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美軍費超俄9倍要打混合戰爭整垮俄 普京如何應對
送交者: 三把刀 2016年11月08日18:17:0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在美國看來,伊朗、朝鮮、埃博拉和“伊斯蘭國”僅為疥癬之疾,真正的對手惟有中國和俄羅斯。對付俄羅斯,美國採用“混合戰爭”,軍事、政治、經濟、外交、意識形態、信息、法律、特工等手段多管齊下,並不斷西化、弱化、軟化、醜化俄羅斯。在此情勢下,俄羅斯自然不會坐以待斃,定會開啟全方位應對。

  以非對稱手段應對軍事壓力

  在軍事上,美國有兩大法寶,一是戰略核武器現代化、部署反導系統、加強歐洲布局,用冷戰時期屢試不爽的軍事壓力、軍備競賽來拖垮俄羅斯;二是“離岸平衡”,讓北約歐洲盟國和烏克蘭、格魯吉亞等後蘇聯地區親西方國家給俄羅斯製造麻煩,同時在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阿塞拜疆等俄羅斯周邊地區維持多場曠日持久的低烈度國內戰爭。

 

  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混合戰爭”,核威懾、常規軍、特種兵、游擊戰、敵後滲透、城市巷戰無所不用。

  軍費僅為美國九分之一的俄羅斯以非對稱手段應對。一是全面更新蘇聯留下的老舊戰略軍備,列裝S-500和S-400型防空導彈,在西部新增3個師2個旅;二是在蘇聯西部北約東擴對象國維持或製造領土糾紛,使之不符合加入北約的條件。

  俄羅斯動武原則很清晰,即用戰略核武器對付大國入侵,用常規力量對付地區戰爭。俄美核力量能保證相互摧毀,對擁有核均勢而抗打擊能力勝過自己的俄羅斯,美國不會輕易跨越核門檻。

  在這種情況下,整垮俄羅斯的最佳手段非“混合戰爭”莫屬。美國憑藉強大的金融、經濟、科技、文化、外交、意識形態等優勢,打“混合戰爭”滿懷自信。

  打“混合戰爭”,美俄兩家各有手段

  2007年,美國軍事專家弗蘭克·霍夫曼首次提出“混合戰爭”理論:由於全球化影響和技術擴散等原因,傳統的“大規模正規戰爭”和“小規模非正規戰爭”逐步演變成界限更模糊、作戰樣式更趨融合的“混合戰爭”。

  在俄羅斯看來,“混合戰爭”已經開始。2014年在烏克蘭發生的與其說是“顏色革命”,倒不如說是“混合戰爭”,其策動者和繼續實施者不是俄羅斯,而恰恰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

  俄羅斯外交部國際法委員會專家弗拉基米爾·科特利亞爾稱,美國以烏克蘭境內有俄羅斯軍隊為由,發動針對俄羅斯的“混合戰爭”,其表現形式是煽動鄰國民眾反俄情緒,再以此為依據加強北約在東歐國家的軍事存在,維持對俄制裁。

  烏克蘭衝突早就由政治發展到軍事。美國希望烏俄兩國進入戰爭狀態,讓俄羅斯陷入戰爭泥淖,葬送大國崛起夢想。普京一眼看穿美國用意,在收回克里米亞後,鍥而不捨地把頓巴斯地區的軍事衝突限定為烏克蘭內戰,否認俄羅斯官方參與,拒絕軍事行動擴大化,同時巧妙地在敘利亞開闢第二戰場,攻敵之必救,打亂了美國的部署。

  俄羅斯軍事專家普遍認為,收回克里米亞,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俄軍歷史上最卓越的戰役行動之一,而特工、輿論、“第五縱隊”、民心等“混合戰爭”手段在此役中都有精彩表現。

  俄羅斯也面臨不利因素:一是對這種新型戰爭缺乏認識與手段;二是天時地利不在俄羅斯一邊,主動權在美國手裡;三是不論誰當選美國新總統,都會把遏俄作為首要目標;四是美國控制着國際貨幣發行權;五是美國掌握國際話語權,可以隨心所欲地造謠毀謗,國際社會已經喪失客觀的仲裁者;六是俄羅斯受制於美國,卻依然希望和解。

  用反制裁和進口替代應對制裁

  在“混合戰爭”中,經濟手段主要是貿易和金融制裁、反傾銷指控、貨幣戰。

  俄羅斯部分專家認為,2015年美國插手世界油價暴跌,目的就是減少俄羅斯收入。美國巧妙操縱巨量美元,用貿易壓制俄羅斯盧布,切斷俄羅斯部分企業借長期外債的途徑,使俄羅斯實體經濟難以獲得投資,但短期融資渠道美國並不切斷,為的是能隨時對盧布造成投機性壓力,助推盧布崩盤、居民減收、工業下滑、預算緊縮、經濟衰退。一旦形勢嚴重,美國還有更恐怖的措施可以採用。一是限制俄羅斯所有公司和銀行融資,讓其財源枯竭;二是採用伊朗模式制裁—對俄羅斯切斷SWIFT(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系統);三是禁止俄羅斯石油出口;四是凍結俄羅斯在西方的黃金外匯儲備,讓它有錢而無處消費。

  面對美國的經濟手段,俄羅斯有四大對策。一是“硬碰硬”,停止向參與制裁的美國和歐盟國家進口某些種類的食品和消費品;二是暗中推動對制裁不積極的日本和歐盟國家要求撤銷制裁;三是放低身段,收縮在東烏克蘭的行動,表示願意與美國合作打擊“伊斯蘭國”,避免過度刺激美國;四是實行“進口替代”計劃,降低甚或消除進口依賴,普京說:“理智的進口替代是我國長期的優先任務,不取決於客觀情況。”

  俄羅斯政府於2015年制訂了進口替代五年計劃,總體目標是爭取機電產品和消費品進口依賴度從2015年的88%下降到2020年的40%。近些年,俄羅斯進口依賴度逐年下降,以零售食品為例,進口比例從2013年的36%,降為2014年的34%和2015年的28%。

  用法律手段反制

  2016年1月底,西方報刊集中攻擊普京,美國財政部稱普京腐敗。之後,西方紛紛指責俄羅斯在敘利亞炸死平民。2月,西方炒作反興奮劑調查,剝奪俄羅斯運動員參加本屆夏季奧運會資格。4月,西方借“巴拿馬文件”,渲染普京親信和俄羅斯高官腐敗。

  除了輿論,美國還用法律手段壓制俄羅斯。例如,追討尤科斯公司破產對西方股東造成的500億美元損失;英國認定謀殺叛逃俄羅斯特工利特維年科的指使人是普京,要對俄羅斯提出刑事起訴;馬航失事案調查報告認定東烏克蘭民兵擊落馬航客機,鼓動死者家屬索賠,全部索賠額可能達150億美元;追究俄羅斯用非法手段獲取2018年世界盃舉辦權等。美國甚至考慮提議把俄羅斯開除出聯合國安理會。

  俄羅斯總共有22萬個非政府組織,其中650個依靠外國資金。美國用非政府組織打掩護,收買人心,培植“帶路黨”。最典型的是美國國際開發署。該機構1992年進入俄羅斯,2012年9月被趕出俄羅斯,該組織曾為俄羅斯赫爾辛基小組、蓋達爾經濟政策研究所、“紀念”協會等57個組織共提供27億美元經費,支持其對精英政治忠誠度、社會和民族結構、性別特點、青年興趣、政治文明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俄羅斯憲法和民法典的制定、人文幹部培訓和司法改革。美國2017年度預算為“通過公共外交和外援計劃對抗俄羅斯侵略”項目撥款43億美元,絕大部分以發展教育、公民社會等動聽名義,資助俄羅斯等國的親西方社會組織,其中10億美元用於“在俄羅斯鄰國反腐和支持民主”。

  為抵制美國滲透,俄羅斯議會2015年5月通過《不受歡迎組織法》,把“威脅俄羅斯憲法制度基本原則、國防能力和國家安全”的外國或國際非政府組織,定為“不受歡迎的組織”,隨後公布“不受歡迎組織”名單,包括索羅斯基金會、國際民主基金會、自由之家、民主教育基金會和世界烏克蘭協調委員會等。

  2015年,俄羅斯司法部根據《非政府組織法》,把69個接受西方資助並進行政治活動的非政府組織定為“外國代理人”,取締或限制其活動,其中包括“大赦國際”俄羅斯分部、“捍衛憲法和自由律師”協會、“紀念”協會、美國國際開發署資助的“保護選民利益”協會等。

  見招拆招對抗“信息戰”

  所謂信息對抗,是指利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特殊手段,擾亂對方信息環境,保護己方信息環境,以達到既定目的的鬥爭方式。

  早在1998年,當時還沒有社會網絡,美國就通過了信息戰規劃,首次提出了在和平時期利用進攻性信息戰的概念。

  美國媒體運用的信息操縱手法主要有:在工作室剪輯和修飾“現場報道”,渲染心理氣氛,擾亂社會穩定,形成相應的國際輿論;公然製造謊言,混淆視聽;掩蓋批評性的重要信息;把重要信息淹沒在大量垃圾信息中;以偏概全,“實證”或重複需要讓受眾接受的觀點;運用意義不明或偷梁換柱的概念和術語,使受眾難以形成真實印象;禁止對自己不利的某些類型的信息和新聞;發揮鮮明形象的“符號”作用,邀請政治明星和娛樂界大腕作秀,以影響其崇拜者的世界觀;散布受眾更願意接受的不良信息,衝擊正面信息。

  針對敵國、友邦和中立國,美國在信息戰領域使用了協同信息行為、信息宣傳計劃、社會網絡、意識形態洗腦、居民意識控制等手法。2013年3月,美國在拉脫維亞成立了戰略信息中心,以便在最靠近俄羅斯的地方指揮對俄信息戰。

  2014年烏克蘭的廣場革命顯示了信息戰的威力。美國於2014年3月9日把北約信息中心的16名軍官派到基輔,首先在社會網絡積極傳播反俄信息,用最新信息心理技術操控上千萬烏克蘭人的意識。

  最有殺傷力的是藉助信息戰煽動民族矛盾和宗教仇恨。俄羅斯認為,美國支持宗教極端主義和激進意識形態,攪亂中東政局,暗中支持“伊斯蘭國”“支持陣線”和“基地”組織,縱容恐怖組織從俄羅斯招募千餘名武裝分子,動搖俄羅斯在敘利亞的陣地。

  1994~2015年,俄羅斯互聯網用戶增長了400多倍,達8200萬人。信息的影響力,包括負面信息的影響力以幾何級數增強。信息對抗領域尚不存在國際法律規範,美英等國擁有強大的信息潛力,用以達到隱秘的政治目的。

  美國早在1948年就有傳媒法,外國至多能擁有美國傳媒25%的股份。俄羅斯有3個100%外國資本的電視頻道,前不久才修訂《大眾傳媒法》,把外國控股限度從50%降到20%。俄羅斯沒有規定所有傳媒必須登記,僅規定新成立的媒體必須登記。

  美國國家安全署署長兼任信息戰司令部主官,戰時牽頭管理本國18個情報機關。早在2010年,美國政府就制定了進攻性的全球信息戰概念。俄羅斯的傳媒、社會網絡和社會信息服務都有外資參與,卻未設專職官員負責這一領域。

  俄羅斯成立了“今日俄羅斯”傳媒公司,用電視、網絡、文章和圖片等手段反擊西方信息戰,取得了較好效果。

  加強網絡管控,網絡傳媒的服務器必須放在國內,封殺有極端主義內容的網站,對傳播恐怖分子招募信息的網站和操作者追究刑事責任。

  俄羅斯信息專家提出應對美國信息戰的建議:一是建立國家信息安全委員會,集中聯邦安全局、內務部、聯邦保衛局、對外情報局和外交部,以及國有傳媒機構在信息領域的專家,以展開防禦性和進攻性信息戰;二是以保護領導人和居民為重點,打好全國反信息戰系統的基礎,成立附屬於俄羅斯總統的有行政立法傳媒機構代表、企業家代表和公眾參與的國家信息對抗委員會;三是設立直屬總統的國家信息對抗委員會,總統應配備信息安全顧問;四是成立國家互聯網控股公司;五是針對“顏色革命”使用的種種手法,制訂國家反顏色革命法;六是清查致力於破壞俄羅斯信息主權的不良信息主體,實時監督博客和社會網絡,制止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信息、挑動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的信息向俄羅斯信息空間擴散;七是預防性地封鎖國外和寡頭對俄羅斯激進主義和極端主義反對派提供財政、信息和組織支持的一切渠道;八是在軍事和強力部門、金融和經濟領域、信息心理領域,加強與盟國的情報交流和國際合作,查明並反擊對本國安全的威脅;九是把西方信息中心定為俄羅斯巡航導彈的攻擊目標,對西方發出警告,一旦對俄羅斯實施軍事侵略,這些中心將立即被摧毀。

  形成本國意識形態和價值觀

  對抗美國信息戰、“混合戰爭”,最基本的手段是建立本國意識形態和價值觀體系,弘揚愛國主義,凝聚民心。俄羅斯崇尚道義精神力量,維護民族尊嚴和人格尊嚴,反對西方的“消費社會”觀念。俄羅斯明確本國定位—與美國、中國和歐美平起平坐的世界一極,絕不依附於西方。

  俄羅斯通過立法,禁止官員和國企高管及其直系親屬擁有離岸資產,成功地實現了精英本國化。最能說明問題的是美國漢密爾頓大學從1993年起每4年對俄羅斯250名精英(政府部長和副部長、總統辦主任和副主任、議員、國企和私企總裁)進行意見徵詢,79%的人認為普京和統一俄羅斯黨無可替代,43%認為現有政治體制最適合俄羅斯,贊同西方模式的人從27%降為19%。

  俄羅斯注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特別是對青年的教育,建立軍事愛國主義俱樂部。彰顯意識形態和價值觀自信,對國外信息,特別是西方重要媒體評議俄羅斯的信息,不僅不封殺,反而設立網站,發布這些材料的俄文譯本。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促成馬習會談背後的軍事因素曝光
2015: 毫不猶豫地反對兩岸統一
2014: 嫦娥五號T1成功“漂回”讓國人對美國登
2014: 世界震驚:伊朗總統為中國說話
2013: 日本陷戰略性困境 解放軍枕戈待旦可不
2013: 新導彈專打隱身機 13發12中[圖]
2012: 美狂想2020年中國奪島:福特航母不敢來
2012: qqwertie66 的帖子很下流麼
2011: 俄稱中國99A2坦克優於印T90S 亞洲陸戰
2011: 都親上了,李明博與希拉里的關係非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