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時報》9月11日報道,日本政府正在極力向印度推銷價值16億美元的武器裝備,日方將儘可能降價,借 以強化兩國在防衛安全領域的合作,並鼓勵印度在中國南海問題上積極發聲。一向以吝嗇著稱的日本在此次軍火貿易上的“大方”令人吃驚。當然,其目的也非常明 顯:慫恿印度在南海問題上發聲。這倒是符合日本一向在南海問題上吃相難看的風格。只是此次印日軍火貿易是否能夠使日本如願還存在很大未知數。在筆者看來, 起碼有三大因素制約着日本的小算盤。
首先是地緣因素。中國是南海沿岸最大的國家是永遠不可改變的地理事實,就 如同印度和日本是南海區域外國家一樣。兩個區域外國家聯手在南海問題上對付一個南海沿岸國家不僅違背了戰略原則,更違反了基本的地緣政治規律。印度通過與 日本的海上安全合作,可以使因距離而損耗的地緣政治影響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並在與中國的南海博弈中多幾個籌碼。然而,印度深知,中印同為陸海複合型國 家,並在可預見的未來都將地緣政治發展的重心投向海洋,這必將遭到當今世界的海洋霸權國家美國的猜疑與遏制。在共同面臨美國來自海上的壓力時,背靠背的中 印將彼此充當對方的陸上屏障。如果中印爆發大規模全面對抗甚至是衝突,兩國的海洋大國夢想將會遭到嚴重挫折——美國將因此有了兩面夾擊、各個擊破的機會。 因此,印度在南海問題上表現得非常謹慎,今年4月19日印度在南海問題上的表態就說明了這一點——印度不願意就此得罪中國,這不符合印度的戰略利益。這注 定了印度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對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換言之,日本的小算盤落空了。
其次是軍事因素。此次日本向印度出售的US-2飛機是一款救援飛機。按照 軍事評論員陳友龍的觀點,在海上救護方面,和直升機、船舶及其它救援工具相比,使用水陸兩棲飛機具有速度快,可達性、機動性好,搜索範圍廣搜索效率高,安 全性好,經濟性好,裝載量大等優點。在接到救援指令後,依據任務執行計劃、飛機裝載狀態、救援任務需求配置必要的救援設備和用品,地勤和空勤人員完成準備 工作後,按照飛行運行程序要求飛往指定海域。到達目示上空,空勤組人員通過目視並利用機載無線電、雷達、紅外、光學等搜索探測儀器設備,可進行多種形式的 巡邏飛行,搜索目標海域海面,發現求救者。如果海況條件容許飛機可直接降落在遇險人員側方,救援人員利用專用的機載裝置將機動救生艇等救生放置海面,迅速 靠近遇難人員,將遇險人員直接救助上機,在進行必要的緊急處置後,送往就近醫療救洽。如因海面風浪太大,超出飛機水面起降能,則飛機以起低空飛行,使用機 上空投系統向遇險者投送救生設備、藥品、食物和水,增加遇險者獲救的機會,以便採取其它措施救助遇險人員。換言之,該型飛機並不具備讓印度海軍增強海洋控 制能力的功能,對印度海軍實力的提高相當有限。指望用這樣的飛機作為誘餌讓印度在南海為日本火中取栗,日本上層在考慮問題時的一廂情願可見一斑。
最後是經濟因素。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工業基礎薄弱的國家,在軍工採購問 題上因為這個軟肋吃了不少虧。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印度購買航空母艦。1997年,印度與俄羅斯開始接洽購買俄羅斯海軍基輔級航母“戈爾什科夫”號,1998 年12月,俄羅斯總理普里馬科夫訪問印度期間,表示俄羅斯有意將戈爾什科夫號的艦體無償贈送印度,但是重新整修、改裝以及艦上裝備、機隊組建的費用則由印 度自行負擔。2013年11月16日,該艦交付給印度海軍。工期拖了5年,最終的改裝經費,從原15億美元提高至29億美元,整整貴了一倍。如果日本軍火 商覺得這筆交易無利可圖,在人員培訓、設備升級、保養、大修等問題上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這筆交易促使印度在南海問題上採取更為主動的行動的可能性更 低。
綜上所述,日本藉助US-2的交易唆使印度在南海問題上對抗中國的圖謀實現的可能性很小。但是這筆交易如果成 交,將是日本軍火第一次大規模出口,這也是日本向英國推銷反潛機和向澳大利亞推銷潛艇鎩羽而歸後的第一次軍火交易成功,從這一點來說,中國必須要提高警 惕,不能讓這個犯下深重反人類罪行的二戰戰敗國再次給亞太地區帶來災難,這是中國作為東亞地緣板塊主體國家的責任與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