的406毫米主炮就可以對方圓40公里半徑的目標實施炮轟了。 儘管這樣,8月29日,美海軍陸戰隊營地又遭到了新一輪的攻擊,這一次,美國人最後不得不緊急從HMM-169(美海軍陸戰隊第169中型直升機中隊)調遣了數架AH-1T眼鏡蛇直升機進行反擊。 主要是通過蘇制米格-25RB高空偵察機的幫助,敘利亞人一直在監視着整個局勢的變化,人們可經常發現這些飛機頻繁經過貝魯特上空。多國部隊沒有能直接提供支援的戰鬥機,所以敘利亞空軍一直有恃無恐。事實上,只有當年貝卡谷地戰鬥的勝利者——以色列空軍能夠試圖阻擋這些飛行,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至少部署了2個MIM-23B改進型霍克防空導彈陣地。但他們企圖阻止敘利亞偵察機的努力最後也成為徒勞。 於是,美國海軍開始在黎巴嫩沿海聚集了更大噸位的軍艦,他們將“艾森豪威爾”號航母 (CVN69)從利比亞外海調到了位於塞浦路斯東部的一個名叫“巴蓋爾”(Bagel)的新陣位,與該航母同行的還有美國海軍“硫磺島”號直升機航母 (LPH-2),該直升機航母搭載的是美國第24陸戰隊遠征小隊。 1983年9月4日,當以色列將其部隊撤到阿瓦利(Awali)河後面的時候,美、法和意大利的另外一些增援部隊也在此時趕到了黎巴嫩,隨後英國的一支分遣隊也部署到了布魯特附近。英國的這支分遣隊最初是由位於塞浦路斯阿克羅蒂里 (Akrotiri)的英國皇家空軍基地的數架大力士C-1(註:美國為英軍設計的C-130K,英國改名為大力士C-1型)和第56幻影中隊的一支分遣隊提供支援,後來英國第12和第208中隊的掠奪者(Buccaneer)S-2B攻擊機也加入了戰團。另外在1983年9月7日,英軍又有3架CH- 47支奴干大型運輸直升機也加入了戰鬥,在阿克羅蒂里和貝魯特之間建立起了一條永久的“空中長廊”。 9月11日,英軍的掠奪者S-2B飛機在貝魯特市區上空飛得相當低,用一種引人注目的力量展示方式宣告了自己的存在。為了應對黎巴嫩地區不同的威脅,這些掠奪者攻擊機裝備了AIM-9B響尾蛇導彈和多枚重454公斤的炸彈,另外還有 ALQ-109/W-10電子對抗吊艙。在之後的數天裡,英軍重複着相同的飛行,但值得懷疑的是,他們的這個舉動是否給黎巴嫩參戰各方留下了什麼印象。 儘管這樣,法國人也跟着這樣幹起來,剛剛抵達黎巴嫩的法國海軍“克萊蒙梭” (Clemenceau)號航母艦載的超級軍旗和十字軍戰士飛機開始在貝魯特上空進行例行性飛行。最後意大利也不得不向阿克羅蒂里英國皇家空軍基地調派了 6架F-104S星鬥士戰鬥機,但一直以來也沒人知道這些飛機是否曾在黎巴嫩上空進行過空中巡邏。 ◆ 面對新的作戰形式 在這段時間裡,美國正在盡全力試圖使黎巴嫩陸軍常規部隊能夠重新投入戰鬥。同時,美國還重新啟動了黎巴嫩空軍,1974年以後這支部隊絕大部分時間都在睡大覺。在英國的幫助下,黎巴嫩空軍3架舊的獵人F-Mk-70飛機已經可以升空了, 1983年9月,它們首次升空作戰。9月15日,在法國超級軍旗的支援下,3架獵人飛機攻擊了位於舒弗(Shouf)山區的親敘利亞的德魯茲民兵陣地。然而第二天,敘利亞就對此作出了反應,他們用猛烈的炮火轟炸了位於貝魯特附近和里亞格(Rayak)機場的多國部隊陣地,里亞格機場正是黎巴嫩空軍的主要空軍基地。由於機場被毀,在以後的日子裡,黎巴嫩空軍的獵人戰機被迫轉戰到位於黎巴嫩貝魯特北邊的比布羅斯(Biblos)附近的公路旁的一個輔助性基地。 最後,黎巴嫩空軍的飛行員們發現,黎巴嫩上空的防守已經非常嚴密了——位於該地區的每支正規的民兵隊伍,特別是敘利亞陸軍,都裝備了大量的重型自動武器和單兵便攜式防空導彈(MANPAD),而且這些裝備還不斷地從一個要塞轉到另一個要塞,任何一種型號的飛機在這樣的空中活動都顯得極度危險。1983年9月17日,當黎巴嫩空軍的獵人戰機企圖再一次對德魯茲民兵陣地進行攻擊的時候,它們發現自己實在是“不受歡迎的”,一架獵人被擊落,飛行員勉強彈射到了海上,被美國海軍的一架SH-3D海王直升機給救了上來。另外一架也受了重傷,迫降回了比布羅斯。第三架就根本沒有嘗試回基地,而是直接飛到了阿克羅蒂里,最終在那兒申請了政治避難。僅僅在兩天后,英軍一架Buldon SRS-126輕型觀察機又被敘利亞的ZSU-23-4西爾卡自行高炮擊落。 在巨大的壓力下,法軍首先感到了反擊的迫切性。9月19日,8架超級軍旗在8架十字軍戰士的護航下,向位於舒韋爾(Dhour el-Choueir)、代赫爾(Dahr El)和達拉(Dara)附近的德魯茲炮兵陣地發射了68毫米口徑的非制導火箭彈和數枚重454公斤的炸彈。法國還派了一架軍旗IVP攻擊機對轟炸效果進行了偵照,為其護航的是2架超級軍旗,但其中的一架被高射炮擊成重傷,在攔阻網的幫助下,這架超軍旗降落回了“克萊蒙梭”號航母上。 當時,美國還在繼續努力加強黎巴嫩陸軍的力量,甚至還為他們配備了一些M48A5巴頓主戰坦克,並在行動中為其提供重炮支援,這使黎巴嫩穆斯林以及他們的伊朗和敘利亞支持者感到更加氣憤。隨着衝突的發展,接連發生了一系列令人非常吃驚的事件,多國部隊受到了一種新型戰爭的打擊:1983年10月23日,一輛滿載炸藥的卡車強行駛入位於貝魯特的美海軍陸戰隊總部後將炸藥引爆。駭人的爆炸完全炸毀了整幢建築,造成了241名美軍士兵死亡。僅僅數秒後,一輛同樣的汽車炸彈襲擊了法軍位於貝魯特的司令部,造成58人死亡。在多國部隊還沒從這些打擊中回過神來的時候,1983年11月4日,以色列位於黎巴嫩南部城市蒂爾的一個安全哨所也遭到了同樣的襲擊,造成23名以色列士兵死亡。 ◆ 打擊敘利亞人 此時,美國似乎已經不知道如何,也不知道該向誰回擊了,但法國人感到是時候向德魯茲或敘利亞陣地發動再一次的空襲了。1983年11月17日,10架超級軍旗攻擊機轟炸了經過精心挑選的什葉派民兵以及親伊朗民兵位於巴勒貝克(黎巴嫩東部)的一些基地。其中有4架用凝固汽油彈轟炸了“伊斯蘭聖戰組織”(Jihad-al-Islami)的主要基地,該組織聲稱對襲擊美、法軍隊司令部的汽車爆炸案負責。這些法國戰機遭遇了大量的高射炮和數枚SA-7導彈的襲擊,所以此次空襲也不是特別精確,大部分炸彈都投放到了附近的葡萄園裡面。儘管這樣,什葉派民兵陣地還是遭到了重創。在之後的幾天裡,美國海軍加強了位於黎巴嫩外海的力量,將“肯尼迪”號航母(CV67)及其戰鬥大隊調到了巴蓋爾。 按照1982年6月和7月達成的和平協議,這時,以色列繼續其從黎巴嫩撤軍的計劃。但以色列剛一撤出,敘利亞就搶占了他們的陣地,還運來了更新、威力更強的武器裝備。早在1983年春天,敘利亞就在離大馬士革東北大約35公里的杜邁爾 (Dmeyr)附近部署了首個SA-5甘蒙遠程防空導彈連,據稱該連完全是由500到600名蘇聯人來操縱的。一個月後,另外一個導彈連又在霍姆斯(敘利亞城市)南部的沙姆沙爾(Shamshar)組建。雖然駐紮在敘利亞,這兩個導彈連完全可以覆蓋整個黎巴嫩空域,而且這兩個導彈連還同在地中海與美國第6 艦隊對峙的蘇聯紅海軍艦艇編隊連在了一起。沒過多長時間,這兩個SA-5導彈陣地就被納入到敘利亞的控制之下,雖然蘇聯試圖勸敘利亞為了不泄露他們的武器秘密,不要用這些導彈攻擊以色列、美國、法國和英國的飛機,但敘利亞空防司令部(SyAAF/ADC)決定一有機會就試一下。 SA-5防空導彈的出現迫使以色列國防軍和美國海軍的E-2C,以色列的波音707 和莫霍克(Mohawk)電子情報偵察機遠離了該地區,這樣敘利亞又有機會了,他們緊急調遣了另外一批裝備有SA-3、SA-6、SA-8和SA-9的防空導彈部隊進入了黎巴嫩,基層部隊無數的ZSU-23-4自行高炮、SA-7以及新型SA-14便攜式防空導彈負責為其提供保護。敘利亞的這些防空導彈大多都部署在貝魯特到大馬士革的高速公路上,目的是為了保護敘利亞駐黎巴嫩部隊的主要補給線,這樣敘利亞空軍/空防司令部(SyAAF/ADC)重新獲得了一度在1982年6月失去的對黎巴嫩空域的控制權。 以色列人當然不能容忍這樣的威脅,他們認為具備隨意打擊位於黎巴嫩的“恐怖分子目標”的能力極為重要。因此以色列國防軍/空軍(IDF/AF)對敘利亞空軍/空防司令部(SyAAF/ADC)各部隊以及其它的一些敘利亞陣地進行了攻擊。美國人也在饒有興趣地觀察着事態的發展,當時美國的航空母艦“獨立”號(CV62)在幾周前剛剛結束了美軍軍事干預格林納達的行動,馬上就趕來增援第 6艦隊。於是從11月初開始,其裝備TARPS(機載戰術偵察吊艙系統)偵察艙的F-14A雄貓艦載機就投入到黎巴嫩上空的偵察活動之中。因為敘利亞不了解美軍機載的電子對抗系統,所以雄貓剛開始的活動沒有受到任何抵抗。因而它們也被敘利亞方面當成了一個更大的威脅。1983年11月10日,法國一架軍旗 IVP攻擊機在位於布爾吉·阿爾·巴拉吉奈(Burj el-Barajneh)的德魯茲民兵陣地上空活動時,僅僅是勉強逃脫了一枚SA-7導彈的攻擊。同日下午,美國海軍第143戰鬥機中隊(VF-143) 的2架F-14A在貝魯特上空飛行時也遭到敘利亞防空導彈的襲擊。 在一本名叫《入侵者》的書(美國信號雜誌社1991年出版,作者羅·德雷多)中,一位不知名的A-6E轟炸領航員(“肯尼迪”號航母上的)描述了當時的情形: “我們是在1983年10月底抵達黎巴嫩的,此次部署持續了有七個半月。任務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和‘艾森豪威爾’號航母在一起,然後是‘獨立’號航母。我們的任務包括在空中飛行和在甲板保持5、10或15分鐘的戒備(戒備飛機通常是指呆在航母飛行甲板上的戰鬥機、攻擊機和加油機,一旦需要這些飛機必須馬上起飛),我們總是每天和‘獨立’號航空母艦輪換執行該任務,我們一天戒備,一天飛行。 “我們主要的飛行任務是伴隨加油機升空為F-14加油,反水面戰(ASUW)等,在執行任務中,我們為艦隊提供黎巴嫩內陸的目標坐標信息。我們有一大群‘小男孩’(註:美國海軍俚語,指代驅逐艦和護衛艦),另外還有‘新澤西’號戰列艦,該艦能夠駛向岸邊,用艦炮打擊內陸目標,為美國海軍陸戰隊提供支援。 “我們還執行了對地面部隊進行支援的任務,主要是為駐紮在貝魯特國際機場或美國大使館的美軍提供支援。在這兩處的美海軍陸戰隊都有前沿空中控制官(FAC),FAC會要求我們攻擊可能的目標。我們可以飛到黎巴嫩岸邊,但是不准跨越它,所以暗藏的敵人實際上很清楚我們的存在和威脅。在這些任務中,我們通常攜帶激光制導炸彈和石眼(Rockeye)集束炸彈,在這段日子裡,每次總有一架A- 6攜帶實彈升空。執行戒備任務的飛機能夠在幾分鐘之內投入戰鬥。我們另外還在塞浦路斯島和黎巴嫩海岸線之間進行空中巡邏,密切關注幾艘蘇聯艦艇的動向。一旦這些艦艇從敘利亞向南駛,特混部隊的指揮官要求第一時間知道。”□ 本刊特約撰述 陳肇祥(未完待續)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3: | 和平主義的現實困境 | |
2003: | 伊軍戰術帶有林彪、陳賡烙印 | |
2002: | 第三視角看蔣介石 | |
2002: | 我們擁有一個名字叫中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