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淮海戰役勝利70周年:且看戰神如何勝戰?
70年前的今天,解放戰爭最大規模的一戰——淮海戰役結束,60萬解放軍戰勝80萬國民黨軍隊。毛澤東說:淮海戰役,粟裕立下第一功!
小米+步槍 對 飛機+大炮,北伐時期的班長 對 北伐時期的軍長……乍看起來,這似乎都不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
但令人吃驚的是,粟裕——這位南昌起義時的總指揮部警衛班長竟向毛澤東拿出了一個60萬“吃”掉80萬的方案。
這就是戰史上有名的“小淮海”打成“大淮海”。
1948年9月24日,就在將士們高呼着“打倒濟南府,活捉王耀武”湧入山東省首府的那一刻,作為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的粟裕,已經醞釀着新的風暴。他向中央軍委提出進行淮海戰役的建議。毛澤東次日復電:“舉行淮海戰役,甚為必要。”
毛澤東特別指示:“本戰役第一階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殲滅黃(伯韜)兵團,完成中間突破。”
殲滅黃伯韜,在兩淮和海州地區作戰,史學家一般稱之為“小淮海”。但是,隨着東北野戰軍解放東三省繼而浩蕩入關,粟裕的“胃口”變大了:11月8日,也就是遼瀋戰役結束6天之後,他發出著名的“齊辰電”,“斗膽直陳”中央軍委,請求把作戰區域擴大到徐州、蚌埠一帶——把“小淮海”變成“大淮海”。
粟裕的方案大得有些嚇人。不過,卻很快得到毛澤東的首肯——兩年前,39歲的粟裕指揮3萬餘人在蘇中七戰七捷,殲滅國民黨精銳5萬餘人。捷報傳到延安,毛澤東說:“這個從士兵成長起來的人,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11月16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淮海戰役總前委。鄧小平為總前委書記。
此時,粟裕的華東野戰軍擁有36萬之眾。但,對手同樣空前強大。
就在粟裕雄心勃勃推演沙盤的時刻,國民黨徐州“剿總”司令劉峙——這位黃埔軍校初創時期的戰術教官、蔣介石的“八大金剛”之一,自恃徐州周圍聚集了大批的“王牌”部隊,認為解放軍“吃不掉,啃不動”。
怎料,在接下來60多天裡,“粟班長”便給“劉教官”上了一堂刻骨銘心的戰術課。
將用謀,兵用命。12天激戰,12萬人的黃伯韜兵團悉數被殲,國民黨軍隊中有名的悍將黃伯韜自戕,“小淮海”順利結束。蔣介石急召前期調赴東北戰場的徐州“剿總”副司令杜聿明重返徐蚌主持戰事。
在中原野戰軍一舉圍住馳援徐州的黃維兵團的同時,粟裕命令華野各部隊包圍試圖解救黃維的杜聿明部隊。
戰爭史上的奇觀由此形成:被包圍的兩支國民黨軍,黃埔一期生黃維所率領的12兵團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兵力12萬人,號稱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的第18軍也在這個兵團;而另一位黃埔一期生杜聿明麾下,此時多達30萬人。擁有邱清泉、李彌兩大兵團。
“難題出現了。”時任華野特種兵縱隊司令員的陳銳霆將軍生前回憶,“把黃維兵團和杜聿明集團都圍住了,可是敵人人數很多,裝備占很大優勢,要想都殲滅,困難很大。”
總前委決定“吃一個,挾一個,看一個”:集中兵力吃掉黃維兵團,同時挾住杜聿明兵團,看住蚌埠北援之敵。
“我們以多路多層尾追、平行追擊、迂迴截擊、超越攔截相結合,盡全力追擊……12月4日拂曉,我們將杜聿明集團全部合圍於陳官莊地區,這時我才鬆了一口氣。”粟裕在他的《戰爭回憶錄》中這樣寫道。
12月6日,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一部對黃維兵團展開全線攻擊。為了挽救黃維,蔣介石將次子蔣緯國的裝甲部隊也調來了。
15日,拒絕投降的黃維連同兵團副司令吳紹周一同被俘,另一位副司令胡璉僥倖乘裝甲車逃脫。
“吃”完了一個之後,又該輪到被華野死死“挾”住的杜聿明了。12月17日,毛澤東親自起草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
1949年1月6日15時30分,華東野戰軍向杜聿明集團發起總攻,杜聿明最終兵敗被俘——這場解放戰爭時期規模最大的戰役,66天之內,蔣介石80萬精銳之師,覆滅了55.5萬。
至此,國共兩軍力量對比發生根本逆轉,決定中國命運的大決戰勝負已定。1月21日,蔣介石無奈地寫下“冬天飲寒水,雪夜過斷橋”後,黯然引退。
萬里之外的斯大林在記事本上這樣寫道:60萬戰勝80萬,奇蹟,真是奇蹟!
消息傳到西柏坡,毛澤東稱讚:“淮海戰役打得好,好比一鍋夾生飯,還沒有完全煮熟,硬是被你們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
他事後說,“淮海戰役,粟裕立下第一功。”
1960年,周恩來、陳毅宴請來訪的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一年前剛被特赦的杜聿明作陪。
蒙哥馬利問杜聿明:“你的百萬大軍到哪裡去了。”杜指了指坐在對面的陳毅元帥說:“都送給他了。”
蒙哥馬利說,擁有百萬軍隊的統帥,是不應該被打敗的。淮海戰役勝利時,粟裕未滿42歲,而他的對手劉峙57歲,杜聿明45歲。
6年後,粟裕被授予大將軍銜,位列10位開國大將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