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明朝安邊戰略:“隆慶和議”以武力為後盾對外互市 化干戈為玉帛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16年11月06日18:20:03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洪武至宣德年間鄭和七下西洋後,逐漸連通了中原與全世界的交流,發展到嘉靖時期,海外貿易得到空前發展,世界各地物資交流異常頻繁,沿海經濟十分發達,湧現出了很多海外冒險投機致富的商人,在中國最早的資本主義己經逐漸出現萌芽。

         嘉靖登基初期,開始改變自正統以來形成的內監當政的局面,將權力漸漸轉移向內閣。在內閣首輔張璁的輔助下大刀闊斧推行了改革,清理勛戚莊田、罷天下鎮守中官、改革科舉制度、革除外戚世封等,內容廣泛,成效顯著。所以獲得很多讚美之聲,社會得到很大的改善和發展,出現了難得的繁榮和發展。《昭代典則》稱:“張孚敬奏革各省鎮守內臣及清勘皇親莊田,土官得行其志,黎庶得安其寢,天下鼓舞若更生,其功萬世不可泯也。”

        因為初期社會發展的良好態勢,明朝開始逐步擁有比較發達的經濟。嘉靖也如同歷史上所有權勢傾天的皇帝一樣,把長生不老作為最重要的事情,聽信道士邪說,在宮中祭天拜地,施行道法,采陰補陽。居然在嘉靖二十一年,引發十六宮女在夜晚用繩索險些致他喪命的“壬寅宮變”。此事過後,嘉靖雖然驚悚有餘,但是並沒有改變初衷,繼續在西苑設醺煉丹,還不時採購珍木、奇香和珠玉珍寶等。“供億日增,余藏頓盡”,國庫因為嘉靖靡亂的花費日漸惡化,己經不是初期在張璁輔政時期國家中興的狀況。   

        嘉靖二年,寧波發生日使爭貢之役。給事中夏言建議罷市舶,厲行海禁。朝廷接受建議,實行海禁。封鎖沿海各港口,銷毀出海船隻,斷絕海上交通。但是由於經濟貿易發展的需要,沿海被逼出現了倭寇和海商走私,由於朝庭沒有加以管理,不時有劫掠物資,殺人越貨之事,內陸商家及士匪與他們多有聯合。他們勢力由小逐漸變大,興風作浪,根本無法遏制。嘉靖二十七年,浙江巡撫朱紈派兵剿滅倭寇走私貿易集中地雙嶼港,倭寇失去貿易地之後,反而橫空在沿海各地瘋狂湧現,他們攻城掠地,殺死無數官兵,明朝政府競然難以抵擋,倭寇突然成了明朝的重大問題。倭寇首領是徽州出身的海商王直,他“要挾官府,開港通市”,提出“廢除禁海令”。他本人則希望以日本人的身份,和明朝開展“邊貿”。

       北方的首領蒙古俺答,也在嘉靖初嶄露頭角,配合其長兄吉囊數征北方兀良哈和青海的衛部特(見瓦剌)等部。後來吉囊死後,俺答勢力更加強大,他控制了蒙古右翼地區,並且將蒙古察哈爾宗主汗迫遷遼東。甚至在嘉靖二十九年長驅直入,沿途燒殺搶掠,深入北京城,沒有人敢於抵擋,俺答向明朝提出的條件也是要求互市。次年明朝迫於俺答威勢,開馬市於宣府、大同等地,旋因閉市而戰事復開。

        “南倭北虜”一時間成為影響明朝政權的問題,對于越來越糟糕的政治形勢,時任首輔的嚴蒿不僅沒有向嘉靖提出任何規諫和改革方案,而且推波助瀾,使局勢向更亂、更糟的方向發展。在他看來,皇帝可以為所欲為,不應受任何制約,臣下對皇帝只能順水推舟,唯命是從,討得皇帝的恩寵。這樣就可以有權有勢,人們都要仰其鼻息行事。至於國家百姓如何,似乎都可以不問不聞。嘉靖皇帝特別愛好青詞(青詞又稱綠章,是道教舉行齋醮時獻給上天的奏章祝文)。靠青詞得到嘉靖龐愛升為首輔的嚴蒿,一直將主要精力放在研究青詞上。就是在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攻進北京城,情況非常危機的情況下,嚴蒿也能夠若無其事,對這樣火燒眉毛一樣的重大情況完全置之不理,仍專心致志地大寫青詞。左諭德趙貞吉提出抗敵之策,在奉敕諭軍之前去謁見嚴嵩時,嚴嵩竟以撰寫青詞為理由,不見他的面。幸虧俺答還沒有成氣候,也不如後來的努爾哈赤因為跟隨李成梁學習用人用兵之道,抓住機會,擊滅明朝。

       嚴蒿從嘉靖二十年後開始掌政,當道二十年之久,對於倭寇的逐步發展和蒙古的崛起,他毫無建樹良策, 朝庭其實逐步處於極端危險的地步,嚴蒿亳不理會,仍然在內閣與他人玩弄殘酷的爭權奪利遊戲,壓制賢能之輩。偏偏嘉靖也是個奇葩皇帝,在用人方面“忽智忽愚”、“忽功忽罪”,功臣、直臣多遭殺害、貶黜。尤其是受“壬寅宮變”的事件之後,嘉靖更加珍惜生命,日漸腐朽,不僅濫用民力大事營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尚道教。一心修玄,日求長生,不問朝政,嚴嵩正好趁此時期大權獨攬,“凡文武遷擢,不論可否,但衡金之多寡而畀之,”他公開賣爵鬻官,“文武將吏,爭輸貨其門,顛倒功罪,牽制兵機,紀律大乖,將吏人人解體,徵兵半天下,賊寇愈熾。”致使吏治敗壞,邊事廢弛。

         但是,那些在嚴蒿的荒政領導下的臣子並非都是無能之輩,地方文官因為抗倭變成武官,以譚綸,王崇古,方逢時等人尤為優秀。

         譚綸在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舉,二十七年,授南京兵部郎中。正好倭寇侵犯南京城,多數官員驚慌失措,將士“怯懦不前”。譚綸獨自徵集五百壯士,擊退倭賊,名聲大振。二十九年,譚綸受命台州知府。他親自招募鄉兵上千人,“教以荊楚劍法及方圓行陣”,嚴格訓練,成為勁旅。譚綸率領這支勁旅多次有力打擊倭寇。一路被朝庭委以更大重任,戚繼光,俞大猷等均與他聯合,轉戰於江浙沿海,屢戰皆捷,至嘉靖四十年,浙江倭患得以平息。倭寇逃往福建,廣東沿海,譚綸改任福建參政,繼續追蹤打擊倭寇。

        王崇古本來是晉商富豪王瑤的第三個兒子,嘉靖三十四年任常鎮(今江蘇常州)兵備副使,隨後在夏港(今江陰西)、靖江同俞大猷打倭寇一路追擊至海上,最後在海上將倭寇徹底剿滅乾淨,因功得以升至陝西按察使。嘉靖四十三年,升任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

       方逢時是個詩書俱佳的文人才子,有即興賦詩的嗜好,由地方由縣令開始,頗有政績,是個典型的文官。從嘉靖四十一年任廣東兵備副使之後,與俞大猷,劉顯,戚繼光在沿海抗倭十分得力。他成功的運用計謀,分離山賊和倭寇的合作,反用山賊抗倭,最後成功的將賊倭同時剿滅,使倭寇失去立足之根,損失慘重,逐成強弩之未,不成氣候。

         到了隆慶元年,福建巡撫涂澤民希望“除販夷之律",為海上貿易開啟綠燈,允許船商巨賈“准販東西二洋”貨物,被新登基的隆慶皇帝批准了。從此,沿海貿易有了合法的交易地點和方式,為了可以海外貿易為目的而產生的倭寇大動亂,就基本上自行消除了。

      在朝中,也發生了重大改變,內閣次輔徐階一直與嚴蒿虛與偽蛇,忍隱不發。在嘉靖四十一年,終於尋得機會,徐階利用嘉靖迷信道教,把以善於扶乩聞名於燕京的山東道士藍道行,介紹給嘉靖,一日藍道行在扶乩時稱“今日有奸臣奏事”,剛好嚴嵩路過,這之後嘉靖對嚴嵩父子日久生厭。作惡多端的嚴氏父子最終得到了報應,他們的權勢被藍道行的幾句話推倒而失勢慘死。徐階得以擔當首輔重任,他的學生張居正也正式登上政治舞台,開始了他驚天動地的改革。

        隆慶初年,張居正提出“整飭吏治,富國強兵。”的策略,在張居正的努力下,先後將抗倭名將譚綸、戚繼光、王崇古、方逢時調往北邊。譚綸鎮任薊遼保定總督後,他把戚繼光的精兵強將部隊調往鎮守薊州、永平、山海關等京師之地。

        隆慶四年,王崇古任宣大總督。在張居正的指引下,對當時邊關怯戰冒功的行為進行了嚴厲整頓,制定了嚴格的獎罰政策。邊關軍風一時間煥然一新,土氣大振。明代著名的哲學家、軍事家和政治家王守仁曾分析道:“大明雖大,最為緊要之地四處而已,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他所指的這四個地方,就是宣府、大同、薊州、遼東,均是明代邊界。尤其是宣大面對的是蒙古最強部落俺達,由於責任重大,宣大總督都是最核心人物擔當。

        方逢時因為在抗倭中尤為突出的優秀表現,被委任的責任就更加重大。隆慶元年,最先被移調到北方巡撫遼東,隆慶四年,被任用到直接與蒙古最猛部落俺答面對面的大同任巡撫,此職也是在“征虜”中最兇險、最重要的職位,一般選用最有能力的人擔當。

          張居正對王崇古、方逢時等人的任用尤其關鍵。面對俺答咄咄逼人的氣勢,朝庭必須使用那種真正有非常之能力的人才能抵擋。在這一問題上,首輔高拱和張居正有共同的認識。

        王崇古和方逢時作為同科進士,同時也是直接上下級關係,均是抗倭功臣,合作起來得心應手。王崇古本是晉商豪門後代,對商業十分精明,非常了解蒙古多次劫掠中原物資,是因為物資的過度缺乏,多次要求互市未果才引發戰爭。         

          王祟古有個外甥張四維,是晉商豪門張允齡之後、張四維不僅擅長文辭,明習時事,而且風流脫灑,才智過人。張四維之子張定征的岳祖父就是兵部尚書楊博,楊博、王祟古二人久守邊陲,善談兵事,受其影響,張四維也熟知邊防事務,為首輔高拱所器重。高拱掌管吏部,於隆慶三年(1569)破格提拔他為翰林院學士,升任吏部右侍郎,參與朝政。張四維舅甥一個在外掌握重兵,一個在京擔任重臣,內外呼應。張王家族勢力很大,張四維的祖姑父沈廷珍,也是“南帆揚越,西曆關隴”的大商人。張四維二弟張四端妻李氏,其祖父李季曾在“兗豫之間從商”。張四維五弟張四象,前妻王氏、續妻范氏均為商人之女,范氏祖父范世逵是著名鹽商。張四維之女嫁內閣大臣馬自強之子馬悙,而馬自強之弟馬自修又是陝西的大商人。王崇古長姐所嫁僑居蒲州的沈家,也是幾代為商。張四維和王崇古家族,他們之間的關係盤根纏枝,錯綜複雜,是在官場和商場均有極大勢力的官商集團。 

       方逢時也是家資富有的後人,在他幼年時,其父己購得嘉魚縣城房屋過半,兩個人都有共同的處世理念。對於蒙古永不停止的侵擾中原的原因,他和王崇古看法一致。方逢時雖然和明朝當時第一勇士馬芳的合作,成功的多次給予勢頭兇猛的俺答非常慘重的打擊,可是蒙古因為生存的需要,無論勝敗,都要再戰,所以戰爭勝利並不能從根底遏制戰爭。

         同年十月,正好俺答孫子把漢那吉投降,方逢時“首謀受納以承天休而紓邊禍”。立刻自作主張熱情接待,並且對總督王崇古說:“此奇貨也,機不可失。”王崇古自然心領神會 。 一個漢蒙和平的契機被兩人成功的抓住,王崇古和方逢時同時向朝庭上奏:“庶虜中得衣食之急用,斯可永絕盜心,而客商歲得虜貨之利,將源源自至,防範既嚴而通夷之夙弊可革,交易既廣,而不均之騷擾可免矣。” 說明蒙古與中原戰爭是因為需求物資,提出了解決改善蒙漢關係的上、中、下三策,其上策就是“若俺答不忘,來邊索取,則明行曉告,許其生還,諭以禍福,令將板升叛逆賊首趙全等生擒,解送被掠人口,悉放南還,然後優加給賞,以禮送還。一以陰中其老牛舐犢之私,一以潛奪其凶頑啖噬之氣。彼雖愚昧,寧不知恩,昔逋獍梟,亦獲正法,策之上。”的蒙漢友好合作策略,朝庭立刻分為兩派,宣大巡按姚繼可發難異議,並彈劾主事者方逢時,高拱在《覆宣大巡按姚繼可論巡撫方逢時等疏》中明確反駁了姚繼可的觀點,獲得張居正,楊博,張四維等人的一致支持。

         張居正在《與方金湖制俺酋款貢事》中說:“今秋邊事,公功最多。”張居正明確告知朝廷對宣大巡按姚繼可彈劾方逢時的態度,“彼雖有言,廟議已決,無足恤也。”安慰王崇古和方逢時“處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需非常之人。”使他們放心辦事,高拱和張居正還授予王崇古,方逢時以“相機行之”的權力。

        張居正《答王鑑川計貢市利害》中,用犀利的語言抨擊反對封貢的大臣,說“封貢事乃制虜安邊大機大略,時人以媢嫉之心,持庸眾之議,計目前之害,忘久遠之利,遂欲搖亂而阻壞之,國家以高爵厚祿畜養此輩,真犬馬之不如也。”從正面闡述了今之封貢與漢之和親、宋之獻納不同,今日之互市與嘉靖時的馬市也不同。提出互市有五利:一是有利於邊鎮安定;二是節省軍費開支,蓄養軍民,發展生產;三是通過俺答臣服,東制土蠻,西制吉能;四是收降納叛,招板升背華之人;五是利用俺答家庭內部紛爭,進一步牽制俺答。    

        陪伴隆慶身邊的內閣成員張四維把王崇古在隆慶和議的內容,加上自己的意見,及時透露給隆慶皇帝,其作用也極為為關鍵。清朝黃景評曰:“俺答款貢成,內倚輔臣,外藉督府,卻妙出一張蒲州四維得新鄭(高拱)、江陵(張居正)歡。而於王崇古甥也,往來郵致,完此鉅功……天意乎?”借着張四維和首輔高拱,方逢時同鄉內閣次輔張居正,兵部尚書楊博之力。朝庭的主和力量占了上風,俺答正求之不得,在蒙漢共同利益的驅駛下,締結了影響後來中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隆慶和議”。

      “隆慶和議”蒙漢互市後,接任宣大總督的方逢時和俺答關係特別好,他向俺答派送翻譯人員,還有佛像、番經、番僧,幫助俺答淨化心靈。朝庭怕蒙古用鐵鑄造兵器,方逢時用舊鐵換新鐵的方法,幫助蒙古獲取鐵鍋、農器等實際事務。使蒙漢關係達到到了親如一家的程度,互市物資貿易交流空前繁榮,從中原內陸腹地直至邊境互市,引發無數人勇闖世界,改變命運,互市上來自中原及世界各地琳琅滿目的商品,己經無異於沿海江南富裕的地方。

       萬曆年,張居正擔任首輔掌握國政,改革賦稅與官吏升遷制度。推行一條鞭法,實行“以厚商而利農”的主張,扭轉明朝“神運鬼輸,亦難為謀”的財政危機,南北海陸互市的高度開放,把地大物博的中國領土上的先進產品和技術帶向全世界的角角落落,更讓當時落後的歐州人眼花繚亂,嘆為神奇,他們稱中國是像天堂一樣美好的東方神秘國度。中國產品令全世界瘋狂,吸引世界各地冒險家蜂湧而至,中國產品壟斷了世界上絕大部分的貿易,技術,科學無一不遙遙領先。大明王朝因此成為第一個影響遍及世界的高度發達,開放的資本主義萌芽國家。隨後由歐州發動的,代表資本主義起盟的,可憐的世界工業革命整整晚了中國明朝一個半世紀之久。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轉貼:張召忠將軍談運十
2015: 美軍重返亞洲成績顯著
2014: 環球時報社評:美國國會或對中國更加尖
2014: 婷婷玉立的女飛 珠海航展花絮
2013: 米軍司令:日艦監視中國軍演未違反國際
2013: 美國完成GBU-39/B試驗,可攻擊高速移動
2012: 中國強大武力逼日本屈服 動搖美霸權地
2012: 烏專家盛讚中國航母史無前例 中國人遠
2011: 'G19'逼人民幣升值 胡總最強
2011: 轟動上海的顧順章家屬滅門血案的死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