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國際氛圍與中國“用核”以及“和平崛起” |
送交者: 文磬 2005年07月29日11:11:1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當今國際氛圍與中國“用核”以及“和平崛起”
不久前,媒體報道中國國防大學防務學院院長朱成虎說:“如果美國人發射導彈和精準導引武器,對付中國領土的目標區,我想我們將一定用核武器回應。” 雖然朱成虎對外國記者強調,他的發言只代表自己的觀點,不是政府的政策;他也表示有信心中美不會發生戰爭。但是,此話在國際間引起很大反響。且餘音繞梁,多日不絕。 美國方面自然是很不高興。美方有人表示,使用核武器,如果真的付諸行動,結果將會適得其反,使中國蒙受嚴重的破壞。並說,美國人的心態,是不論是常規戰爭或者核戰爭,美軍太平洋總部都有能力制服中國。 有人甚至還說,看來我們就別再談什麼中國的“和平崛起”了。 當然,也有人認為,美國對兩岸的政策還是老一套,在防止台獨方面沒有政策新意,但在軍事上卻不遺餘力地進行防範。據有消息透露,此前美國國務卿賴斯訪問北京時說,不准中國對台灣動武;美國正在加大太平洋西部的海空遠程作戰實力;加拿大希望加入美日軍事聯盟以阻大陸攻台;中國軍方在沙盤推演中得出結論,認為打傳統戰犧牲太大;……在這些背景下,朱成虎的強硬言論,就顯得有其原因乃至是十分自然的了。 二、中國少將的個人意見與俄國防部長的表示——孰輕孰重? 我們無意猜測朱將軍所言有何背景。 但這裡倒是想對比一下同樣"擁核"的俄國,以比較分析和認識誓言“不惜任何代價反對台獨”的中國,應當如何"用核"。 俄羅斯國防部長伊萬諾夫曾表示,由於裝備水平差強人意,俄軍目前根本無力發動一場進攻性戰爭,從現有情況看,俄軍只能開展核遏制、反恐和維持和平等普通行動。在國力衰退、常規力量無法與北約抗衡的情況下,核武器在今後一段時間內仍是俄羅斯有效的戰略威懾力量。 伊萬諾夫在視察戰略火箭部隊南烏拉爾35師時還曾說,美國關於建設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的計劃不允許俄發展戰略核力量,但俄發展戰略核力量與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沒有任何關係。他說,俄必須建立和加強核導彈盾牌,以應付各種事態的發展,保證自己的軍事安全。 人們似乎還會隱約記得,在車臣問題西方發難時,俄軍方也曾發話,要將其戰略火箭部隊進入戒備狀態。 俄國防部長有此言,而中國僅是軍方大學一負責防務研究的少將出此語,孰輕孰重? 如果有人對此言論過於“看重”,是否顯得有點捻“輕”而“怕”重? 三、當今國際“先發制人”軍事氛圍以及各國如何應對——人變我不變? 人們還應看到,近年來,在反恐的實際需要乃至名義需要下,世界上一些軍事和經濟大國、強國,紛紛提出了“先發制人”的戰略。 自‘9·11’事件引發全球反恐戰爭後,美國總統布什一直提議,在國家面臨潛在威脅的時候,可以採取‘先發制人’的軍事行動。伊拉克戰爭就為美國布什政府的先發制人的攻擊政策,提供了首次檢驗。在這種先發制人的攻擊政策下,美國已打算對任何威脅到美國利益的團體和政權發動狠狠的打擊。 2000年4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就宣布,今後俄羅斯在對外政策方面將採取“進攻態度”;“俄羅斯履行所有國際義務都要符合國家安全構想和軍隊建設構想”。專家評論說,莫斯科實際上是宣布,今後俄羅斯與西方無論談車臣問題,還是談裁軍問題,都將從實力出發。其後,俄國提出了“先發制人”,並由俄軍在2004年2月仿蘇軍1982年“7小時核戰爭”演習,以核戰演習方式演練了“先發制人”戰略。 2003年6月,日本國會通過了包括《應對武力攻擊事態法案》、《自衛隊法修改案》和《安全保障會議設置法修改案》的“有事三法制”,認定首相在危急時刻可不經過國會同意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 英國則在2004年2月宣布了正在擬訂中的一系列新反恐法,其核心內容是降低定罪門檻,授權法庭在恐怖活動嫌疑人發動攻擊之前“先發制人”地將他們繩之以法。 2005年,聯合國改革報告也提出要將“先發制人”打擊合法化。 中國在40多年前,曾對核武器的使用做過承諾: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中國是願意遵守諾言的,而且也是希望以此表達中國希望和平、不要戰爭的最大善意的。 但面對現今世界主要大國、強國軍事上紛紛主張“先發制人”的新情況,中國是否應該對原來的承諾作適當的、甚至主要是輿論說法上的改進呢? 我們想到了西方的一位智者馬基雅維里所說:“從人們實際上怎樣生活到人們應當怎樣生活距離是如此之大,以至一個人要是為了應當怎樣而忘記了實際怎樣,那麼他不但無法生存,而且會自取滅亡。”中國人也要聽這位西方的“馬”先生的警告:“一個要在所有的事情上都立誓行善的人只會遭到毀滅。” 中國人不能不考慮,在各國紛紛打算“先發制人”的國際軍事氛圍下,我們能不能、應該不應該還要堅守“應當怎樣”的老承諾? 要不要考慮當今的“實際怎樣”?以及我們在原則上、策略上、輿論(心理影響)上是否要有區別和“只能怎樣”? 中國人還只能象中國古代“宋襄公的仁義道德”那樣,哪怕是別人毫無道理的打來,也要“後發制人”而讓其“占儘先機”?乃至連義正辭嚴、意在“核遏制”的話也不能說? 四、“和平崛起”不是極端“非暴力”的和平主義——以“和”促強,以強保“和” 在評論朱成虎用核言論時,美國有人說,看來我們就別再談什麼中國的“和平崛起”了。 其意思是說,中國有人說“用核”,就不能說"和平崛起"了。 中國恐怕可以說,中國的“和平崛起”不是極端“非暴力”的和平主義。 雖然,在人類社會歷史上確有和平主義的極端倡導者,例如印度的甘地。他主張“ 寧死也不會對侵略者以牙還牙”的絕對非暴力。他對當時正在與納粹浴血奮戰的英國人說:“我不揣冒昧,向你們建議一種最勇敢的戰士使用的著名而勇敢的方法,我想要你們不使用武器與納粹作戰。你們可以讓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拿走他們所要的你們所有的國土,征服你們稱作屬地的國家。你們也可以讓德國人踏上你們的美麗寶島,占領你們的無數富麗堂皇的名勝古蹟,即使要你們的家園也不妨讓出,如果他們不讓你們安全撤退,就讓你們自己和婦女與孩子任他們屠殺,但決不可喪失心志,也不要對他們效忠。” 在二戰之時他的如此立場,曾被人們看作是純屬無稽之談。當時,即便在印度國大黨內,這種極端非暴力立場也難找到支持者。 所以,人們也不能想象,在今天有類似這樣的“好事”——中國作極端非暴力的“和平崛起”。 更何況有資料顯示,在以往39年的冷戰中,美國政府曾先後16次試圖動用核武器,而這16次核戰爭威脅中,有四次是把那柄“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在中國的頭上!人們也會記得,就是在台海問題上“用核”之言論,也非中國首發,而是美國首創吧? 所以,中國的“和平崛起”,只能是以“和”促強,以強保“和”。需要在當今國際條件下,實事求是的處理好“和”與“強”的關係。不是一味的“和”,乃至“求”和。而且,唯有如此,恐怕“和平”與“和平崛起”,才是現實的。
《聯合早報網》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4: | 台海何時一戰? 三個新指標 | |
2004: | 北京對台政策僵化 | |
2003: | 無意義之戰:誰為禍首? | |
2003: | 朝鮮戰爭是平局,抗美援朝戰爭卻是勝利 | |
2002: | 八百壯士”倖存者:從戰士到戰俘從未屈 | |
2002: | 驚天動地的松滬大會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