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沉思錄:當孫中山不再是神話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16年11月13日23:45:50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咨爾多士,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自1929年1月起,這首由孫中山作詞的中國國民黨黨歌出現在全國各地總理紀念周的儀式中。

總理紀念周無疑構成了生活在民國時期人們的集體記憶。1925年3月12日,“革命尚未成功”的孫中山逝世。4月,“為灌輸大元帥主義精神於各官兵頭腦中永久勿忘起見”,建國粵軍總部制定《總理紀念周條例》,要求所屬各部於每周一上午十時舉行總理紀念周,具體程序如下:(1)全體肅立。(2)向總理遺像行三鞠躬禮。(3)主席宣讀總理遺囑全體同時循聲宣讀。(3)向總理遺像俯首默念三分鐘。(4)演說或政治報告。(5)禮成。

次年,國民黨二大正式通過如下決議:海內外各級黨部會議場所應懸掛總理遺像,凡集會、開會之前應宣讀總理遺囑,海內外各級黨部及國民政府所屬各機關、各軍隊均應於每星期舉行紀念周一次。還重新制定《總理紀念周條例》八條,要求黨員嚴格要求執行。

此決議正式確立了總理紀念周儀式在國民黨體制內的法定地位。在國民黨掌握全國政權後,這一儀式在全國推廣開來,取得了國教儀式般的地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紀念後,孫中山最終在1940年成為“國父”。

1940年3月21日,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143次會議決議:尊稱本黨總理為國父,以表尊崇。根據該決議,國民政府以孫中山先生倡導國民革命,首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萬世,於4月1日明令全國自是日起,尊稱總理孫中山為“中華民國國父”。5月29日,國民政府又發布明令,規定在政府公家機關、民眾團體應一律改稱孫中山為國父,在國民黨黨內稱國父或總理均可,民間已印就之圖書文字,不必強令改易。

f8e860826b3c76b995365da220d41e83_w.jpg

像其他許多站在時代潮流前頭的偉人一樣,孫中山也有他的缺點(圖源:新華社)

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制定的宣傳大綱,試圖為孫中山作出蓋棺定論:

本黨總理孫中山先生是中國國民革命的導師、中華民國的創造者、世界弱小民族的救星……其一生救國救民之偉大的革命事業,實屬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古今中外之偉人中,如總理者誠絕無而僅有也……總理之肉體雖死,而總理之精神人格與革命主義,將必永遠如日月之明,朗照着我民族國家及世界人類大同幸福之前途。

推崇孫中山的不僅是國民黨,還有國民黨的死敵中共。因此,孫中山是歷史上少有的被國共兩黨都推崇的歷史人物。毛澤東也曾自稱是“三民主義信徒”“孫中山的學生”。在《紀念孫中山先生》一文中,毛澤東高度地評價了孫中山的一生。

中共另一位領袖劉少奇也非常崇拜孫中山。1951年冬,劉少奇去南方休養時,特意到南京拜謁中山陵並獻了花圈,到上海又參觀了中山故居。宋慶齡邀請劉少奇到她在上海的寓所作客,並親自煮咖啡招待,感謝劉少奇謁中山陵。他們談起了孫中山。劉少奇說:“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革命家,是我們的老師。我們現在實行的新民主主義就是繼承了孫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義。”

不過,隨着歷史逐漸遠去,鮮有負面評價的最後一尊偶像孫中山,也如很多站在時代潮流的歷史人物一樣,經歷着“祛魅”的過程。

孫中山一生幹過四件大事奠定其國父的地位:推翻清朝統治終結君主專制;反對袁世凱稱帝;護法鬥爭;準備北伐武力統一全國。然而,這四件事在最新的解讀中,孫中山成為獨裁專制、阻礙國家走向民主共和的人。

首先有人質疑他是否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帝國。的確,在武昌起義發生的當天,孫中山並沒有親自領導。相反,他在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當然,如果孫中山對這場革命沒有貢獻的話,也根本不會在1911年12月29日投票選舉臨時大總統時,從黃興、黎元洪等候選人中脫穎而出,獲得了17省的代表出席中16票。

事實上,武昌起義時他正在丹佛宣傳革命,向華僑募款,而非傳說中的“刷盤子”。得知革命軍占領武昌的消息也是從當地報紙中得知,並非從電報里。

嚴格說,武昌起義和孫中山並沒有多大的關係,它的組織者主要是文學社和共進會,發動者主要是新軍中的下層官兵。但是,沒有孫中山的革命號召,沒有孫中山長期在思想傳播、組織發動等方面一系列的工作,武昌起義是不會發生的。

孫中山另一個被人詬病的話題是用以不正當手段進行鬥爭,助長“槍桿子裡出政權”,導致民國初年的“議會夢”破碎在槍炮之中。中山大學教授袁偉時在《孫文在辛亥革命後第一個十年的迷誤》一文中稱:“運用暗殺之類的殘暴手段去消滅政敵,乃至為爭權奪利不惜出動部隊用大炮、機槍去剿滅政敵。這些都是由袁世凱開其端的。高舉護法和革命大旗的孫文及其追隨者理應對這些政治瘟疫堅決撲滅,最低限度是本身有較強的免疫力,不要同流合污。不幸,孫文及共追隨者沒有抵擋住這場瘟疫。”

事實上,當時社會主流都希望依靠法庭而非槍炮解決宋教仁案,但孫中山卻沒有聽。於是,國民黨得到一個“暴民專制”的惡諡。

對此,中國社科院近代史專家楊天石對這種看法做出回應。他認為批評孫中山可以,但不要太天真。為宋教仁案,孫中山再次舉起革命大旗,但並不能因此將民國的法治和議會政治的終結歸咎於此。楊天石認為:“僅僅靠法律鬥爭是不可能的,袁世凱是軍閥,靠槍桿子治天下,他要當皇帝,推翻袁世凱只能夠靠槍桿子。歷史證明,雲南護國軍一起義,袁世凱很快就完蛋了,靠的是什麼?槍桿子。”

關於宋教仁案,近一個世紀後,2011年,袁世凱嫡孫袁家誠對媒體稱“孫中山才是‘刺宋’的最大嫌疑人”。當時,孫宋不睦人所盡知,在日本外務省政務局跟蹤宋教仁的秘密檔案中,保存有宋教仁對孫中山的否定評價。1908年11月23日,宋教仁說:“像孫逸仙那樣的野心家做領導人,中國革命要達目的,無論如何也是不可能的。”民國成立後,宋教仁堅持內閣制,而孫中山堅持總統制。再之後,宋教仁組成國民黨,試圖通過控制國會,而孫中山冷眼旁觀。隨着國民黨大勝,宋教仁路線似乎占了上風,如果宋教仁組閣成功,甚至推動內閣製成功,那麼已經邊緣化的孫中山就會成為一個象徵性的領袖。這對孫中山來說,是不可容忍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孫中山也有殺宋教仁的動機。

辛亥革命期間流行一句話“孫氏理想,黃氏實行”,人們普遍認為黃興是革命的實行家。1914年二次革命討袁失敗以後,孫中山將國民黨改組為中華革命黨,清算宋教仁路線。在新黨章中,黨員被分成了首義黨員、協助黨員、普通黨員,革命如果成功,相應的他們就會成為元勛公民、有功公民、先進公民。更重要的是,每個黨員都被要求在一份誓約上按指模,發誓“願犧牲一己之身命自由權利,附從孫先生,再舉革命……如有二心,甘受極刑。”看上去完全是秘密幫會幫規的翻版。一生追隨孫中山的黃興嚴厲質問:“這樣一個讓全黨效忠一個人的黨,把黨員分成三六九等的黨,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黨?是古羅馬的貴族院嗎?這是專制主義!如果我們這樣做了,那我們和袁世凱還有什麼區別呢?!”黃興最終反對搞個人崇拜,拒絕加入中華革命黨。

其實,如何評價歷史人物可以反映人們對當代的要求。國民黨和共產黨為孫中山“賦魅”是希望繼承其革命法統,而歷史研究為孫中山“祛魅”是希望改善不良政治,呼籲理想政治。不過,過度的“賦魅”與“祛魅”都是在曲解歷史。人們不再需要塑造的完人,後人也不能苛求前人完美。孫中山即便有缺點,但他推動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度走向共和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B52又來了,山姆大叔有3個隱秘意圖!
2015: 肯定的是絕對的對穆斯林世界不利!
2014: 那個包大屁去哪兒了?該不是響應習座談
2014: 美國暫時放棄亞洲暫短和平
2013: 美“華盛頓”號航母結束香港狂歡,前往
2013: 只要腳踏實地,不出十年中國將在最關鍵
2012: 蓄意掩蓋的歷史: 八路軍領導的清東陵
2012: 趕上俄貨 國產渦扇10A發動機己廣泛裝
2011: 霸氣外露啊,這殺氣現在的PLA都比不上
2011: 台媒:美國出現“棄台論”,無風不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