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的八路軍形象令人難以接受
近日,央視黃金時段抗戰革命歷史電視劇聯袂上演。《呂梁英雄傳》剛剛落幕,《亮劍》又閃亮登台。對於《呂梁英雄傳》我已經寫了一篇《求真讓“呂梁英雄傳”成為抗戰影視作品最好的一部》,給與了充分表揚。《亮劍》開播以後,剛剛看了三集,卻感到有點不對味,也談點看法。
從《亮劍》開頭的幾集看,這部電視劇還是下了功夫的,好看,搶眼,情節生動,節奏緊湊,戰鬥場景緊張激烈是沒得說的。然而,正因為好看、搶眼、吸引人,其中隱含的傾向性錯誤問題對觀眾的誤導就更厲害。這個問題就是,該劇中的八路軍隊伍中充滿了“匪氣”和“俠氣”,嚴重缺乏了毛澤東同志締造的人民軍隊的正氣。
我們看到,《亮劍》僅僅播放了3集,就多次出現了八路軍的一個正規戰鬥團數次在戰鬥中違抗上級命令的情節,而且給與讚賞的誇獎;多次出現了八路軍旅團領導幹部端着酒碗大口灌酒的畫面,不但幹部私下喝,還許願部下打勝仗後獎勵燒酒,甚至出現了集體列隊在旅團首長的帶領下喝酒,摔碗的鏡頭;多次出現了八路軍從總部首長、師旅長、團長等領導幹部都大喊大叫,亂發脾氣,討價還價,爭功搶功的情節,就連戴眼鏡的旅長也經常不能把持自己的暴躁情緒。
該劇特別不能令人容忍的是主角李雲龍,哪裡像一個經歷了長征的八路軍正規部隊的老團長的樣子?他不但經常喝酒,違抗命令,大喊大叫,還口口聲聲自稱“老子”,對下級口口聲聲“弟兄們”,對上級口口聲聲喊綽號,對同級輕蔑看不起,甚至與對團政委在革命隊伍中的作用都給予排斥。這個李雲龍,如果脫掉身上穿着的八路軍裝,就是活脫脫一個土匪頭子,梁山泊好漢。我看這個角色如果換一身行頭,放到《英雄》《十面埋伏》和那些現代武俠片中去也會勝任的。
我們知道,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人民軍隊從締造的那一天開始,她的領袖們就認真進行了新型軍隊的創建工作。從毛澤東作出《古田會議決議》開始,人民軍隊就形成了一整套黨指揮槍的原則:下級服從上級,一切行動聽指揮,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反對軍閥作風,人民軍隊愛人民,官兵團結等等,在延安我黨我軍還對幹部們進行了強有力的政治思想教育。可是,電視劇《亮劍》中的李雲龍,既然是一個從鄂豫皖走出來的紅軍指揮員,又多次因為違抗命令几上幾下受過處分,不但一點都沒有汲取教訓,還經常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誇耀自己。哪裡是一個正義之師,文明之師的領導幹部的形象?當年,國民黨反動派曾經誣衊共產黨的軍隊是烏合之眾,是“共匪”,是“土包子”,是“流寇”等等。結果事實告訴中國人民,共產黨的軍隊並不像反動派描述的那樣。怎麼今天我們的電視劇卻要迎合當年國民黨反動派的誣衊不實之辭去塑造那樣一個“大老粗”“土包子”渾身匪氣的文藝形象呢?
這是一個需要深刻反思的文藝創作傾向。我發現,已經不止在一部影視劇中出現我八路軍、游擊隊動輒端起酒碗灌酒表現豪氣,動輒就把我軍軍事幹部描畫成發脾氣,大喊大叫的大老粗,動輒就把我軍的領導幹部描寫成討價還價,爭功搶功的軍閥土匪。如此下去,怎麼得了?問題還在於,這樣的影視作品還經常被譽為好評如潮,收視率屢創新高云云。
抗戰勝利60年了,親身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人已經到了耄耋之年。如果我們的影視劇等文藝作品不能從真實性的高度反映歷史的本來面目,將會對沒有切身感受的後輩人產生嚴重的誤導。因此,希望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反映在文化創作領域中單純追求畫面效果,單純追求經濟效益,不顧歷史事實,不顧文藝作品社會效益的傾向。決不能把戲說、武俠、言情、無厘頭等等表現手法帶入革命歷史正劇中去。否則,越是所謂“好看”,越是誤導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