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深度:中國一戰機服役50年仍不退役 替代者都不如它
送交者: 力挽狂瀾 2016年11月21日23:11:3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海灣戰爭之後,人們開始追求大航程、大載彈量,多用途戰機代替了以前的各類攻擊機,似乎可以單獨依賴空中力量打一場戰爭!本世紀以來,幾次地區衝突,讓大家發現空中力量並非萬能的,地面部隊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如何支援地面部隊行動,再次成為重中之重,不受重視戰場支援攻擊機一下子成了明星。

  以前它們給人的印象就是:速度慢、航程短、載彈量低、用途有限等缺點,如今卻依然實戰表現,讓人們改變了看法。俄制蘇25在實戰中的上佳表現,連帶着美軍對於A10的態度也發生了改變,也許我們開始再次審視,強-5型強擊機,人們被稱為“五爺”,“小強”。

  強5在中國空軍中屬於一款傳奇式的機型了,說其設計屬於二代機已是高估了,其實它為按俄式標準為一代機的米格19改進型,可是該機自1969年投產,一直生產到2012年,生產時間達43年。

  強5的性能談不上突出,最大起飛重量11噸多點,12個外掛架,載彈量2噸多,主要火箭彈與無制導的航彈,最大航程只有1200公里,作戰半徑400公里,最大平飛速度1240公里/小時,實際只能做亞音速飛行。看似缺點不少,其實都不算缺點,它強調支援一線作戰部隊,實際作戰半徑200公里以內,往往要從野戰機場出擊,實施連續高強度的突擊,保證每天3架次以上,戰術應用以超低空攻擊為主。

  強5獨特的性能及使用特點,讓它成為一款重要的機型,也讓其“替代機型”成了問題。這也算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俄制蘇25,美制A10都沒有替代機型,以前各國都忽視了戰場支援攻擊機,幾十年前就停止研發新機型,如今既便要研發,時間上來不及。如今怎麼說,強5也是一款老戰機了,服役時間近50年,卻仍然不能考慮退役的問題。

  我軍也一直在尋求強5的替代型號,眾多候選機型被期待過,最終卻一無所獲!殲轟7曾被認為是最佳候選者,可惜低空性能差,無法象強5那樣實施高度僅50米,甚至更低高度的突擊,這屬於戰場支援機的入門標準。

  如今又終於二個新的候選者,一款就是教練9/“山鷹”教練機的作戰型號;還有一款教練10/“獵鷹”高級教練機的對地攻擊版。這兩款機型都有優缺點,從技術上來說山鷹戰鬥機跟強-5更接近,如果換裝的相對容易得多。獵鷹的性能更好一點,比如:載彈量可達3噸5,可惜這兩款機型能否勝任依然成問題。

 

 強5的主要特點:一,超低空突擊,一般飛機很難實現幾十米高度的掠地攻擊,二,野戰機場機降,這個要求可不低,三,高強度使用,一天3架次以上,太難了;四,高生存性,許多關鍵部件需要有裝甲保護。這幾點中的任何一點對於普通戰機都有相當的難度,對於候選者都是不小的挑戰,好在這二款機型都屬於開發中的型號,潛力不小。

  目前獵鷹似乎機會更大一點,它的重量不大,有利於野戰機場起降,低速性能也不錯,有利於超低空突擊,經過提高可靠性與可維護性即可滿足高強度使用的要求,加強機體結構,加裝裝甲可以提高生存性,更重要的是,它採用雙發設計,兩台發動機之間有相當的距離,這樣在一台發動機受損時,可以憑藉另一台發動機返航。相比之下,山鷹只有一台發動機,一旦受損,後果嚴重。山鷹又脫胎於殲教-7,儘管採用了兩側進氣道,機頭可以加裝小型雷達,改變殲教-7的飛行特點,可是能夠實現良好低速操控性能實在令人懷疑。

 

 當然了,要代替強5,那麼無論是那個型號都需要進行大改進,中國未來是否會誕生一款全新的對地攻擊機型,也是值得關注的點。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李建軍:蘇軍的性暴行與斯大林的態度
2015: 社評:法國《新觀察家》,請你有點底線
2014: “五月花號靠印第安人食物活過第一
2014: 堅決支持美國對中國動武!中國與俄羅斯
2013: 中國無人作戰攻擊機“利劍”出鞘 意義
2013: 印度獲南海7個石油區勘探權 印媒宣稱是
2012: 中國產CM-400AKG導彈速度超4馬赫成航母
2012: 殲15在遼寧艦成功降落 國防部尚未正式
2011: 我早說溫家寶不是個合格總理,當個民政
2011: WWII的基本調子根本不是什麼“反法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