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31鶻鷹2.0版本地面測試畫面
近期,大眾的目光全都被轟-6某受油改進型以及那架被不少網友認為是中國下一代隱轟的飛機曝光而吸引,但是相比這些都可能剛剛開始試驗/測試的飛機,中國另一款成熟度更高但卻同樣正在是試飛階段的FC-31鶻鷹(俗稱殲-31)其實更值得關注。首飛已6年的殲-20目前已經裝備給部隊小批量試用,而與其首飛相隔僅1年的FC-31的前途卻仍不明朗。本期,“迷彩派”就和您聊一聊FC-31鶻鷹的未來。
眾所周知,FC-31鶻鷹戰機的定位是中型戰機,這樣的定位好處多多。其研發指出,是為了在國內,可以和殲-20進行高低搭配,替換現役二代機和部分老舊的三代機,用相對低廉的成本提高中國航空兵的武器裝備水平和規模;在國外,可以避開重型隱身戰機的狹小市場去擁抱廣闊的中型隱身戰機市場。其利用自身的價格優勢可以出口到無法購買到美國F-35隱身戰機卻想擁有四代機的發達地區,例如中東各大石油出口國,從而接替FC-1以及出口型殲-7等中低端出口機型,形成完備的出口戰機格局。
但其實,上述好處更多的是體現在設計定位,在現實中卻會受到很多制約因素。鶻鷹“生存下去”最好的機會就是利用體積小(小航母可以多裝艦載機)和隱身性能好的優勢,在國產001A型航母以及首艘國產彈射型航母的海試、建造機遇中獲得機會。
但很多人仍然不看好FC-31鶻鷹上艦。就在近日,軍博海軍裝備技術館展出的航母模型一架艦機就曾引發了很多網友的熱議。從曝光的圖片上來看,展出的平直彈射型航母的上艦載機存在鴨翼很像殲-20的艦載型號,所以很多人認為其應該就是官方透露中國下一代艦載機是殲-20,而非FC-31鶻鷹。後來參與策劃該展出內容的國內某著名軍事雜誌副主編則表示,海陸空天核電等多個裝備技術館都是用於面向青少年進行科普,切不可肆意發揮、過度解讀。雖然如此,這仍舊是很多網友認為中國下一代不會選擇FC-31鶻鷹作為艦載機的“論據”。
目前,雖然殲-15的改進型也在試驗、試製當中,但離真正裝備艦載航空兵部隊,成為新型艦載機還有着不短的時間。如果不能抓住這個機會,當中國海軍航空兵部隊的各項體系都已完備,且擁有了足夠經驗的話,那麼海軍航空兵部隊可能會對新一代艦載機提出更高的要求,甚至直接放棄考慮中型機作為艦載機。
鶻鷹改為艦載機是有其自身優勢的。其採用傳統的兩側進氣道和常規氣動布局,機體設計難度小,進行相應改進比較容易。同時,其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艦載的一些需求,植入了“艦載基因”,其粗壯的前起落架就驗證了這一點。鶻鷹可以在空戰時不外掛武器,機翼不需要考慮外掛載荷的氣動干擾,乾淨的機翼可以獲得非常好的升力性能,也有利於改善飛機的基本飛行性能和機動。
不過,如果鶻鷹的裝備規模僅限於艦載,假設以6艘航母的裝備規模,以及管培訓練基地的總裝備來計算,應該也不會超過200架,因此其全壽命成本必將十分高昂。相比而言,殲-15則可以藉助國產側衛系列的裝備體系,有效降低全壽命裝備成本。所以能否成為艦載機只是鶻鷹能否“生存下去”的最關鍵節點,但這遠遠不夠。鶻鷹想要真正銷售的好,可能還需要針對海空軍的戰鬥機市場進行改進,從而占據更大規模的航空裝備市場。可以預見,如果國內不大規模裝備的話,對於鶻鷹這款全壽命周期成本很高的飛機,很難像梟龍那樣贏得國外買家的青睞和信任。
不難預見,如果未來鶻鷹無法成為一型艦載機,那麼鶻鷹的未來可能會很坎坷。不僅如此,即便鶻鷹真的成為了一型艦載機,那麼在殲-10C、殲-16即將大規模裝備的當下,其裝備之路仍會十分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