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八屆深圳高交會上,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設計研製的“海翼號”水下滑翔機正式亮相,創造了我國水下滑翔機海上工作時間最長和航程最遠的紀錄。水下滑翔機是一種新型水下無人潛航器,它運用活塞原理改變自身浮力在海中移動,續航時間可長達數月。
近年來,以混合推進技術為特徵的新一代水下滑翔機成為國際研究新趨勢,它集能耗小、成本低、航程大、運動可控、部署便捷等優點於一身,具備獨立在水下全天候工作的能力,在海洋科學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中國自主研製的水下滑翔機下潛深度達到5751米,接近目前國際上水下滑翔機最大下潛深度(6000米)。而 “海翼號”此前在南海連續工作超過1個月,累計航程超過1000公里,獲得220多個觀測數據,創造並保持了我國水下滑翔機海上工作時間最長和航程最遠的紀錄。
該研究所水下機器人研究室副主任俞建成告訴記者:“海翼號”系統採用模塊化技術,設計了獨立的科學測量載荷單元。科學測量載荷單元可以根據科學家的觀測任務,有針對性地定製搭載各種探測傳感器。實現了從過去“打哪兒指哪兒”,到現在“指哪兒打哪兒”的轉變,真正滿足了科學家的多元化科研需求。
水下滑翔機的主要驅動機構包括俯仰調節裝置、浮力調節裝置和航向控制裝置,其中航向控制裝置採用了小型垂直舵控制方式,具有良好的航向控制能力,適合於各種複雜海流環境。
俞建成表示:通過衛星通信可以實現對水下滑翔機的遠程控制和實時數據獲取,並可實現多台水下滑翔機協同觀測作業。針對一直以來海上天氣預報不夠準確的問題,水下滑翔機為長時間、穩定、持續的預報提供了高密度的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