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亂子說的輕巧, 其實是無數屍骨鮮血與眼淚。 資本主義唯利是圖,靠破壞製造需求該讓位給中國的天下蒼生,共同富裕了。
——————————
美國新戰略對世界的影響:xzren|2017-09-27
一、美國策略可能的變化。
筆者認為美國對世界的策略已經從“全域控制”轉變為中線破壞為目標的“攔截戰略”。世界的矛盾主流是控制與發展。美國,鼎盛時期的美國基本上採取的是“全域控制”,以控制節點為手段,利用龐大的同盟體系及各地的軍事基地實施控制。這種全域控制處在動態中,會根據世界局勢一直在調整。小布什時期一方面因前蘇聯解體甫久國力疲弱已經不能制約美國,另一方面,中國國力雖仍然處於上升初期,但在本世紀初仍與美存在巨大差距,兩相對比,相對凸顯美國國力如日中天,軍事力量強大,同時軍事技術獨步全球,美國這個時期採取的是非常激進的戰略,在當時基本控制亞太海域、大西洋的情況下,意圖強化並事實控制印度洋,並建立非洲司令部。
當時實施控制印度洋的背景是在美英兩國提出的“全球化”,其目標是使世界各國成為撒克遜族人及西方的供貨工廠,終極目標是“全球”服務英美及西方。要達到這個目標則是通過強大的軍事力量控制資源、金融的走向,控制技術的流向,具體操作手段是掌握對海洋的絕對控制權。
由於歷史原因,美對非洲、印度洋部分的控制是相對薄弱的但印度洋又是資源、貿易的核心通道,——因此加強對印度洋的控制則是最優先戰略一旦掌握對印度洋的絕對控制,那麼利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英美就事實掌握了世界的貿易生命線路。
實施這一戰略的要害節點在於連接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的目標的在於控制霍爾木茨海峽。這是中東伊拉克戰爭的大背景。利用道德陷阱打垮了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之後,最終目標則是滅伊朗。按美國設計,是先占領伊拉克,然後將當時對北約依賴非常強的土耳其然後與伊拉克連成一片,分隔開敘利亞、伊拉克、伊朗之間的聯繫,通過中亞的阿富汗對伊朗形成四面包圍,最終完成對伊朗的一擊。如果這個計劃完成,今天的世界局勢可能是另外的樣子。
補充一點說明,今天的敘利亞戰爭及美國加強對阿富汗的軍事投入,說明美國對既定的印度洋戰略並沒有根本性的變化,變化的只是實施手段。既定不能全域控制,那麼就讓該地區先亂起來,讓競爭對手也無法順利發展。
這種計劃表面上看非常完美,但一方面因胃口太大,自我膨脹,太自負軍事力量的作用,另一方面世界局勢的變化及當地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的力量非常強大,中國與俄國快速崛起讓美進入快速消耗期。
奧巴馬上台後對這一策略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執行的是希拉里女士的“巧實力”策略,這個巧實力,其實是種破壞戰略,以延遲美衰落,打亂競爭對手步驟,給美國以喘息時間。
二十餘年觀察下來看,共和黨採取的是通過先擴張而後控制戰略,“軍事優先”,小布什時期的戰爭手段則是證明。而民主黨採取的是破壞性的控制戰略,“節約為要”以減少成本。,而奧巴馬上台後則是以巧實力掩護下的破壞戰略同是證明。
從美國對付對伊朗的手段折射出美國戰略的變化,伊朗是美印度洋戰略的節點,是控制要點。美國一直對伊朗耿耿於懷,民主黨執政下,奧巴馬採取的忍耐策略,與伊朗簽訂“伊核協議”只是權宜,一旦美國感覺時機來了一定會撕毀協議打擊伊朗。在特郎普上台後,改變對伊朗策略,這與共和黨的一貫策略有關。
現在特郎普執行的是小布什與奧巴馬的“中間路線”一種混和戰略,下一步執行的極可能是“中線破壞”製造混亂策略。特點及手段軍事威懾,地緣破壞,武裝滲透,節點控制,從局面上看,特郎普的目前的目標是以對印度洋中線的“攔截戰略,”目標直接指向中國的一帶一路及歐亞可能的加深聯合。而這種手段對我的安全與發展影響目前還難以估量,但對我發展的風險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