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馬斯克的重型獵鷹一鳴驚人了,這的確是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有人說,這表明中國和美國在航天技術方面差距很大,還有人認為,美國的“勝利”是勝在制度上,這種觀點很有趣,也很奇怪。SpaceX作為一家私營商業公司能夠研製出重型火箭,並把一輛酷酷的跑車打上火星軌道,這並不是一則天方夜譚,至少在美國不是。美國政府的各種航天工程都由一個強有力的NASA來規劃和管理,這個機構的確擁有許多研究中心和實驗室,但卻是徹頭徹底的國家科研平台,並不負責像造火箭、造飛船等具體工程的實施。NASA從來都是領導和指揮一大群私營公司來實施美國曾經龐大到無邊的太空工程。而今SpaceX的成功雖然令人稱道,但無非就是不以NASA合作方的名義起步,從零開始涉足火箭飛船等航天技術,這的確不容易,但在創新性資本的推動下,以及作為掌門人馬斯克的決心下,逐步從不可能趨向了可能,直至成功。說得直白些,SpaceX沒有拿NASA的初始項目研製協議,而是自己投資搞火箭和飛船,力主以低成本優勢直接攻下NASA未來天地客運乃至深空運載服務大單。這種商業模式對於馬斯克而言再熟悉不過,我想騎自行車出行,顯然不必一定自己去造自行車,也不必非要買下一輛,去租一輛足矣,而且還可以用低廉的價格租一台很棒的城市賽車。SpaceX相當這個共享單車的東家,那麼只要火箭和飛船又好又便宜,願意搭乘的客戶多的是。他沒想錯,而今太空應用技術是許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所需要的,但發射技術卻並非每個國家都擁有,那麼SpaceX自然可以憑藉其低成本優勢從全球商業發射大單中切下一大塊——至少有這個潛力。NASA和歐空局這樣的政府機構,也不會無視這樣的技術實力,從他們那裡拿到長期合同也完全現實——美國政府原來是自己花錢研究火箭,再投資造出來,最後自己用,未來可以直接買SpaceX的發射服務,火箭和飛船的事兒,直接交給承包商了事。對於NASA而言,只要在規定的技術指標框架內,又快又省錢,這也是業績啊。SpaceX的成功絕對沒有打NASA的臉,相反為NASA提供了更好的選擇。SpaceX的價格攪渾了商業發射或火箭發射承包服務的池水,NASA高興還來不及,人家是頂級發包商啊。
重型獵鷹的確比中國長征5力氣更大,中國現有私營商業發射公司100公斤或是數百公斤的載荷能力,完全無法和它相比,但這些公司之間的參數差距並不完全與中美火箭技術差距正相關。SpaceX一心搞重型獵鷹,因為美國一直奉行重返月球或登陸火星的航天遠景規劃,無論哪一種規劃,美國都絕對需要重型火箭。而中國商業發射公司目前仍然是以近地軌道應用技術為發展目標,這與SpaceX設定的需求背景完全不同。重型獵鷹的真正看點,在於其將商業理念融入航天科技,在於其高度標準化和模塊化的液氧煤油發動機設計,不僅力量可靠性不錯而且超級便宜。在經歷多次失敗後,執着的SpaceX真的實現了助推器回收技術,把商業發射的成本再度拉低,這都讓創新資本的投資人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而且願意為此耐心守候並持續扶持。資本的逐利性固然有瘋狂的一面,但有時也有沉着的一面。
美國航天工程政府主導規劃,商業企業承包實施的方式中國真的可以拷貝?我想不行。中國開始航天工程的時代,這個國家首先沒有如此實力的商業企業可以依賴,更沒有足夠的資源可以用來玩兒競標優勝的遊戲,我們只能依賴國有資本集中全部資源實施航天工程。歷史前進到今天,中國私營商業企業的創新熱情和技術實力恐怕能媲美SpaceX的依舊有限,所以中國航天工程應該關注對創新性(有理想)資本的利用,允許有實力的商業企業加入合作,但不必刻意追求美國航天工程的背景格局。中國不是美國,這個背景格局無法拷貝。
在經歷了十幾年經濟向好發展後,中國民間商業資本已經雄厚到了相當可觀的地步,但同時不能忽視的一個特點是,民間商業資本更樂於投入短平快的遊戲成為熱錢,對於高新技術創新產業關注有限,更缺乏為了一個高遠創新目標持續投入支持耐心堅守直到最後的恆心。SpaceX的成功經歷了十七年,雖然拿到NASA的協議,但短期獲利仍然艱難,我們可以想見,其後的資本展望的未來不是短期目標。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民間商業資本的勝利——當然在這樣的勝利背後,隱含了更多的失敗者。SpaceX對於中國航天工程的啟迪,可以歸結為兩點。第一,中國舉國體制不像有些人說的那麼差勁兒,這一體制為中國航天取得豐碩成果立下了汗馬功勞;第二,中國沒必要拷貝美國體制,我們沒有那樣的國情和過往,拷貝不來;第三,中國的經濟實力增長到今天,需要關注民間商業資本,特別是那些有理想,願意投身創新型高技術產業的資本,允許其進入該領域;第四,中國政府需要NASA那樣的機構強有力地規劃統轄和管理中國的航天工程,無論其合作方是國有還是民營,全都能高效率地在其統籌下運轉,為國家目標服務。至於有些人擔心的,航天這類高技術應該只掌握在國有企業手裡,不能進入民營機構,這種擔心實屬不必。如果要擔心,美國政府應該睡不着,因為美國所有的戰略殺器都是私營企業製造的。美國政府不擔心,中國也不必擔心,首先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中國高技術領域國家隊作為絕對主力的格局不會逆轉,民營商業企業在實力與技術上都只能逐步爬升,即便未來民營企業實力壯大到相當地步,也仍然是在政府主管機構的指揮棒下參與這些領域的活動,政府憑藉國家權力完全可以掌控所有高技術領域的參與主體,不論其所有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