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系列中國新型輕型坦克的圖片出現在網絡上。從圖中可以看到,這些輕型坦克都塗有三位服役編號,有的甚至已經安裝上激光模擬對抗裝置,顯然已經參加過演習。這些都證明了中國新型輕型坦克已經成批量服役,甚至有可能形成了作戰能力。
這款獨特的輕坦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國內媒體對它也不乏溢美之詞。不過,越是在這個時候我們更應該放眼世界正視自身,防止褒揚變成“捧殺”。今天,北國防務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從中國坦克發展的縱向比較來看,新輕坦的進步無疑是巨大的,創造了多個國內第一,比如:首次裝備了尾艙式自動裝彈機,首次裝備12.7毫米機槍與35毫米榴彈發射器複合式遙控武器站,首次在30噸級坦克上裝備1000馬力渦輪增壓柴油機和液氣懸掛系統等等。
此外,新輕坦在火控系統、車載信息化系統以及全向告警系統等方面也都應用了國內最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擁有與99A主戰坦克相當的“獵-殲”甚至“殲-殲”能力。因此,不難理解新輕坦首次出現在網絡後,外界對它有非常高的評價。
不過,縱向比較是為了看到進步,而橫向比較是為了更為清醒的看到差距。如果將中國的新輕坦與國外同類型裝備相比較,可以發現該型坦克在設計思想和理念上的不同和差異。
首先,新輕坦採用的還是傳統的專用底盤設計模式。在這一模式的指導下,傳統的坦克裝甲車輛設計基本上一個型號用一種底盤,最終不僅造成各種履帶式和輪式底盤型號繁雜,也給部隊後勤維護保障帶來很多不便。
因此,當前歐美以及俄羅斯在研製新一代坦克裝甲車輛是都是採用了更為先進實用的通用化底盤理念,在履帶式底盤方面比較典型的如瑞典CV90系列通用底盤,以及俄羅斯近兩年公開的“阿瑪塔”和“庫爾干人”-25兩種不同噸級的通用底盤等。而且,國外也已經在這類通用底盤上研製成功了輕型坦克,如瑞典CV90 120-T、波蘭“安德斯”以及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去年剛剛展示的“格里芬”等。
其實,我國也已經研製成功了性能較為出色的通用化履帶式底盤。比如,在技術成熟的二代步戰底盤基礎上進行改進,作為新輕坦的承載底盤同樣未嘗不可。而且,之前國內軍工企業也進行過在二代步戰底盤上研製輕型坦克的嘗試。
其次,新輕坦在主動防禦系統方面還是空白。雖然裝備了360度全向告警系統,但是依然採用傳統的熱煙霧彈發射器布局,還無法稱之為完整的軟殺傷型主動防禦系統。這方面,無論是歐美國家,還是俄羅斯,都已經在現役主力坦克裝甲戰車上廣泛裝備了不同型號的硬殺傷和軟殺傷型主動防禦系統。
例如,萊茵金屬防務公司的ROSY主動防禦系統,可以在車體四周布置4組熱煙霧彈發射器,能夠實現高度自動化的全向告警、全向防護。德國“美洲獅”裝備的主動防禦系統不僅包含全向告警和熱煙霧彈發射器,還在車頂部的旋轉底座上安裝了紅外/激光干擾儀,用來對付採用激光駕束制導的反坦克導彈等。瑞典CV9030系列戰車更是全部安裝了以色列“鐵拳”硬殺傷型主動防禦系統。
新輕坦無論怎麼說,受噸位限制,其防護能力還是無法與50~60噸級主戰坦克相提並論的。儘管安裝了國內最先進的FY系列爆炸反應裝甲和模塊化附加裝甲,但是面對敵方反坦克火力還是很脆弱。如果能夠裝備硬殺傷和軟殺傷型主動防禦系統,那麼新輕坦的戰場生存力還將再提高一個台階。
最後要說的就是火力部分,新輕坦裝備的還是1門94式加長身管型105毫米線膛坦克炮。很多評論認為新輕坦裝備該炮在火力上足夠用了。不過,筆者認為,該炮已經把105毫米線膛坦克炮的潛力挖掘殆盡,在性能上已經很難有再提高的餘地。
既然如此,為何不在設計之初就為新輕坦專門研製一款改進潛力更大的輕量化125毫米坦克炮?120/125毫米坦克炮的輕量化發展在歐美以及俄羅斯都已經成功,比如CV90 120-T裝備源自萊茵金屬120毫米坦克炮技術的GCT120/L50坦克炮,俄羅斯2S25“章魚”-SD裝備2A75型125毫米坦克炮,而“格里芬”更是用上了最初為FCS研製的當今最先進的XM360型120毫米輕型坦克炮。
新輕坦或許應該裝備125毫米坦克炮,這並不僅僅出於提升威力的考慮,畢竟125毫米坦克炮與105毫米線膛坦克炮的火力差距是一目了然的,更是出於新輕坦與96和99系列主戰坦克保持火炮和彈藥通用化的考慮,可以大大減輕後勤保障的壓力。
除了以上三點,新輕坦的其他技術亮點,比如火控系統、車載信息化系統、尾艙自動裝彈機以及大功率發動機等方面與國外同類裝備相比,也並不值得誇耀。要知道,作為一款“10”後出現的全新設計坦克,這些都是標準配置而已,如果沒有的話恐怕都要羞於見人了。
近年來我國在坦克裝甲戰車方面的發展可謂進步神速,但是某些傳統思維依舊存在。這也許出於適應本國國情、保持本國特點的需要,不管怎麼說,只要能夠用得順手就好。正如那句話所說,不必選最好、最貴的,而應該選擇最適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