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運20是不是電傳飛控飛機?因機械飛控無法使用殲20式側杆駕駛
送交者: 力挽狂瀾 2018年09月21日23:59:2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001.jpg

  運20

  近期的一篇官媒文章中,提到了運20的機械飛控開發過程。這帶來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運20到底算電傳飛控飛機還是機械飛控飛機?

  首先放結論:運20是非常純正的電傳飛控飛機,只是帶有備份用的機械飛控,不影響其核心技術特徵。無論是戰鬥機還是客貨機,實際上都有大量成功的先例設計。

  一:到底什麼是機械飛控飛機?

  除開矢量推力不談,飛機在天上的所有動作都是依靠各種氣動面的偏轉組合而實現的:

  比如飛機要向左邊翻滾,那麼就需要左邊的升力比較小,右邊的比較升力大;這樣形成的升力差,才會驅使飛機側翻着往左邊倒扣過去。這就得針對性的改變飛機左右兩邊的氣動外形才行,各種氣動面的偏轉,核心目的就是實現對應的啟動外形改變。

  而以最簡化的主流控制設計來說,這種效果的實現,就是依靠機翼的翼型變化完成的——更具體的說,是左邊的副翼往上偏(減小升力),右邊的副翼往下偏(增大升力)。

002.jpg

  F15的翻滾機動,紅圈副翼,紅框水平尾翼。要注意的是,F15平尾也會通過不對稱偏轉,參與翻滾控制

  飛行員在做這個動作的時候,他的主要操作是把操縱杆往左邊壓倒,或者把操縱盤向左邊偏轉。這個動作的信號,是通過什麼樣的聯繫方式傳遞給副翼的,才是決定飛控類型的關鍵所在——比如機械飛控,或者電傳飛控,又或者光傳飛控。  

003.jpg

  典型機械飛控構架  

004.jpg

  飛控連杆

  所謂的機械飛控飛機,就是操縱杆/盤以及腳蹬的指令,會通過金屬杆(比如輕質的高強度空心鋁杆)或者鋼索這樣的機械結構傳遞——哪怕只是一部分。這是機械飛控最核心、最根本的特徵。

  二:機械飛控是怎麼進化成電傳飛控的?

  實際上隨着飛機的飛行高度和速度在不斷增大,從很早的年代開始,機械飛控的信號通道就不是純粹的機械結構了,而是引入了大量的電子電氣部件,結合速度、高度、飛機自身運動趨勢、飛行指令等等,對飛行過程進行輔助性的干預和修正,提升飛機的飛行穩定性和可控制性。

005.jpg

  F15飛控核心架構

  上圖是F15的機械飛控原理,分別展示俯仰、橫滾、偏航(方向舵)操作。紅色標註是筆者早年研究F15飛控時做的注釋,因為其中有部分存疑,且已沒有精力勘誤,不再放出。注意F15飛控同時採用了金屬連杆與鋼索,屬於軟硬混合式構架。

  後來高速、中大型飛機的機械飛控,幾乎都是機械與電子電氣控制的結合設計——比如F-15就是典型。不然飛機在天上總是不斷搖擺跌盪的話,飛行員縱使能穩住飛機,也沒精力干別的事情了。這類飛機中,整個氣動面偏轉幅度中,往往有15-25%(不同型號不同情況下並不一致)比例的權限被電子電氣系統所占據。  

006.jpg

  F16電傳飛控

  隨着飛控中的電子電氣部分性能不斷強化,以至於最終反客為主,權限達到100%;徹底取消金屬連杆/鋼索,使得飛行員與氣動面之間完全不存在機械形式的聯繫以後,就形成了今天的電傳飛控系統。

  三:有機械飛控備份,不等於就是機械飛控飛機

  對於一架飛機來說,通常談及的它的飛控類型,是以其最主要、也是絕大多情況下使用的系統來定義的。在正常飛行過程中,機械飛控不參與飛機的控制,除了自重、占據身內空間(最終也要轉化成飛機結構重量和阻力的增大)等因素帶來的飛行性能降低之外,對飛行無其它影響。  

007.jpg

  有機械飛控備份

  比如美軍F18系列戰機,就是數字電傳飛控為主,但是保留了YF17原始設計上的機械飛控作為備份,後來一直到放大成重型機的F18EF平台上才被取消。而在大型飛機上,無論軍民用飛機,機械飛控備份設計都不少見。

  比如從至今仍然是全球最先進軍用運輸機的C17,比如雖然已稱不上最先進、但依然是技術非常領先的波音777,都具備機械飛控備份。

  四:運20採用機械飛控備份的核心理念:非相似原則,安全性優先於性能和成本

  運20採用機械飛控備份的核心理念,是刻意形成主系統和應急備份系統的差異性;尤其是硬件上、基本原理上的差異。這種非相似設計,可以把發生以下情況的幾率降低到最小:由於設計、或者產品質量缺陷,出現一個毛病發作就導致所有系統全部崩潰失能的災難性局面。  

008.jpg

  運10是參照仿製的產品,飛控上參照藍本設計

  運20是中國第一次獨立開發大型運輸機,其氣動布局本身雖然是典型的世界主流成熟設計,控制思路也很明確;但是在具體的工程問題上,由於國內的經驗欠缺,依然存在一定的不確定因素。在這種背景下,運20設計團隊將極端情況下的安全性放置在首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五:機械飛控對運20最大的影響:只能用盤式操作

  機械飛控本身分為硬式(金屬連杆為主)和軟式(鋼索為主)。運20這樣的大型飛機由於尺寸太大,只能採用軟式飛控;由操縱盤通過拉動鋼索將操縱信號傳遞到氣動面上。它的特點是操縱力很大,但是反應較慢,精確性較低。而機械飛控的戰鬥機則相反,由駕駛杆通過拉杆進行硬式傳動,操縱力小、反應快,精確性高。

009.jpg

  用側杆肯定是電傳飛機,但不用側杆也未必就不是電傳飛機

  只針對電傳飛控來說,由於只需要給出電信號,因此大飛機用駕駛杆還是方向盤都沒有技術上的問題。但是運20由於保留了軟式機械飛控,因此就必須採用操縱盤設計,而不能像空客的電傳客機那樣,使用戰鬥機式的側杆。  

010.jpg

  運20展出的盤式操縱設計

  但對於大飛機來說,這點缺陷並不算嚴重——特別是考慮使用和訓練習慣。比如波音787已經沒有機械飛控備份,但是為了減小操縱差異,降低飛行員培訓成本,依舊選擇了操縱盤——這樣以前飛777等機型的飛行員轉飛787要容易的多,培訓省時間省錢。

  結語:

  運20採用機械飛控備份,是一個不求最好,但求避免最壞的設計;雖然它花了很多錢,但這個設計這輩子都派不上用場,才是最好的事情。隨着技術的成熟和發展,中國的下一代運輸機,取消機械飛控備份,解放飛機性能,將會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中印邊境事件以下跪叩頭及出賣領土尊嚴
2017: 殲20換太行首飛證實一隱憂 裝備渦扇15
2016: 《血壯山河》之3083 台兒莊真相 64
2016: 劉正教授論文《青銅兵器文字概述》1
2015: 三哥終於服了 殲20要屠殺咱空軍
2015: 我國高超音速飛機試飛背後含義 或助力
2014: 《今日關注》20140921俄美展開北極對抗
2014: 美,澳,菲三國特種部隊叢林生存訓練,喝
2013: 無恥華爾街老油高盛怎樣賺走中國老百姓
2013: 華人視角 麥凱恩罵普京失風度--麥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