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動盪和國民黨衰敗過在馬英九
中時社論:重新評價馬英九系列三》兩岸動盪、國民黨衰敗 豈能卸責
2016/12/20
馬英九2008年挾著兩任台北市長高人氣及清廉人格特質,旋風般創下民選總統得票數與得票率雙紀錄。短短8年後,國民黨總統大選票數腰斬為380萬,得票率僅3成,人民很清楚給了他一張不及格的期末成績單。國民黨不但失去政權,當民進黨以違憲違法手段清算國民黨,竟未能激起民眾正義感,願挺身而出聲援國民黨,馬英九不得人心可見一斑。
馬英九自認對兩岸關係及台海和平有貢獻,尤其對「馬習會」更洋洋自得,他多次強調,讓兩岸領導人能當面討論九二共識,並就確保台海穩定獲得共識,是了不起的成就,「橋已經搭好了,任何人都可以上橋,只要他遵守交通規則」。但他卸任後,兩岸關係隨即陷入動盪不安,他任內所有兩岸成就宛如鏡花水月。他自認對維繫台海和平有貢獻,但曇花一現的和平不是和平。
馬英九自認清廉,清廉自持不是壞事,但自命清高、獨善其身,卻讓他身邊沒有一個死士,陳水扁卸任超過8年,身邊依然簇擁著一群死士為他效命。馬英九執政8年提攜者眾,卸任半年來不斷被民進黨政府及綠營人士夾擊,但昔日同志部屬沉默者多,更不乏落井下石者。這反映的不只是他卸任後的處遇,也可反推執政時與團隊間的離心離德,這種團隊豈能有執行力,難怪馬政府施政螺絲掉滿地,民怨四起。
在領導與決策風格上,馬英九和蔡英文同樣有高估自己能量的問題,尤其在內政問題上,廣開戰線卻不能善後。油電雙漲有正當性,卻先傷民望,影響後續改革能量,證所稅錯開戰場,後續虎頭蛇尾,重創證券市場卻沒有實現租稅公平目標,可謂得不償失。其他諸如美牛開放、軍公教慰問金等議題,馬氏改革一路顛簸,這和他領導方向不明、決策順序錯置、遇事退縮有關。
馬英九任期8年,本來是國民黨「完全執政」鼎盛期,但任內5位行政院長,除吳敦義外,其餘幾乎全都受困立法院,尤其第二任期陳、江宜樺與毛治國更陷入令不出政院困境,府院各行其事,比陳水扁8年「少數執政」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他和國會龍頭王金平長期不睦的後果,法案反覆在國會被「自己人」消磨,磨掉了改革的黃金時機,也磨掉了民眾對他與國民黨的信任與耐心,產生「給國民黨多數何用」的疑惑。王金平關說司法風暴,造成馬與立法院本土派全面決裂,國民黨四分五裂,更讓自己提前跛腳。國會議長涉入司法關說,馬英九搶站道德高度,本非沒有在輿論面和法律面獲勝的可能,但思慮不周加上瞻前顧後的柔弱個性,讓他一敗塗地。
馬英九用人政策反映了自己的人格特質,出身技術官僚與學者,就偏好任用文官與學者,尤其第二任期,幾乎未延攬任何黨務及民代系統人才。這種用人風格有幾個明顯缺點,一是團隊同質性與服從性太高;二是文官與學者象牙塔味重。馬自己就有不接地氣的問題,任用同質性團隊就註定了決策的不食人間煙火。
用人缺失連帶造成國民黨政治人才斷層,文官與學者政治性較低,前者是「鐵打的衙門」不隨政党進退,對政黨沒有忠誠度;後者有學術退路,政治抗壓性也不夠,一遇挫折就選擇回到學術舒適圈。黨的人才原本有無數公職可以歷練行政力,無數外派大使可以培養國際觀,無數公部門控制事業單位可以養望,但馬把重要歷練位置給了對國民黨沒有太多忠誠心的文官與學者。國民黨點將無人,這是重要原因。
馬英九太過於專注自己的歷史評價,反而失去了最重要的歷史評價:人才傳承與政權遞嬗,8年執政下來,國民黨竟弔詭地淪入有史以來人才最凋零的窘境。他無能培養繼任領導人,造成2016大選國民黨內耗,現在即便民進黨施政紊亂,不得民心,點將2018和2020兩次即將來到的選舉,卻還是找不出讓人眼睛一亮、心悅誠服的戰將。種種亂象,能說馬英九沒有責任嗎?
馬英九卸任還不滿1年,客觀評價其歷史功過並不容易。但馬英九卸任後繼續過問國民黨黨務,並四處演講為自己辯解,他既然不忘情政治,媒體就有觀察與評論他的責任,馬英九還是把自己的功過留待歷史評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