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的是,作為一個製造業大國,中國在武器裝備的研發上可謂是毫不吝嗇。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航空領域上,中國的投入也是十分的高。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就是殲20戰鬥機和FC31“鶻鷹”戰機。而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近些時候,中國航空工業又傳出了好消息,據悉,在全軍裝備信息採購網上,出現了和隱身技術相關的“短S彎進氣道”和“等離子”技術這樣的字眼,不由得讓人懷疑這是否是未來將要運用到六代機上的技術。
事實上,一提到所謂的“短S彎進氣道”,最讓人容易想到的就俄羅斯目前的蘇57戰鬥機了。由於中央升力體布局的局限性,蘇57雖說在進氣道上採取短S彎的設計,但效果卻比不上諸如F22等主流五代機,這也一度讓蘇57的隱身性能飽受外界質疑。而此次所被發掘的“等離子”隱身技術,也是蘇聯時期就曾有的冷門技術了,該技術原計劃運用在蘇聯的MFI戰鬥機項目上,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米格1.44,最後因為根本性的問題不了了之。
而從另一方面來看,隨着大國間競爭的不斷加劇,作為最前沿技術的戰術飛機,各國的投入也逐漸加大。即便是日本這樣的彈丸之地,都要研發具有自主在知識產權的F-3隱身戰鬥機。而迄今為止已領導世界數十年的美國,其在航空研發的上的投入也是極其巨大,上世紀的ATF項目再到如今“六代機”的百家爭鳴,如今美國底子的積澱優勢逐漸顯現出來。
即便是砸鍋賣鐵,日本也要研發出F3戰鬥機
單純從六代機的技術角度來說,如果按照美國人的說法,六代機的“武器效率”要比傳統戰鬥機又一個質的提升。所謂的“武器效率”,就是美國人如今所一直着力於提升的“殺傷成本”。傳統高精尖的精確制導武器使用成本高,且對敵方所造成的損失極其有限。比如以前就有一個知名的笑話:一架造價1億美元的飛機,丟下了一枚5萬美元的炸彈,卻炸了一個10美元的帳篷。這就是“武器效率”低下的體現。
而在實際上,對於中國來說,無論是武器裝備的立項研發也好,還是技戰術指標的確立也好,其需要考慮更多的是戰略大環境,典型例子就是極具特色的ASBM反艦彈道導彈,世界上僅有中國研發這種類型的武器。這在六代機上也是通用的道理。不同於美國歐洲極差的戰略縱深,中國目前正處於陸權國家向海權國家的轉型當中,所要面臨的威脅也是從海上來居多。這就導致了中國未來的殲擊機研發,要瞄準於太平洋海域的高烈度衝突,這點從目前的殲20上所強調的高速性能和大航程上就能體現出來。但是隨着亞太區域的逐漸堡壘化,戰略縱深和戰場寬度目前正處於一個不斷的壓縮狀態之中,而這其中如何取捨,就要看中航工業的專家們了。
YF120競標失敗了,但它依舊是一款優秀的發動機
平心而論,這次所公開的技術和隱身戰機有關也好,無關也罷,若是能成功,即便是轉成技術儲備,那對於中國來說也是極好的。比如美國曾經的YF120先進變循環發動機,就是轉成了技術儲備,為未來的美軍F135變循環方案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而若是單就從愛好者的角度來看,此次所公開的消息無論可靠與否,都是十分提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