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航母船塢正在注水”這樣一條消息似乎正讓“4月23日下水”的可能性變成現實。但《環球時報》採訪了解到,國產航母今天下水的可能性基本沒有。
23日下午,《環球時報》採訪多位專家均認為,船塢注水和下水沒有必然聯繫,今天下水的可能性基本沒有。但專家認為給船塢注水是出塢前最後一項大的工作。這意味着條件具備,國產航母即將下水,肯定是箭在弦上,眼前三四天的事情。
相關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雖然遼寧艦是中國首艘航母,但因為遼寧艦在此前已有一個前世之身,此次國產航母是中國航母的首次下水儀式。給船塢注水也是對國產航母的水線以下艙室的一次檢查過程,檢查是否漏水,是否安全以及將一些理論數據和實踐數值進行對比。在這個過程中,注水速度不會很快,因為要觀察各個數值變化。
此外,按照國際慣例,大型船舶下水時要舉行隆重的儀式,懸掛滿旗滿燈是軍艦特有的慶典方式。作為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下水不懸掛滿旗滿燈,不舉行儀式,這種概率低之又低。要知道,從1949年4月23日至今的68年中,從台州白馬廟的那支小小的艦隊,到亞丁灣的護航編隊,從解放一江山島作戰到也門撤僑,人民海軍從港灣走向深藍,自信滿滿,步履鏗鏘,讓國人自豪,讓民族驕傲!首艘航母下水不舉行下水儀式,靜悄悄的舉行,可能嗎?
如果說,觀者認為中國海軍68周年紀念日必須有標配的大動作,海軍也的確有一個大動作,只是被忽略了。23日上午9時,由導彈驅逐艦長春艦、導彈護衛艦荊州艦和綜合補給艦巢湖艦組成的中國海軍遠航訪問編隊從上海黃浦江畔啟航,赴亞洲、歐洲、非洲和大洋洲20餘個國家進行友好訪問。海軍政治委員苗華到碼頭送行。
中國海軍近些年來遠航訪問編隊很多,但能讓海軍司令員或政委出席送行或歡迎儀式都是有特殊意義的。一般而言艦艇出訪、亞丁灣護航,都是海軍副司令、副政委迎送。
關於此次遠航的意義,苗華在講話中說, 此次遠航訪問,是深入貫徹習主席“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戰略思想的重要舉措,是弘揚和諧理念、傳播和平友誼的創新實踐,是深化軍事交流合作、展示海軍良好形象的有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