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朝鮮戰爭後,中美兩國公布的傷亡數字差異巨大,這是為什麼?
送交者: 中國海軍 2020年11月02日16:32:30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朝鮮戰爭後,中美兩國公布的傷亡數字差異巨大,這是為什麼?

從朝鮮戰爭爆發直至我國改革開放前,我國政府一直未公布過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爭中的傷亡數字,而西方國家的一些不實的甚至誇大的數字卻被一些人當成了信史。

朝鮮戰爭後,中美兩國公布的傷亡數字差異巨大,這是為什麼?

朝鮮戰場士兵

朝鮮戰爭結束後,交戰雙方所公布的消滅對方的數字與各自宣布的己方損失數字之間存在着差異。熟悉戰場統計的人都清楚,除了絕對控制戰場或者繳獲了對方全部檔案的情況外,一般僅能較準確地統計對方戰俘的人數,至於殲敵的數字主要是根據經驗和分析進行估計。

尤其是如果在戰爭中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化學武器,戰果則更難估計。但是,無論是從哪種統計方式來講,中國軍隊在朝鮮戰爭中取得的戰績都是相當可觀的。

中美兩軍在戰爭傷亡統計數據方面存在的差異

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目前已有的中美兩方所公布的傷亡數據。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出國作戰時,中央軍委對部隊強調了要保持戰果必須如實上報的傳統。然而,由於朝鮮戰場客觀條件的限制,對戰爭中的殲敵情況是很難保證準確無誤的。

根據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在1953年9月20日所做的《關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工作的報告》中所公布的數字,從1950年6月25日到1953年7月27日停戰時止,中朝人民軍隊共斃、傷、俘敵軍共109萬多人,其中美軍39萬多人。

美國軍方在停戰後曾經公布過,在整個戰爭期間“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共傷亡46萬人,失蹤則在 10萬人以上。美軍在戰爭中陣亡3.3萬人,負傷10.3萬人,有3700人經談判作為戰俘被遣返(美國軍方聲稱美軍共有9500人被俘)。

朝鮮戰爭後,中美兩國公布的傷亡數字差異巨大,這是為什麼?

朝鮮戰爭美軍士兵

另外,美軍還有2.06萬人因事故或傷病等原因死亡。這樣,總計美軍在朝鮮共死亡5.42萬人。而美韓官方公布各自減員數,總和為113萬多人,超過了朝中方面公布的數字。

南朝鮮軍方和政府先後宣布的損失數字,以及美國方面所公布的南朝鮮軍的損失數前後也出入很大。實際上,曾陷入過整體混亂的政府或軍隊一般都很難準確統計自己的損失。

戰爭初期,南朝鮮軍經常出現潰敗和混亂,失散和逃亡的人員極多。南朝鮮軍有時為掩飾失利而少報損失,有時為了向美國方面多要戰爭補給而又故意誇大損失,所以造成南朝鮮軍的損失數字有30多萬人至98萬人的各種說法。

而美國軍方在戰後長期宣稱的數字是,戰爭中共計殺傷中朝軍隊142-150萬人,其中中國軍隊92萬人。這一數字實際上是大大高估了自己的戰果。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爭中的實際損失情況是:戰爭中陣亡11.4萬人,醫院共接受傷員 38.3萬人次,失蹤2.56萬人。由於入院的傷員有些是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是第四次負傷,因而在傷亡統計上有可能會出現重複統計。

朝鮮戰爭後,中美兩國公布的傷亡數字差異巨大,這是為什麼?

慶祝勝利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另外,再加上一部分傷員是非戰鬥受傷,所以最後確定的戰鬥傷亡總數是36.6萬人。志願軍除了陣亡外,在醫院中因傷致死者還有2.16萬人,病死者有1.3萬人,總計已明確判定死亡者為14.84萬人。

另外,志願軍失蹤人員中,除了被美方證實已成為俘虜的2.1萬人外,還有4000人下落不明,估計多已在戰地或在被俘後死亡。但是,以上這些數字未包括失蹤人員中的死亡者,也未包括支前民工的死亡人數。

在聯合國軍戰俘營中被國民黨特務和親國民黨戰俘折磨致死,及殺害的中國志願軍戰俘也是難以統計在內。朝鮮戰爭結束後,各地政府的民政部門一直在做戰爭烈士的統計工作。

至今為止,從抗美援朝紀念館對全國各省市民政部門所報人數的匯總來看,中國方面在戰爭中共犧牲約有18萬人。

朝鮮戰爭後,中美兩國公布的傷亡數字差異巨大,這是為什麼?

朝鮮戰爭的停戰談判

導致中美兩軍戰爭傷亡統計數據差異的主要因素

朝鮮戰爭爆發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五年後,經過二戰,世界各國人民還沒有完全從戰爭創傷的陰影下走出來,反戰情緒高漲。但是,只要有戰爭,傷亡就不可能避免。在對戰爭傷亡人數的統計中,存在誤差也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

但是,中美兩國所公布的傷亡數據出入很大,除了上述的統計方法上的差異外,還要受政治因素以及中美兩國人民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傷亡觀的影響和制約。

另外,不應該否認的事實是,朝鮮戰爭是二戰結束後的第一場大規模的現代化戰爭,參戰各方都使用了除核武器以外的最先進和最具殺傷力的武器,以及最強大的軍隊,這對戰爭傷亡數量起着重要的影響。

朝鮮戰爭後,中美兩國公布的傷亡數字差異巨大,這是為什麼?

戰場上的美軍

從朝鮮戰爭中使用的武器和消耗的彈藥物資看,戰爭的激烈程度同以往的戰爭相比,僅亞於兩次世界大戰。中國軍隊在蘇聯的援助下,配備了許多蘇制的重型武器和先進的噴氣式戰機,而美國則在戰爭中運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各式新型武器和高科技的偵查手段,甚至還不顧世界人民輿論的譴責對中朝兩國軍隊實施細菌戰。

美國在朝鮮戰爭中共消耗 330萬噸彈藥,在僅有22萬平方公里的朝鮮半島上,美軍消耗的彈藥則相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彈藥總消耗量的一半(二戰中美國共消耗彈藥 690 萬噸)。但是,二戰中美軍的戰場則遍及亞、非、歐三大洲。如果從單位火力密度上看,朝鮮戰爭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

中朝軍隊在戰爭中也使用了許多過去未曾用過的武器裝備。在朝鮮戰爭中,中國方面共消耗各種戰略物資約 560萬噸,其中彈藥消耗就有25萬噸。這一彈藥消耗量同歷次中國國內戰爭相比,已屬空前規模。

朝鮮戰爭後,中美兩國公布的傷亡數字差異巨大,這是為什麼?

美軍炮兵團

比如以解放戰爭為例,在解放戰爭最激烈的三大戰役中,解放軍只消耗了兩萬噸的彈藥。在朝鮮戰爭這樣一場火力強度空前,並有着當時世界最先進技術水平的戰爭里,對戰爭傷亡人數的估計對戰爭雙方來講,的確是一個很大的難題,而且結果數據也不可避免地被誇大。這也是影響統計數字準確性的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

朝鮮戰爭爆發在二戰後形成的美蘇全球冷戰的大背景下,戰爭的政治目的大於軍事目的。

美國有時為了達到遏制共產主義擴張,進行軍備競賽和增加國防預算的目的,有意誇大戰場上的傷亡人數。而有時則迫於國內政治形勢以及美國人民反戰情緒的壓力,隱瞞真實傷亡數據,故意減少,以達到愚弄公眾和穩定國內局勢的目的。

如今位於美國華盛頓的朝鮮戰爭紀念碑上鐫刻着這樣一句話,它是整個紀念碑的主題:“自由不是無代價的(freedom is not free)。”

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看到紀念碑上所記載的參與朝鮮戰爭的美軍以及聯合國軍的傷亡記載:陣亡,美軍54246,聯合國軍628833;失蹤,美軍8177,聯合國軍470267;被俘,美軍7140,聯合國軍92970;受傷,美軍103284,聯合國軍1064453。

朝鮮戰爭在美國被很多人稱為“被遺忘的戰爭”,美國政府在戰爭結束後也希望朝鮮戰爭儘快從公眾視野中消失,或許是因為二戰勝利的光輝過於耀眼,也或許是另有別的原因而使美國人不想再提起朝鮮戰爭。

但不管是哪一種原因,美國在戰爭中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朝鮮戰爭後,中美兩國公布的傷亡數字差異巨大,這是為什麼?

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

另外,各國人民由於受傳統文化背景的影響,對戰爭傷亡問題的看法及傷亡觀也存在着很大的差異。不同的傷亡觀也是導致各國傷亡統計數據差別的一個主要原因。

美軍歷來對戰爭中傷亡問題格外敏感與關注。縱覽美軍各個年代、各種版本的作戰條令、作戰綱要等出版物,“以最小的傷亡代價取得勝利”的字樣頻繁出現。這主要是歸因於植根人本主義傳統的美國文化,其突出特徵就是對生命的極度珍視。

無論是在武器的推陳出新抑或作戰理論的發展探索中,美軍都比較多地顧及到“如何減少傷亡”的問題。

美軍的傷亡觀所體現的“生命重於一切”的價值觀念,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經歷了從獨立戰爭到如今現代化戰爭不同時期的演變才最終確立起來的。特別是二戰以後是美國傷亡觀發生重要轉折的時期。

朝鮮戰爭後,中美兩國公布的傷亡數字差異巨大,這是為什麼?


二戰結束後,作為戰勝國的美國進入了戰後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時期。由於對資源可能面臨匱乏的危機感,美國也同步進入了向全世界擴張的階段。戰略擴張的後果是使美國政府深陷戰爭泥潭不能自拔。

朝鮮戰爭歷時三年多,美國在戰爭中付出慘重傷亡代價的同時,戰爭創傷在美國民眾中產生了深遠的、難以磨滅的影響。美國民眾對戰爭傷亡產生了極大的厭惡感和痛恨感,這個時期美國人對傷亡的承受力已經遠不及從前的獨立戰爭、南北戰爭。

對傷亡承受力的急劇下降導致戰爭傷亡問題成為制約美軍作戰指導思想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美國人看來,傷亡作為戰爭的一種必然現象和作戰代價的一部分,是利益和代價天平上的重要砝碼。“殲敵1萬、自損8千”是划不來的,一戰即勝並付出最小的傷亡才是最理想的結果。

朝鮮戰爭後,中美兩國公布的傷亡數字差異巨大,這是為什麼?


總結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和觀念中,“好男兒當戰死沙場馬革裹屍”。如果在戰場上臨陣脫逃,不但要受到軍紀的嚴懲,而且還會受到很多人的鄙視和責罵。

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近代歷史證明,中國革命戰爭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處於敵強我弱的條件下,無數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捍衛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因為科技和武器上的劣勢,導致了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傷亡。

朝鮮戰爭中,剛剛成立的新中國在積弱積貧的狀況下,能打敗世界上頭號資本主義強國美國,就充分說明了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民群眾站在哪一邊,是戰爭的正義性在哪一邊。

抗美援朝的勝利,老一輩軍事家用巨大的犧牲換來了50年的和平,換來了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國際社會的尊敬,從此徹底改變了中國在列強中的形象。這一切正是英勇的志願軍戰士用血肉之軀徹底改變了“東亞病夫”的形象,中國人民用勝利證明了戰爭的決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

但是,在朝鮮戰爭勝利的背後我們也認真反思到了,一味地依靠人海戰術已經不適應現代化局部戰爭的需要,必須提高部隊的整體素質和現代化水平才能應付未來的戰爭。中國人民軍隊的傷亡觀也隨着鬥爭的不斷變化而發生了改變。

在新的鬥爭形勢下,我軍既要“以人為本”又要用科技為輔助手段來降低戰場上的傷亡率。只有將人和物兩者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才能取得現代化戰爭的真正勝利。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比越南還無恥,家門口部署中程導彈
2019: 巴鐵樹敵全使世界,印度目的達到,巴鐵
2018: 烏克蘭竟敢跑到俄家門口射導彈 或因背
2018: 飛鯊飛豹共舞!海航多型戰機上演海空大
2017: 習近平要成為楚懷王了。美國與北朝鮮正
2017: 《江青評傳》作者苦多答讀者問
2016: 《血壯山河》之3113 大戰狼子湖 3
2016: 沒有了李光耀後的新加坡還能做些什麼?
2015: 祝賀中國大飛機項目的階段性勝利
2015: 敦促中國糾正錯誤, 停止南海軍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