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軍轉魔改DF2X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16年08月31日19:15:5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航天科工集團發展小型固體運載火箭的最初嘗試是2000年開始研製的“開拓者”系列運載火箭,由科工四院在DF-21中程彈道導彈的基礎上研製。KT-1火箭長13.6米,直徑1.4米,重20噸,四級固體發動機,運載能力為50 kg@400 km SSO。2002年9月和2003年9月,KT-1的兩次飛行試驗都未獲完全成功。在珠海航展上,還有個1.7米直徑的KT-2模型,但從沒有進行實際飛行的消息。
由於種種原因,“開拓者”項目始終未獲得國家立項。於是科工集團另闢蹊徑,利用研發地基直接上升式反衛星導彈武器的機會繼續研發小型固體運載火箭,稱作KT-409,作為DN-1(動能一號)導彈的助推器。KT-409繼承了KT-1的1.4米直徑,但整體設計方案有很大改變,連總體單位都變了。

根據美國人的說法,KT-409(SC-19)於2005年7月7日、2006年2月6日進行過兩次試驗,最終於2007年1月11日將已失效的FY-1C衛星擊毀。這標誌着我國成為繼美國後第二個掌握地基動能直接殺傷反衛星技術的國家。

科工集團隨後在KT-409的基礎上研製了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快舟”。2013年5月13日發射的“鯤鵬七號”探空火箭(用於“高空科學探測試驗”)可能實際上就是“快舟”的另一個馬甲,飛行高度達到了地球同步軌道附近。這次試驗也被美國稱為“動能二號”(DN-2)高軌反導的測試。至於真相如何,見仁見智吧。

“快舟”的整體技術方案應該是繼承了KT-409,仍舊採用側噴流和柵格舵聯合姿態控制,此外採用了衛星和火箭公用的控制和導航系統,以節約成本和重量。

快舟火箭採用一車一箭車載機動發射方式。
關於快舟的運載能力,IAC 2013上有一篇科工四院九部的論文的說是430 kg @ 500km SSO, 起飛重量32 t,發射費用600萬美元。參照俄羅斯START-1固體火箭的運力圖(見下),這大致相當於280 kg@ 700 km SSO。但要注意,這個運力只是對於“星箭一體”設計而言(相當於下圖中的without PBPS)。如果要發射獨立的通用載荷,運載能力要下降1/3左右,即200 kg@700 km SSO。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資本主義經濟體能走出當前的陷阱嗎?
2015: 損有餘而補不足跟損不足以奉有餘之間就
2014: 印網民評殲20:讓中國人來統治我們吧
2014: 美歐俄對抗升級,誰能扛到最後?
2013: 美國武力干涉敘利亞騎虎難下
2013: 奧巴馬正葬送湯姆叔叔走出小屋後的一切
2012: 美媒稱巨浪2潛射導彈發射失敗
2012: 米鬼表態:米鬼軍隊將絕對不是解放軍的
2011: 從張震將軍回憶淮海戰役看共產黨對根據
2011: 中國新概念武器可令美衛星瞬間煙飛灰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