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嫦娥4號在着陸過程中利用懸停技術成功避開隕石坑
送交者: 三把刀 2019年01月12日00:49:3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001.jpg

  國家航天局11日下午宣布,“嫦娥四號”着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工作正常,在“鵲橋”中繼星支持下順利完成互拍,地面接收圖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學載荷工作正常,探測數據有效下傳,搭載科學實驗項目順利開展,達到工程既定目標,這標誌着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至此,中國探月工程取得“五戰五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黃俊教授11日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的“兩器互拍”,難度比在月球正面大得多。

  嫦娥四號探測器自1月3日順利着陸月球背面預選區域以來,完成了中繼星鏈路連接、有效載荷開機、兩器分離、巡視器月午休眠及喚醒、兩器互拍等任務。工程任務圓滿成功後,嫦娥四號任務將轉入科學探測階段,着陸器和巡視器將繼續開展就位探測和月面巡視探測。

  國家航天局透露,科研人員根據導航相機拍攝的着陸周圍地形信息,對巡視器進行了路徑規劃,通過“鵲橋”中繼星發送了拍照遙控指令。巡視器全景相機對着陸器進行成像,着陸器地形地貌相機對巡視器成像,經過地面數據接收與處理, 16時 47 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上呈現出着陸器和巡視器的互拍影像圖,圖像清晰顯示了着陸器和巡視器周圍的月背地形地貌,兩器上五星紅旗分外醒目。

  什麼是兩器互拍?中國國家航天局月球探測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在媒體採訪時解釋說,“兩器互拍”是指着陸器用地形地貌相機對巡視器帶有國旗的一面進行拍照,用巡視器的全景相機對着陸器帶有國旗的這一面進行拍照。“着陸器上帶有國旗這一面是朝向赤道方向,光照條件比較好,而巡視器從着陸器上分離出來的方向呢是衝着南極的,所以它要繞着陸器繞半圈才能夠到達。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姿態,還要調整好全景相機的角度,這樣才能夠拍一個完整的清晰的這個着陸器的照片。”

  裴照宇表示,“兩器互拍”代表着着陸器已經安全降落,巡視器已經分離,行走到達指定的位置,有關載荷尤其是互拍的相機正常工作,數據能夠從空中通過“鵲橋”傳回來,科學儀器已經開始工作,把整個工程所要進行的主要事件全部完成。“所以當互拍動作完成以後,我們可以說嫦娥四號任務已經圓滿完成,後面就是科學探測任務。”

  “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的兩器互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黃俊教授表示,實現互拍需要保證“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的可控性。控制信號需要能夠準確地通過鵲橋傳到月球的背面,這比在月球正面難度大得多。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焦維新11 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巡視器自身的“眼睛”即全景相機主要功用是近距離觀測月面環境並避障,地面工作人員發出指令來指揮巡視器向具有科研價值的位置移動來進行數據收集。“其實完成互拍主要意義在於‘留念’,也就是巡視器和着陸器相互保留歷史資料。”

  五年前的2013年12月15日晚間,玉兔號巡視器與嫦娥三號着陸器曾在月球表面成功實現過互拍。當時,玉兔號巡視器上的五星紅旗清晰的出現在着陸器拍攝的畫面中,這也是中國國旗在地外天體上的第一次留影。在此之前,玉兔號抵月後駛上月球的車輪痕跡的畫面也被嫦娥三號通過拍攝傳回地球。當時,嫦娥三號着陸器和玉兔巡視器在相距10米的位置互拍。從開始行動到固定到最佳拍攝點,玉兔號耗時整整個個半小時。當時,專家曾解釋說,“兩器互拍”是為了讓科學家能夠通過畫面對着陸器和巡視器各自的形態有更直觀的了解;讓着陸器和巡視器通過相機看到自己,查看月塵是否落到相機,驗證相機是否正常工作,實際上是對着陸器的一次“體檢”。

  國家航天局此前透露,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與中國國家航天局就月球與深空探測合作進行了討論。嫦娥四號任務發射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月球勘探軌道器-LRO團隊與嫦娥四號工程團隊科學家進行了密切溝通,商討利用美方在月球軌道運行的LRO衛星觀測嫦娥四號着陸,開展科學研究。為此,美方向中方提供了LRO衛星的軌道數據,中方團隊向LRO團隊提供了着陸時間和落點位置,期待將有更多科學發現和成果。

  焦維新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嫦娥三號着陸月球的時候,位於月面上空的美國月球勘探軌道器就從50公里軌道處拍攝到了着陸照片,照片清楚地顯示我們的着陸器落點離旁邊的隕石坑很近,“說明當時在着陸過程中我們利用懸停技術成功避開了障礙。”

  “如果我們不行,美國根本不會理你。”黃俊表示,這次嫦娥四號做的很好,進一步增加了中美合作的可能性。焦維新表示,中美兩國之間在航天領域的合作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從技術上來看,美國技術比我們領先,但由於國內存在爭議,壓力很大,美國的探月目標並不清晰,比如美國想要搞“月球空間站”,但進展有限。而我們國家則正穩步向着探月目標前進。”焦維新認為,航天探索在技術上難度非常大,經濟代價也非常大,所以國際合作是大勢所趨,畢竟現在已經不是冷戰時期了,“科技是無國界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美軍2040年作戰有何利器在手?航母艦載
2018: 那艘要跟遼寧艦PK的印度航母還沒造好
2017: 遼寧艦南海演訓(下):中國海軍是否將
2017: 讓中國人民站起來 蔣介石功不可沒
2016: 這一年,中國在南海幹得漂亮!
2016: 巴金蓮再棄中大郎燒火棍,款款欲投西門
2015: 項王應當開諸侯大會,宣布:秦國是虎狼
2015: 揭秘: 毛澤東讀彭德懷“萬言書”的真實
2014: 對日反擊戰火速兇狠 習外交破鄧外交鐵
2014: 馬英九痛批安倍拜鬼:難以理解 何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