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對本次事故做幾點的技術分析,勸大家不要輕信網上謠言: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16年11月13日23:41:0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其實真不想說這個沉重的話題,但網上有些謠言未免也太過分了,竭力炒作飛行員遇難場面多麼血腥慘烈,甚至還配上偽造的照片來渲染。這對死者很不尊重,而且從技術上講,也純屬無稽之談。因此我忍不住說幾句:    網上謠傳說什麼屍骨無存,既然無存你又從何得知慘烈?又從何拍得照片?這些細節官方沒透露過,網媒如何知道的?尤其是考慮到炒作此事的是某些境外的中文媒體,其良知和可信度大家都清楚。往重了說,是幸災樂禍其心可誅;往輕了講,也是缺乏常識的自行腦補。    雖然目前公開的信息不多,但從披露的情況看,當時是在做雙機滾轉時機翼發生了碰撞。這意味着,當時兩機的相對速度是零,並且距離很近。彈射座椅剛剛出艙時幾乎是飛機是同速的(這是起碼的要求,否則會碰到自己飛機的垂尾),因此座椅出艙時與僚機前向速度差幾乎為零。    官方信息說是在彈射時碰到了僚機的副翼。殲10的副翼在哪兒?我附圖中用紅圈標出了。這也證明了,並非外行想像的機翼高速正面撞擊,而是碰到了機翼後緣,這個力度不可能大。    怎麼會撞到僚機的副翼?這是因為彈射時有個座椅上升脫離飛機的動作。殲10A採用的是非常先進的HTY-5型火箭彈射座椅,它的程序是先靠微爆技術炸穿座艙蓋,然後靠機上火工件彈射出艙,再啟動座椅背後的小火箭作為二次動力遠離戰機和校正姿態,接着才是打開減速傘和人椅分離。    因為當時兩機距離很近,幾乎是剛出艙就碰到僚機了,所以人椅尚未分離,並且彈射上升的速度並不快(否則這個加速度人體受不了),碰撞的力度並不大。    特別要強調的是,飛行員是連同整個座椅彈射出艙的,椅背要比她頭部更高,整個人都受到座椅包圍保護的,不可能出現堅固的座椅被撞解體而僚機的副翼居然沒被撞碎的情況。    所以最大的可能,是飛行員彈射出艙的瞬間就從下往上碰到僚機的副翼,雖然這個力度並不足以撞碎座椅,但卻很可能損壞了座椅上的某個必需的部件使之無法繼續工作,或者僅僅是破壞了其出艙的正確姿態而使之產生滾翻之類的失控情況。。。    大家可能注意到我前面提到,這種座椅自帶小動力火箭。那麼,撞擊有沒有可能引爆座椅上的火工件?個人認為可能性不是太大,因為撞擊的部位應該是座椅椅背頂部,而火箭在椅背後下方。當然也不能完全排除衝擊造成引爆的情況,但我還是那句話,真要引爆了,僚機豈能不受重創。    從目前的消息看,那架僚機應該是安全返航了。這本身就說明,無論是前面的兩機機翼碰撞還是後來主機後座彈射座椅與僚機副翼的撞擊都不會太嚴重,至少不可能出現網上謠言所渲染的慘烈程度。最終的事實真相,尚待官方嚴密地調查,我們不了解細節,現在只是根據常識做點簡單的分析,以說明至少那些謠言和臆測是無稽之談。    說到這裡,必須要為這型國產火箭座椅點個讚。如果它不是採用了先進的穿蓋彈射技術,按以前的方法應是先炸飛整個座艙蓋而彈射,而那個巨大的艙蓋要炸飛砸到僚機上,後者恐怕就難全身而返了。    此次事故的嚴重後果雖有運氣不好的因素在裡面,但估計有關部門還是會從中汲取一些教訓並進行改進。比如說是否做個能探測上方十幾米範圍內有無異物阻擋彈射的小儀器,並且進一步完善在兩機編隊滾轉發生碰撞時應採取的應急預案,比如約定各向哪個方向規避等。但我還想強調一點,這都是普通飛行員可能終生都難以遇到的小概率事件,而且這些技術也沒聽說過別國採用。因此,我們不能因為將來還有改進餘地,就指責現在做的不夠好。    最後重申一遍,世界上沒有什麼技術能讓戰爭沒有傷亡,讓軍人不用犧牲。這就是我們對飛行員特別是敢於挑戰極限的特技飛行員心懷敬意的原因。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B52又來了,山姆大叔有3個隱秘意圖!
2015: 肯定的是絕對的對穆斯林世界不利!
2014: 那個包大屁去哪兒了?該不是響應習座談
2014: 美國暫時放棄亞洲暫短和平
2013: 美“華盛頓”號航母結束香港狂歡,前往
2013: 只要腳踏實地,不出十年中國將在最關鍵
2012: 蓄意掩蓋的歷史: 八路軍領導的清東陵
2012: 趕上俄貨 國產渦扇10A發動機己廣泛裝
2011: 霸氣外露啊,這殺氣現在的PLA都比不上
2011: 台媒:美國出現“棄台論”,無風不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