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短期內與華盛頓一較高下,對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而言,如何達到兩個一百年的"國強民富"相信更重要。(新華社)
贏得更多戰略空間
3天2夜的副部級磋商,雙方堅稱各自守住底線,但自去年G20"習川會"後,大陸3度採買美國大豆,總量逾300萬噸,乃至商務部長鍾山日前接受大陸官媒採訪,談話調子不若此前強硬,而是強調要妥適處理兩國經貿摩擦等跡象看,北京似乎已選擇先低頭。
大勢已去?不諱言,北京今年以來的一連串"低姿態"動作,似乎都在證成外界看法,即在美國關稅大棒下,北京已承受不了壓力;反之,華盛頓方面除重啟貿易談判,並未向北京釋出任何利多。
平心而論,無論是以大勢已去或是讓步的說法,來解讀北京的動作,都有些過度簡化;這種"扁平化"認識,過於輕易地陷入短暫"你輸我贏"的表象,而忽略短期戰術與長期戰略的輕重緩急。
回顧去年陸美爆發貿易戰,為跟華盛頓一較高下,北京選擇"以牙還牙"的強硬態度,在一陣你來我往的較勁下,北京雖在戰術氣勢與華府不相上下,但某個程度上,卻已打亂達成長期戰略目標的節奏。
韓國教練在中國大勢已去
大陸保有一定優勢
無庸置疑,陸美間貿易戰只是開端,在美國對陸戰略轉向下,與北京展開全面角力已是不爭事實;換言之,兩國間角力絕非三年五載可以結束。但對北京來說,相較於與美國的意氣之爭,更重要的是,恐怕是完成兩個一百年的"國強民富"目標。
坦白說,北京當前退讓,無疑是重新找到自身戰術節奏,再次認清長期戰略目標,也不再隨着川普政府步伐恣意反擊。畢竟,無論下一階段陸美關係如何發展,大陸仍保有一定優勢存在,當前最忌諱的是"以牙還牙"的情緒性回擊,"以退為進"將為北京贏得更多戰略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