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殲15為何上仰失控:烏克蘭售華原型機有一先天缺陷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16年11月29日23:26:5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001.jpg

  近日央視公開了殲15飛行員張超烈士犧牲時的細節。在落地以後,張超烈士駕駛的戰機在滑跑過程中突然猛烈抬頭,然後離開地面衝出跑道;由於張超烈士一心想要挽救飛機,錯過了逃生時機,最終壯烈犧牲。

  一:戰鬥機要有好性能,必須容易抬頭

  具備上仰傾向是多數飛機、特別是戰鬥機這樣具備高機動飛行性能的共同特徵。因為飛機存在迎角這個概念,機翼在加大針對迎面氣流的抬升角度以後,升力也會變得越來越大;直到突破一個極限以後,升力會迅速的劇烈喪失。   

  因此正常的飛機、特別是戰鬥機在設計時,都是一定比較容易抬頭的,這樣才能讓飛行員比較容易的完成抬頭起飛、盤旋等飛行過程;並且在超聲速狀態下,能夠保留更大的機動性餘地。這也是張超烈士駕駛的殲15在失控抬頭以後,飛機離地的原因——升力顯著增加了,超過飛機自身的重力。

  簡單的說,容易抬頭、特別是自發抬頭趨勢猛烈的飛機,並不一定機動性好,操縱性好;但是如果抬頭都困難,那麼這種飛機一定性能非常差勁,根本不合格。這個區別,就是初中數學教材中着重提到過的,必要條件與充分條件的差異。

  二:先進戰鬥機,自身抬頭失控風險確實要高的多

  而從F-16開始,三代機上這種矛盾就更激烈了;一方面為了把飛機做的機動性更強、更敏捷,就一定要讓飛機具備更強的抬頭趨勢。另一方面,為了保證飛行安全和操縱省心省力,飛機又必須做到飛行員不動杆,飛機絕不會自己抬頭;飛行員一推杆,任何情況下飛機都必須能馬上低頭恢復到平飛狀態。

  為了讓飛機更容易抬頭、抬頭之後獲得更大的升力,三代機普遍採用了放寬靜穩定布局或者靜不穩定布局,並加裝了邊條或者鴨翼等渦流發生器。所謂放寬靜穩定,就是讓飛機的重心往後跑,讓機翼的升力中心往前跑;實際上就是利用槓桿原理縮小力臂,讓水平尾翼只用很小的偏轉就能把機頭撬起來。

  而邊條或者鴨翼,在較大的迎角下,會撕裂迎面而來的空氣,將其扭曲成高速旋轉的漩渦氣流,這個漩渦氣流能夠非常明顯的增加機翼上表面的升力。但是由於它發生在飛機的前端,因為它增加的升力越大,越是要促使飛機抬頭。

  因此高性能戰鬥機,它在抬頭這個事情上,飛機殼子本身的態度就一定是非常敏感、非常強烈的;只要有一丁點的飛行員操作,或者外來氣流干擾,它就會猛烈的抬頭起來;直到機翼進入失速狀態,升力驟然喪失以後,打着轉的往地下墜毀——也就是進入尾旋或者螺旋。

  三:電傳飛控是飛機自身抵消失控風險的主要手段

  以上,是自F16開始,三四代戰鬥機在上仰失控問題上都存在的共性問題。而為了克制這種自毀趨勢,安全的獲得更高性能的主要手段,就是採用電傳飛控。設計人員把飛機的飛行力學特性,用數學模型的形式寫進計算機里,作為控制規律——也就是常說的電傳控制律。

  在飛行中,飛機本身會不斷的採集各種信號,包括速度、高度、迎角、過載等等,結合飛行員的操作指令——比如操縱杆往哪個方向推拉,推拉了多少等等,按照控制律進行計算,控制水平尾翼、鴨翼等氣動面進行合理的偏轉,始終維持飛機的飛行安全、可控。

  圖:電傳飛控飛機上,飛機操縱杆和腳蹬,與氣動面偏轉控制機構之間不存在鋼索或者連杆類的機械連接,而是以通過飛控計算機作為中樞,以電纜相連。因此洋文叫fly by wire。光傳飛控就是把電纜換光纜,除減重外性能並無變化。

  除了F18(A到D型)之外,所有的電傳戰鬥機在平尾/鴨翼和飛行員之間,沒有任何包括拉杆、鋼索在內的機械聯繫;一旦電傳飛控本身的指令傳遞和計算過程,出現災難性的致命錯誤,則飛行員不管怎麼拉杆推杆,都無濟於事。除非在空中能夠等到飛機自己從錯誤中恢復過來,否則不能及時跳傘的話,那麼幾無平安生還的可能。

  四:蘇27家族存在大量不足

  和世界上其它三四代戰鬥機相比,毛國的蘇27家族因為上仰失控摔掉的飛機特別多。這是因為除了具備放寬靜穩定、採用渦流增升的共性設計以外,蘇27家族還普遍具備兩個進一步加大失控風險的個性設計——後掠翼設計,以及異常簡陋的飛控設計。

  蘇27採用後掠翼設計的目的,是增強飛機的航程性能。世界上絕大多數運輸機、客機,都採用後掠翼,也是出於相同的原因。但是後掠翼存在俯仰力矩上仰的問題,它在失速的時候,是先從翼尖喪失升力的;這就導致飛機進一步傾向於前高后低,大大加強、加快抬頭失控的趨勢和進程。

  特別是在採用邊條等組合以後,後掠翼這種上仰失控的特性就更強烈了。這也是為何全世界三四代戰鬥機,採用後掠翼設計的例子極少,現役型號只有蘇27和米格29兩者的原因。當然話雖如此,只要能在飛控中做出有效的限制手段,防止蘇27逼近失速迎角——比如將它的跨超聲速區域最大過載從9G降低到6.5G,蘇27系列依然可以實現安全的高機動飛行。

  但這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前蘇聯時期的電子水平和自動化控制水平爛的一塌糊塗,設計製造上因陋就簡、能省則省的地方數不勝數。比如蘇27sk/蘇30mkk系列,由於模擬電路的設計調試複雜,他們為了節省一套控制律相關功能設計所占用的飛控計算機電路,乾脆取消了飛機起降階段的穩定性增加功能。

  五:國內需要有效改進殲15的電傳設計

  殲15的基本設計源於中國從烏克蘭獲得的蘇33原型機,尤其是氣動外形和飛行控制系統。和國內其它蘇27系仿改型號不同,中國獲得的蘇33原型機,是一架和定型批產機型還相差很大距離、處於嚴重不成熟狀態的早期產物;其同批次的T10K-8號機,就是因為電傳控制設計缺陷而發生故障墜毀。這些都源於蘇聯80年代簡陋設計的隱患。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中東危機:中國看穿美國底牌
2015: 土火雞邊境調坦克是不知道危險來自盟友
2014: 美媒:美應常態化南海軍事存在 武裝菲越
2014: 俄羅斯南亞戰略突然轉向竟然把印度搞懵
2013: “放空識別區”說明總參已經接到任務,
2013: 國軍F-16以60米高度凌辱遼寧艦!(圖)
2012: 中國正在建造四艘新航母?耗資巨大 無
2012: X-47B瓦解中國DF-21D和潛艇的威脅
2011: 美軍10年將削減萬億軍費 戰略層面被迫
2011: 港媒:我海軍宣布西太軍演被認為已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