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外媒援引美國官員的話表示,美國正考慮派遣軍艦通過台灣海峽。消息一出,無疑挑動了很多人的敏感神經。
台灣海峽的戰略位置,它在當前兩岸交往中的地緣意涵,加上美國要“橫插一槓子”的姿態,這些都是滿滿的新聞爆點。
不過且慢,這只是一條未經官方證實或證偽的訊息,後續是銷聲匿跡還是且聽下回分解,在島哥看來,要再觀察一番。
不過,有一句話還是要講在前面,台灣問題對大陸而言是核心利益,核心利益是不可能用來交易的。
眉來眼去
美台近期在軍事領域眉來眼去也不是一遭兩遭了。
有消息說,美國正考慮調整對台軍售模式,以更為客戶着想的姿態,捨棄先前的“包裹式軍售”,改為“個案審查”。
在剛剛過去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中,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重申,要給台灣“提供必要與防衛相關的設施,維持自我防衛”。算上之前批准台灣“潛艦國造”的“營銷許可證”,美國對台的支持力度有逐漸走強之勢。
民進黨當局也馬上接住了期待已久的“球”。當局隨即公布任內首份“國防報告書”,在論述安全情勢等變化上,主張台灣的角色定位是“發揮我早期預警及掌握中共軍事動態之利基與戰略價值”,並首度公開了台美軍事交流的10項模式。
可見,民進黨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以及積極希望加入“印太戰略”的表態,就仿佛遞給美國的“投名狀”。
因此,美國參眾兩院“親台派”議員,加上國務院、國防部“鷹派”的能量,再配合特朗普本人的“商人屬性”,使打“台灣牌”成為一個極有誘惑力的選項。
要打台灣牌,美國勢必會加大支持力度,為其打氣撐腰。
6月12日,美國在台協會(AIT)新辦公室將落成,美國國務院表示,新大樓的啟用“展現美國對台灣的堅定承諾與長久友誼”。這讓台灣某些人歡欣鼓舞。島內軍事專家辯稱,台灣與中國大陸間的勢力平衡近幾年發生轉變,除非美國的軍隊迅速來到台灣支持,否則很快就會被中國大陸壓倒。
為此,島內也在探討各類“投名狀”,比如,允許美軍機在太平島以“人道救援”的理由進行起降的話題,不斷被討論。
留了一手
為何島哥說要看後續呢?
原因就是,同樣還是這位放出口風的美國官員表示,美國今年已審查過派遣航母通過台海的計劃,但是最終卻沒有執行,原因嘛,就是擔憂會惹惱中國大陸。
別忘了,美國航母上一次通過台灣海峽是在遙遠的2007年,雖然行徑霸道,但美方心虛地辯解表示,選擇這個航道是根據行動上的需要,包括惡劣的天候狀況。
有媒體關切,美方是否會派遣美軍陸戰隊駐守AIT新館。就此,美官員先是指責“媒體臆測”炒作話題,然後含糊表示跟過去一樣,變相否認駐軍。
就像前一陣子熱炒的“台灣旅行法”,不管親台議員和軍方如何叫嚷,主導權都在美國行政部門手裡。也就是說,美方雖然想打台灣牌,但留了一手,隨時可以踩剎車。
對於上述事件,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明確表示,堅決反對美台之間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和軍事聯繫,任何打“台灣牌”的企圖都是徒勞的。外部勢力打“台灣牌”,損害的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和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但玩過了頭也會傷及他們的自身利益。
大家也都看到了,台灣是大陸核心利益,大陸會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大政方針,未來還將持續出台措施,推動兩岸人民融合發展。
同時大陸也不會懼怕“台獨”勢力的挑釁,大陸不僅有應對挑戰的戰略定力和戰略自信,更有堅守底線的綜合優勢。
而重視“成本效益”的特朗普政府料想不會公開支持“台獨”,更不會為“台獨”埋單。
美國防部長馬蒂斯說過,美國反對一切片面改變現狀的做法。
但是,如果美國真的派遣航空母艦通過台灣海峽,那這就是典型的“片面改變現狀”之舉。此舉將給島內某些政治勢力釋放錯誤的信號。
在他們的裹挾下,台灣當局至今不承認“九二共識”,讓馬當局時期的兩岸和平紅利逐漸流失,這本身就跟他們口中“維持現狀”口號背道而馳。
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問題。從經貿到朝鮮半島無核化,中美間有太多的共同利益。在涉台問題上,美國與其逞巧,不如藏拙,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以免損害中美關係和台海和平穩定,才是上上策。
在島哥看來,如果特朗普政府繼續打“台灣牌”,試探大陸一個中國原則的底線,無疑會給兩岸關係乃至台海穩定帶來陰霾。
而台灣當局的誤判與加緊“台獨”的舉動,更使兩岸關係步入危機邊緣,這同樣不合乎美國利益。
再說,在中美博弈過程中,原則問題是不能交易的。在維護核心利益問題上,大陸有堅定意志和決心,有日益強大的軍事力量,還有《反分裂國家法》。
對台灣當局來說,挾洋自重,必將引火燒身。想做棋子,也不容易。在特朗普的精算中,永遠是美國利益優先。美方可從沒答應,如果海峽兩岸發生戰事,必然會“馳援台灣”。台當局如今一再自欺欺人、傍大腿,行得通嗎?
除了軍購,台灣僵持已久的對美豬、美牛全面解禁,也將再次浮上檯面。反觀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材加征關稅的威脅,可從來沒有將台灣豁免。
所以,關鍵問題要想明白。如果美國真有意派軍艦通過台海,那特朗普是想保台,還是把台灣推上火線?試圖火中取栗的會是誰?誰將得利,誰會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