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美對台軍售66架F-16V戰機與殲-10C相比,差距在哪?
送交者: 中國海軍 2020年10月31日23:41:4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美對台軍售66架F-16V戰機與殲-10C相比,差距在哪?

所有資料及圖片均來自公開網絡及Google地圖,所有分析均為個人觀點,另外本文純粹探討軍事問題,不涉及政治,各種機構、職務名稱直接採用台方叫法。

到2000年前後,台灣空軍已經擁有了150架F-16、60架幻影2000和137架IDF,單從數量上說347架三代機在整個亞洲都名列前茅(韓國當時擁有160架C/D型並增訂了20架;日本的98架F-2剛剛投產,213架F-15J/DJ在前一年交付完畢;沙特購買了120架F-15C/D和72架F-15S型)。不過因為大陸空軍數量龐大,據台灣空軍評估先進戰機數量需要達到450架左右才能維持優勢,缺額只能暫時由80年代末服役的一個聯隊F-5E/F補充。

美對台軍售66架F-16V戰機與殲-10C相比,差距在哪?


2005年起陳水扁當局就開始向美國爭取採購66架(一個聯隊滿編數量)F-16C/D,但國際政治風雲變幻一直沒能如願。2011年美國提出對台灣現有F-16機隊進行全面升級,以平衡海峽兩岸逐漸傾斜的軍力對比,而洛馬也正在展開一項面向現有F-16用戶的升級計劃,這就是F-16C/D Block 70批次,國際市場上稱之為F-16V,成為最新也是目前排在最後的一個F-16型號(歷史上的最大編號是F-16XL)。

美對台軍售66架F-16V戰機與殲-10C相比,差距在哪?

1982年參架范保羅航展的F-16XL(上)和F-16A

洛馬在2012年2月的新加坡航展上第一次公布了F-16V方案,這一構型既可以是全新製造的飛機,也可以升級套件的形式改造現有飛機。“V”來自F-16的非官方綽號“Viper - 蝰蛇”。當年10月,洛馬贏得了美國政府價值18.5億美元的合同,將台灣空軍當時擁有的145架Block 20升級到Block 70標準,使台灣成為F-16V的全球啟動用戶,台灣方面命名為“鳳展計劃”。原本美國空軍也打算根據CAPES計劃把自己的現役F-16C/D升級到同一標準,但因為預算緊張於2014年放棄,F-16V的開發費用只能由台灣獨自承擔。

嚴格地說F-16V仍然屬於C/D型,機體結構和發動機並沒有變化,但是採用有源相控陣雷達的航電系統改進巨大,因此可以和阿聯酋的F-16E/F、印度的F-16IN(F-21)一起構成F-16家族的第三代。

F-16V的核心戰鬥力就在於諾格的AN/APG-83有源相控陣雷達,綽號是“彎刀”,來自它在諾格公司內部的學名:可變敏捷波束雷達 - Scalable Agile Beam Radar (SABR),和傳統電子相掃雷達相比帶寬更大、功耗更小。

美對台軍售66架F-16V戰機與殲-10C相比,差距在哪?


美國現代戰鬥機雷達的發展基本上是兩條線,一條是西屋 - 諾格(西屋於1996年被諾格併購),包括APG-66(F-16A/B)、APG-68(F-16C/D)、APG-77(F-22)、APG-81(F-35)。另一條是休斯 - 雷錫昂(休斯於1997年被雷錫昂併購),包括APG-71(F-14D)、APG-63(F-15A/B/C/D)、APG-70/82(F-15E)、APG-65/73/79(F/A-18)。

雷錫昂為F-16研製了RACR有源相控陣雷達以爭奪航電升級市場,台灣空軍將F-16V的雷達選擇權交給了洛馬,唯一的要求就是和美國空軍自用升級型一樣。2013年8月1日洛馬宣布諾格的SARB雷達中標,繼續沿用諾格的路線圖;而2018年諾格又在一架海軍陸戰隊的F-18C上成功試驗了SARB雷達,試圖打進雷錫昂在F/A-18的傳統領地。

APG-83發展自F-35的APG-81,和它具有95%的軟件通用性和70%的硬件通用性,尺寸略小以適應F-16扁平的雷達罩形狀。APG-81則源自F-22的APG-77,擁有後者的全部空對空模式,並配合F-35強大的探測功能開發了更加先進的空對地模式,而F-22機隊最新升級的APG-77(V)1又加入了很多APG-81的軟硬件單元以增強對地功能。

美對台軍售66架F-16V戰機與殲-10C相比,差距在哪?

F-35的APG-81雷達

APG-83的厲害之處在於可以同時或者交錯進行空空/空地模式作業,多目標交戰能力大為提高,能同時跟蹤20個以上的空中目標,探測距離也遠超舊式F-16的脈衝多普勒雷達;特別增強了對地模式,提供高分辨率的合成孔徑雷達測繪圖像(對地面目標探測距離達到300公里),可以在強烈電磁干擾環境中全天候精確打擊地面目標。

美對台軍售66架F-16V戰機與殲-10C相比,差距在哪?


APG-83的尺寸完全適配F-16的機體結構和電力、冷卻、航電系統,可以直接安裝在現有的雷達倉結構內(因為採用固定天線,占據空間比機械掃描雷達還要小),只需更改冷卻、航電接口和設備機架,在事先做好工程準備的情況下雷達本體的換裝時間不到5小時。

美對台軍售66架F-16V戰機與殲-10C相比,差距在哪?

改裝中的F-16V原型機

為了匹配有源相控陣雷達所產生的巨大數據量,F-16V的任務計算機倍升級到MMC7000AH型,數據處理能力翻倍,內存擴大了十幾倍,並擁有更大的升級空間;數據總線也更新為高容量高速度的1Gb以太網總線。

F-16V的座艙更加玻璃化,升級的iPDG可編程顯示發生器支持前後艙共6台顯示器,比舊系統多出2台。因此單座型除了配備了2個4x4英寸高分辨率彩色液晶顯示器外在中央操縱台還增加了1個更大尺寸的6x8英寸CPD顯示器。雙座型前後座具有相同的操作權限,而且擁有有限的LOS雙瞄準線功能,2名飛行員可以各自跟蹤不同的空中、地面目標並同時發射自己選擇的武器,使火力打擊通道翻倍。

美對台軍售66架F-16V戰機與殲-10C相比,差距在哪?

F-16V的座艙還保留了部分機械儀表

以色列獨自展開的F-16A/B ACE航電性能增強升級中已經增加了中央顯示器,不過和F-16E/F一樣3個顯示器同為5x7英寸。

美對台軍售66架F-16V戰機與殲-10C相比,差距在哪?

F-16E Block 60座艙,已經取消了全部機械備份儀表

在2011年美國提出的軍售清單中還包括JHMCS聯合頭盔顯示系統、AIM-9X導彈、JDAM聯合直接攻擊彈藥和Have Glass II吸波隱身塗料(據稱可將雷達反射面積降低20-30%),台灣方面基本上照單全收。不過JHMCS頭盔單價高達40萬美元(1200萬新台幣),連F-16飛行員出身的時任空軍司令沈一鳴都對此肉痛不已,指示戰訓處評估配合區區40枚AIM-9X到底需要幾頂JHMCS。

2018年又追加投資採購了DRFM電子戰吊艙、“狙擊者”先進瞄準吊艙、複合武器掛架(令F-16最多可掛載16枚AIM-120)、MTC任務訓練中心和AN/ARC-210跳頻無線電,台灣空軍還特意加入了原清單中沒有的AGCAS自動防撞地系統,提高低空飛行安全性。

美對台軍售66架F-16V戰機與殲-10C相比,差距在哪?

F-16採用複合掛架時的最大掛載狀態

因為相關系統都比較成熟,F-16V的研製工作相當順利,2015年10月16日由洛馬試飛員保羅·蘭德爾駕駛單座型原型機首飛。這架飛機實際上就是台灣常駐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用於研發和測試的2架F-16之一,刷着ED的尾碼和93-702的機號,它在台灣空軍的序號則是6601,第一架Block 20;另一架雙座型93-822就是F-16V雙座型的原型機。

美對台軍售66架F-16V戰機與殲-10C相比,差距在哪?

首飛中的702號原型機

很多媒體特別是台灣媒體有意無意中把Block 20升級而來的142架F-16V和2019年8月20日增購的66架全新製造的Block 70(價值81億美元)混為一談,雖然它們都屬於“鳳展計劃”,對外的型號也相同,但前者在台灣空軍內部的正式名稱是F-16AM/BM,飛機結構和配置也有不同。

Block 20升級機沿用老的機體和發動機,因為台美共同測算過,台灣現役F-16機隊的機體壽命只消耗了一半左右。洛馬2015年對Block 50進行的耐久性測試也證明F-16的實際機體壽命超過設計標準3倍,可以從8000等效飛行小時延長到12000小時而不影響全部飛行包線。除了2架原型機,剩餘飛機都將在台灣由翔漢公司利用美國套件完成升級,同時也會進行機體結構的翻修延壽。

2017年1月首批4架Block 20(單座6612、6626號和雙座6811、6819號)抵達清泉崗漢翔廠區開始升級,2018年8月23日6612號進行了試飛,同年10月20日該機返回嘉義基地歸建。目前台灣媒體和軍迷拍攝到完成升級的單雙座機有30幾架,全部142架改裝預計在2023年完成。

美對台軍售66架F-16V戰機與殲-10C相比,差距在哪?


升級後進行試飛的6626號機,尚未進行最後的噴漆,外觀上並沒有什麼明顯變化

美國國防部安全合作局去年8月20日公布售台清單,全新生產的66架F-16V將採用C/D型的機體,換裝加力推力14.6噸的F110-GE-132發動機(大部分設備都包含9套備份),安裝了Link-16數據鏈,引人注目地配備了AN/ALE-50拖曳式誘餌(120具)和AN/ALQ-211A(V)4電子戰系統(這兩項都註明或採用其它同級別設備),還採購了27頂JHMCS II第2代聯合頭盔顯示器系統。

美對台軍售66架F-16V戰機與殲-10C相比,差距在哪?


值得一提的是軍售清單中並沒有出現很多媒體提到的保型油箱和IRST紅外搜索跟蹤系統。對台灣的狹小空域來說即使是滿載起飛,F-16V的航程也足夠用了,看來台灣空軍並沒有像很多台媒鼓譟的那樣打算把寶貴的F-16V投入到有去無回的大陸腹地目標遠程攻擊中。

更可能的作戰構想是在抗登陸過程中超低空進入戰場,利用APG-83空地模式可同時工作的特性,在打擊水際灘頭目標的同時維持局部空中優勢,以一架飛機實現雙重作戰任務(台灣空軍也很明白戰時遠火犁地之後還能夠升空的飛機將屈指可數)。

美對台軍售66架F-16V戰機與殲-10C相比,差距在哪?


洛馬展示的完整版F-16V效果圖,進氣道下掛載了“狙擊者”先進瞄準吊艙

美對台軍售66架F-16V戰機與殲-10C相比,差距在哪?


F-16E Block 60是F-16家族中唯一內置IRST紅外轉塔的型號

美對台軍售66架F-16V戰機與殲-10C相比,差距在哪?


最新的印度版F-21效果圖,沒有IRST,在右側保型油箱上安裝了軟管空中加油系統的加油探杆,但從F-21到傳說中的印度F-16生產線如今都還生死未卜

在航電和武器系統基本相同的情況下,新造的F-16V將比Block 20升級版擁有更結實的機體、更大推力的發動機、更完善的通信/電子對抗系統和更長的使用壽命。新機將於2023年開始交付,到2026年全部交付完畢,其中56架為單座型,10架為雙座型。不算仍在雲里霧中的印度版F-21,新造的F-16V已經達到目前F-16家族的巔峰狀態,除了IRST之外作戰能力比阿聯酋的F-16E/F還要強。

繼台灣之後,巴林將採購16架F-16V新機、升級20架,希臘將升級85架,韓國計劃升級134架,斯洛伐克將購買14架新機,保加利亞將採購8架,摩洛哥將採購25架新機、升級23架,新機和升級生意兩旺。

很多網友希望比較一下殲-10C和F-16V,這比殲-10A vs. Block 20更難,因為殲-10A已經在2014年停產,網上能找到部分資料,而在產的殲-10C雷達、發動機、空戰重量、飛行速度等很多參數甚至型號都沒有公開,只有坊間的猜測,無從比較。

美對台軍售66架F-16V戰機與殲-10C相比,差距在哪?


非常粗略地說一下個人看法,拿殲-10C和全新生產的F-16V相比:

  • 在兩者戰鬥起飛重量和發動機推力都接近的情況下,配備DSI進氣道的殲-10C在機動性、高速性、隱身性方面仍然超過F-16V

  • 戰場態勢感知很難判斷,雖然F-16V的雷達罩尺寸比殲-10C的小,但APG-83雷達的優秀性能絕對不能小視,而殲-10C擁有IRST紅外搜索功能,所以雙方在探測性能上有可能打成平手

  • 視距內格鬥,F-16V的頭盔顯示器 + AIM-9X Block2的配置是有可能占上風的,殲-10C還未見配備頭盔顯示器的報道,霹靂-10的射程也可能有所不及

  • 在超視距攻擊時,殲-10C有源相控陣雷達 + IRST + 霹靂-15的組合具有較大優勢

  • F-16V的對地攻擊能力要高出一大截,不僅火控系統的對地功能更優秀,掛載彈藥的數量更大、種類更多,還具備反艦能力

  • 電子戰系統也會是F-16V占優,擁有全套美軍現役的電子對抗設備和AN/ALE-50拖曳式誘餌,空戰落下風時自保的能力更強

從紙面上看殲-10C並不像一些媒體分析的那樣具有壓倒性優勢,應該說各有長短,殲-10C可能只是略有領先,對改裝的F-16V優勢更明顯一些。

美對台軍售66架F-16V戰機與殲-10C相比,差距在哪?


不過上面的對比是有前提的,就是假設台灣空軍現在就能得到全部66架全新F-16V。殲-10C於2015年投產,2018年開始擔負戰鬥值班任務,目前裝備數量已經超過200架。而全新F-16V現在還只是一個期貨,要到6年後才能交付完畢,達到完全作戰能力的時間還要更晚,兩者相差了近10年時間,差不多是1/4代的時間差了。台灣採購的HMCS II頭盔顯示器和AIM-9X導彈數量也稀少得只有局部的戰術意義而無法影響全局。

6年後的2026年,台灣空軍是否存在還兩說,殲-10C之後又會發展出怎麼樣的升級魔改型號,殲-20的數量能達到幾位數,是否會出現新的四代中型機,在這些不可抗拒的潮流面前,區區208架F-16V真的只是明日黃花了。

美對台軍售66架F-16V戰機與殲-10C相比,差距在哪?



在一些網友的留言中可以看到一股相當普遍的觀點,就是戰火一起,東風、遠火洗地,殲-20臨空,台灣空軍還能剩下什麼。我得說戰爭不是玩鬥獸棋純粹靠比大小多少就能決定勝負,如果是這樣從井岡山一路走來的人民軍隊絕對沒有可能打敗蔣介石的幾百萬大軍。

戰爭中有太多不可預見的因素,甚至是一些偶然現象都會影響整個戰局的走向,比如滑鐵盧的大雨,比如中途島利根號的彈射器。機場被首輪覆蓋並不意味着台軍飛機就一架都飛不起來;殲-20固然具備壓倒性優勢,但假設正好面臨美機增援前去攔截,我們也不能保證台灣島所有機場上空24小時全天候都可以壓製得嚴嚴實實。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比比皆是,切不可因為對手有弱點就掉以輕心。

另外還有一個觀點就是IDF難道還用殲-20去對付?殲-10就足夠碾壓了。戰爭同樣不是評書裡的兵對兵將對將,沒有規定IDF就一定要派殲-10去打,能用牛刀殺雞為什麼不呢?反過來也一樣,不是我們有了殲-20其它作戰飛機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戰場瞬息萬變,你無法預料和選擇忽然出現的對手。

輕敵,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大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被歪曲的歷史:​蘇聯援助支
2019: 蔣介石出賣東北的前罪文:濟南慘案
2018: 特朗普威脅習特若談不攏 美國將對所有
2018: 印度下一代航母什麼水平?美國專家直接
2017: 中國崛起需不需要消滅美國海軍?
2017: 遼寧艦讓西方跌破眼鏡:至今仍以為其只
2016: 邪教:朴槿惠中邪還是財閥發怒
2016: 沙祖康: 台灣宣布獨立,中國不惜和美國
2015: 日媒:中國試射東風41很危險 使美國迅
2015: 人民幣加入SDR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