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各國海軍現役最強大的戰艦,總有一些軍迷喜歡把俄羅斯海軍的1144型“基洛夫”級(俄稱“海雕”級)核動力戰列巡洋艦放上去,不過,其實它現在基本上沒有什麼實戰能力了,因為建成服役的4艘該型戰艦中,僅有1艘還在服役,核動力戰艦昂貴的維護費用,讓軍費拮据的俄羅斯叫苦不迭,退役又不捨得,升級改進又沒錢。
滿載排水量25000噸,採用核動力-蒸汽輪機混合推進系統,一艘艦上就有500枚導彈,“基洛夫”是前蘇聯時代為其海軍建造過的最強悍的水面戰鬥艦艇,4艘戰艦都是由聖彼得堡的波羅的海造船廠建造,不過建造跨度很長,1號艦“海軍上將烏沙科夫”號(前“基洛夫”號)1980年建成服役,而4號艦“彼得大帝”號是在俄獨立後的1998年才服役的。
應該說,“基洛夫”級的強悍作戰能力,是冷戰時期和美國海軍進行大洋決戰而設定的,放今天肯定是過時了,說它是一艘大而無用的“冷戰恐龍”毫不為過。
500枚導彈中,大多數都是“Osa-M”或“短劍”(僅彼得大帝號才有)這樣的近防艦空導彈,畢竟其搭載20枚強大的P-700“艦毀”遠程反艦導彈毫無用處,卻無法搭載在敘利亞戰場上急需的“口徑-NK”攻陸巡航導彈,12座8單元(合計96單元)的S-300F“堡壘”艦空導彈,射程僅有93公里,區域防空和抗飽和能力也遠比不上宙斯盾、中華神盾甚至是22350型護衛艦上的俄式神盾。
所以,在前蘇聯時代斥巨資建造,艦齡還不算特別長的“基洛夫”們,成為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首艦“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2002年就退役了,艦名轉給了一艘現代級驅逐艦,2號艦“拉扎列夫海軍上將”(原“伏龍芝”)號1984年服役,1999年以後停航,放在俄太平洋艦隊的福基諾海軍基地碼頭上風吹日曬,到底是退役還是升級,現在也還沒個定數。
真正是準備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廠進行大修升級的,是1988年服役的“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原“加里寧”號),俄羅斯曾不止一次描繪過該艦升級後的強悍模樣,什麼改裝高超音速“鋯石”反艦導彈啦,不過由於缺錢,1999年就喊要改造卻無數次延誤,最新說法是2022年能完工,不過2032年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基洛夫”級四姐妹中,目前理論上還具備作戰能力的是1998年才服役的“彼得大帝”號,但它的出航次數非常少,在2016年底,它罕見離開了北莫爾斯克母港,和同在北方艦隊服役的老夥計——“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遠航地中海,威震敘利亞,此後,又處於趴窩狀態了。
事實上,核動力戰艦服役期間大修、換(反應)堆、升級都意味着一筆不菲的費用,退役後處理又需要大錢,現在“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和“拉扎列夫海軍上將”號退役處理,俄都沒有錢去推動,所以俄羅斯近幾年放風說要造所謂的17000噸級“領袖”級核動力驅逐艦,只是說說逗你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