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龍潭戰役到渡江戰役,國民黨為何由大勝變慘敗? |
送交者: 香椿樹1 2019年04月22日10:28:1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從龍潭戰役到渡江戰役,國民黨為何由大勝變慘敗? 作者:關山遠 (新華每日電訊專欄作者)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眾所周知,這是毛澤東在1949年4月下旬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而作的一首詩。整整70年過去了,再讀此詩,自信豪邁之氣,仍撲面而來。 1949年4月20日晚至21日晚,第二、第三野戰軍百萬大軍,發起渡江作戰。這是江岸炮兵掩護步兵渡江。 新華社發(錢歆 攝) 鮮為人知的是,在渡江戰役22年前的1927年8月底,國民黨元老于右任亦撰有一聯來慶祝國民黨軍人在南京長江邊的勝利——龍潭戰役,曰“東南一戰無餘敵,黨國千年重此辭”。 龍潭戰役,是北伐戰爭中最激烈、最具決定性的一場戰役,奠定了這一年宣告成立的南京國民政府的基業。同一年,共產黨人遭受殘酷的大屠殺後,奮起反抗,但起義相繼失利,部隊被打散,一部轉移到湘贛邊界的莽莽大山中。 22年,世事滄桑,新舊更替,如這長江滾滾東逝水。 一 1949年4月22日夜,新華社播發了一條新聞稿《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新華社長江前線22日22時電)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一千餘華里的戰線上,衝破敵陣,橫渡長江……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鬥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此種情況,一方面由於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有很大關係。國民黨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拒絕和平,都很泄氣。戰犯湯恩伯二十一日到蕪湖督戰,不起絲毫作用……” 這篇新聞稿的作者,是毛澤東。 長江,見證了這場偉大的渡江戰役,是如何擊碎國民黨政府“劃江而治”的夢囈,奠定了未來中國格局的。 同樣一條長江,也曾經見證了國民黨軍人的無上自豪: 1927年8月25日拂曉,長江晨霧瀰漫,直系軍閥孫傳芳的主力大軍大舉渡江,主渡點在南京附近的龍潭,孫傳芳也親自過江坐鎮指揮,還學項羽破釜沉舟,把船隻悉數運回北岸交大刀隊看管。他揚言,要徹底消滅北伐軍,“我要回南京上海過中秋節”。 此役,孫傳芳主力6萬餘人傾巢而出,志在必得,孫軍作戰也確實悍勇,一度逼近南京城。而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正處於嚴峻時刻:受武漢汪精衛政權東征討伐,蔣介石所率的北伐軍在徐州遭遇慘敗,南京長江以北地區盡被孫傳芳、張宗昌占有,蔣介石被迫宣布下野……孫軍打來,一時大亂,南京城人心惶惶,準備逃難。 但此時留守南京的李宗仁、白崇禧、何應欽等人臨危不亂,率軍抵抗,史載:龍潭周圍數十里地,炮火蔽天,血肉模糊,戰鬥至為慘烈。國民黨軍隊雖挫不退,愈戰愈勇,尤其是海軍的加入,更使戰局向好。戰至31日,孫部已被逼入長江邊的狹長地帶,進入了白刃戰。眼看大勢已去,孫傳芳只能帶少數將領,乘小火輪撤到江北,從此一蹶不振。 龍潭一戰,孫軍除竄逸和傷亡溺斃外,被斃二萬餘人,被俘者約三萬餘人,繳得槍支四萬餘支,炮數十門。史載:俘虜自龍潭押返南京明孝陵時,分四路縱隊前進,排頭已抵南京城郊,而排尾猶在龍潭…… 國民黨軍隊中此後的諸多名將,均參與了龍潭之役,此役更是成就了白崇禧“小諸葛”之美名。 但是到了22年後的1949年,國民黨軍隊再次防守長江時,他們已過了青春熱血期,朝氣不再,百病纏身,而且,病入膏肓。 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偽總統府(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二 1949年4月,情形與1927年8月龍潭之役爆發前,似乎頗為相似:蔣介石已在此前的1月底辭職,李宗仁成了代總統,與白崇禧一起守長江,其他防守長江的將領,多數均參與過22年前的龍潭血戰——除了一個人之外,這個人是湯恩伯,蔣介石的心腹。 但是,22年前“開誠相見、團結戰鬥”的一幕,已經不可能重演了。在回憶錄中,李宗仁大罵蔣介石和湯恩伯: “蔣先生最不可恕的干預,便是他破壞了政府的江防計劃,蔣先生原非將才,東北及徐蚌二役可說是他親自指揮垮了的。當時我和白崇禧力爭,徐蚌之戰應本着‘守江必先守淮’的傳統原則作戰,而蔣不聽,硬要在徐州四戰之地與共軍作戰,卒至一敗塗地。 此次守江,雖屬下策,但是我們空有強大的空軍和數十艘軍艦為共軍所無,若善加利用,共軍亦未必可以飛渡長江。無奈蔣先生無意守江,卻要守上海一座死城。執行他這錯誤戰略的,便是他最寵信而實際最膿包的湯恩伯。” 李宗仁(前)照片 新華社發 是什麼讓李宗仁這麼傷心?他在辛苦打造長江防線時,湯恩伯卻公然把江邊的大炮拆走了,根本不把他這個“一把手”放在眼中。英國作家喬納森·芬比著的《蔣介石傳》一書中,很詳細地記載了這一段: “當淮海戰役的勝利者兵臨南京城下,林彪的部隊也揮師南下時,一個有關國民黨心臟地區防禦的重大分歧也隨之而產生。李及其團隊想利用長江為防禦壕溝,堅守南岸。以上海為基地的湯恩伯大軍的參與是這一計劃成敗的關鍵部分。但是湯恩伯拒絕參與——理由是蔣介石令他固守原地。 在李宗仁主持的一個會議上,作戰部的首領指出這將削弱阻止解放軍過長江的努力。湯則說他不在乎,他已經得到了蔣的命令,而這些命令是必須要執行的。他一邊捶着桌子,一邊將擺放在他面前的文件掃落在地,並且大聲威脅着要殺死那位軍政部的首領,然後怒氣沖沖地走了出去……” 李宗仁的心,確實被傷透了:蔣介石明明已經下野了,卻還在遙控!我明明是代總統,卻指揮不動湯恩伯! 大戰在即,卻上演如此荒謬一幕,可見國民黨的派系鬥爭,已經無可救藥。喬納森·芬比在《蔣介石傳》一書中,精闢分析了蔣介石的意圖: “為了使局勢明朗,李宗仁試圖讓蔣要麼重掌政權,要麼離開這個國家。但這只是浪費時間——總司令的目的是乘李苦苦支撐之機,在台灣建立其新的權力基礎,在這裡他既可以重新開始,又不會遇到挑戰,儘管目的如此,但他也無意讓事情對其繼任者變得更加容易些。 的確,蔣的利益在於李的倒台——長江的成功防禦將意味着當他看到時機成熟時作為國民黨領袖而重新出山的野心徹底破滅。” 是的,蔣介石並不希望李宗仁能夠守住長江,在他眼裡,李宗仁只是為他爭取時間和空間的一枚棋子,或曰:炮灰。他執意棄長江而守上海,是因為上海有他的巨大利益,要趕緊再榨取一遍,運往台灣。 湯恩伯守住上海了嗎?當然沒有,蔣介石讓湯恩伯守6個月,但上海戰役只打了16天。喬納森·芬比不無諷刺地寫道:在上海,湯恩伯讓苦力們挖了很深的壕溝,“並且建了10英尺高的竹製障礙——有消息說他的一位親戚正是經營木材生意的……” 這樣的軍隊如果還能打勝仗,那真是沒有天理了。 1949年5月12日,上海戰役正式開始。按照中央軍委的部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九、第十兩個兵團擔任對上海主攻任務。守衛上海的是國民黨湯恩伯部8個軍24個師20餘萬人,分別在上海外圍和市區設立據點和陣地。至22日,解放軍基本消滅了國民黨外圍守軍,23日發起總攻,27日晚完全占領上海。湯恩伯率殘部5萬人登艦逃離,其餘15萬多人全部被殲。圖為解放上海戰役中,解放軍戰士衝過上海市蘇州河上的船板廠,迂迴到敵後殲敵。 新華社發 三 其實,就算湯恩伯能聽李宗仁的命令,拼盡全力守長江,但國民黨軍隊也是守不住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後,國民黨主力已基本被消滅,在宜昌至上海間1800餘公里的長江沿線的國民黨部隊,近70萬人,看似龐大,但基本上都是覆滅之後重新組建的部隊,戰鬥力弱,而且士氣全無。長江北岸,卻是挾勝而來、氣吞萬里如虎的解放軍將士。 從今天看來,渡江戰役,雖然也有江面燃燒、水柱沖天的激戰場景,但整體來說,解放軍並未遇到特別頑強的抵抗。《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軍史》有一節回憶了當時的戰鬥情形: “夜幕降臨,江上颳起了風。中集團三個軍上千船隻揚帆起航,船工用力搖槳,戰士們紛紛用鐵鍬、鋼盔幫助划水,加快船速。先頭船剛過中流,距離對岸300米時,敵軍開始炮火攔截,有的船被打穿,戰士們用棉絮、身體堵漏,有的船工受傷,仍然搖櫓不停。我軍炮群再次齊射,掩護部隊渡江。江心裡波濤洶湧,水柱沖天,江南岸是一片火海,映紅夜空。各部隊陸續到達南岸,平均渡江時間為15-20分鐘……” 解放軍的江南陣地一旦建立,國民黨守軍就作鳥獸散了。23日拂曉,陳賡率兵團指揮部乘木船渡江,一帆風順,很快到達南岸,陳賡在日記中高興地寫道: “晨光熹微,魚貫入船,微風南送,疾馳如飛。不一時,舫登彼岸,踏上了江南大地……” 如果不了解背景,還以為這段文字寫的是遊記呢。 對於解放軍來說,渡江戰役的目標,不僅僅只是強渡長江,而是迅速穿插包抄,殲滅國民黨軍有生力量。指揮東集團渡江的粟裕,在部隊渡江成功後,連發幾道電令,關鍵詞就是一個“快”字:快追、快堵、快截、快殲!解放軍將士此刻又使出了極速奔跑的“絕技”,冒雨輕裝追敵,到處“包餃子”。陳賡在日記中寫道: “大雨如注,部隊仍向南挺進。沿途所見,人盡泥飾,走路如扭秧歌。歌聲、叫好聲、跌跤聲混成一片,情緒至為高漲,雨亦不足掃其興,尤其是沿途敵人棄之輜重、車輛、大炮,到處可見,更使部隊高興……” 70年前的一些歷史細節,非常動人,比如,江北大軍集結之地靖江,人口只有37萬,糧食作物總產量僅98000噸。但在渡江戰役準備及實施期間,靖江人民在短短三個月時間裡,硬是支援糧食300萬斤、草料950萬斤;隨軍築路,立馬造橋,許多靖江兒女毫不遲疑地砍掉自家的大樹,在短短二十幾天時間裡,築公路350多華里,支援駐軍的人力達12萬餘人次。 靖江市政協組織編撰《偉大的渡江在靖江》一書中寫道: “在奔流不息的江水中,多少人家父子、母女同支前,三代同撐一條船,划起數千隻木帆船,冒着敵人的炮火,送軍渡大江。” 老百姓為什麼喊出“豁出命支援解放軍”的口號?因為國民黨軍撤到南岸時,瘋狂搶掠,把老百姓家裡用來春播的種子都搜颳走了。 四 70年後,再回溯渡江戰役前蔣介石與李宗仁的心理,堪稱絕望中的僥倖、現實前的幻想,希望抓住最後一根稻草來安慰部下和自我安慰,沉浸在一廂情願的自我想象之中。 蔣介石幻想固守上海,守上6個月,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李宗仁則幻想“劃江而治”,他一邊籌備江防,一邊派出代表團到北平和談,還積極遊說美國、蘇聯,希望他們出面勸說共產黨,不要打過長江來。 但幻想只是幻想,早在1949年的新年獻詞《將革命進行到底》中,毛澤東就寫道: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向長江以南進軍,將要獲得比1948年更加偉大的勝利!” 誰也不能阻止中國共產黨的勝利之路。國民黨要和談,毛澤東表示:行,歡迎,但是,即使和談成功了,解放軍仍然要過長江。 在渡江戰役中,解放軍還順帶收拾了蠻橫慣了的英國軍艦,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紫石英”號事件。英國皇家海軍長期把長江當成自個兒地盤,橫行霸道,22年前,龍潭戰役時,英國軍艦就為孫傳芳助戰,悍然炮擊國民革命軍。但這次,他們碰到了解放軍。 先是英國軍艦“紫石英”號不顧解放軍警告,遭到炮擊,交火後“紫石英”號受創嚴重,擱淺,再打下去就要給擊沉了,趕緊掛出白旗。接着英國軍艦“伴侶”號過來救援,又被打跑。英國人還是想救出“紫石英”號,派出了“倫敦”號和“黑天鵝”號,交火中,這兩艘軍艦也被一頓狂打,逃竄。再也沒有新的軍艦敢來救援了。擱淺的“紫石英”號被困了足足101天,後來趁月黑風高偽裝成客輪逃出長江口。 4月22日,新華社廣播了毛澤東撰寫的述評新聞《人民解放軍戰勝英帝國主義國民黨軍艦聯合進攻》。4月30日,新華社又發表毛澤東撰寫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言人為英國軍艦暴行發表的聲明》,莊嚴宣告: “中國的領土主權,中國人民必須保衛,絕對不允許外國政府來侵犯。” “人民解放軍要求英國、美國、法國在長江黃浦江和在中國其他各處的軍艦、軍用飛機、陸戰隊等項武裝力量,迅速撤離中國的領水、領海、領土、領空,不要幫助中國人民的敵人打內戰。” 同時聲明願意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基礎上與外國建立外交關係,但是建交國必須斷絕同國民黨殘餘力量的關係,並且把它在中國的武裝力量撤回去。 真是一個歷史輪迴: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軍艦就是駛入長江,兵臨南京城下,最終逼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100多年後,解放軍的炮聲,宣告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炮艦政策”的破產。這段歷史,始於英國,終於英國。 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國共雙方談判代表達成的《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從當日子夜起:人民解放軍開始強渡長江天塹,突破了國民黨的長江防線。(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五 渡江戰役的日期,因為國民黨請求和談的原因,一再推遲,共產黨可謂仁至義盡。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和談協議上簽字。翌日,毛澤東、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奮勇前進,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國人民,保衛中國領土主權的獨立和完整。” 命令中還寫道: “在人民解放軍包圍南京之後,如果南京李宗仁政府尚未逃散,並願意於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我們願意再一次給該政府以簽字的機會。” 李宗仁跑掉了,他先去杭州拜訪蔣介石,作最後努力,後來失望地返回南京,發現政府居然已經遷往廣州了,一夜未眠的李宗仁,第二天飛回了他的老家廣西桂林。16年後,李宗仁夫妻回國,受到毛澤東的歡迎。 曾經創造過龍潭戰役輝煌的白崇禧,無法抵抗四野大軍的渡江作戰,逃離武漢。他後來去了台灣,遭到嚴密監視,處境艱難。他去世後,墓地朝着大陸方向。 不盡長江天際流。 聲明:“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歡迎致電010-63076340,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或依法處理。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也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我們將按國家相關規定支付稿酬。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8: | 002航母和遼寧艦難敵美一艘兩棲攻擊艦 | |
2018: | 美陸戰隊6月將駐守內湖新館 | |
2017: | 土共76年非法政變推翻毛澤東和文革,今 | |
2017: | 這是Springer嚴重的對科技崛起華裔敲詐 | |
2016: | 《開羅宣言》規定同盟國不得單獨與日本 | |
2016: | 一個物理附加題:一個桶里裝有水銀。桶 | |
2015: | 魏京生說畢福劍 | |
2015: | 好慘美國人!美國到底是誰的美國? | |
2014: | 美軍情網:世界十大現役航母戰力大排行 | |
2014: | 《聯合早報》4月22日:美國視中國為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