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半生戎馬,功勳赫赫的開國第一大將粟裕因病逝世,77歲走完傳奇一生,當他去世後,家人收攏將軍骨灰時,從他的顱骨中發現三枚彈片,依稀可見將軍當年驍勇善戰的豪邁氣概,讓所有人不禁為之淚目動容,而國家在其葬禮上採用的一句訃告通知,在1600多位開國將帥中也是絕無僅有的。
粟裕18歲參軍入黨後,先在葉挺獨立團當了一名警衛班長,先後參加我軍在南昌和湖南地區的起義運動,在多次反圍剿戰鬥中身先士卒,遇敵爭先,三年立下赫赫戰功,官至軍團參謀長和政委等職。
1934年,我軍被敵軍在譚家橋和懷玉山圍剿,尋淮洲等著名將領不幸壯烈犧牲,成為粟裕心中永遠的遺憾,但也堅定了粟裕將軍知恥後勇的決心,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大放異彩。
1941年,粟裕在打開江南的局面後,與敵奮戰42個晝夜,發起130餘次衝鋒,在長達八個月的陣地爭奪戰中,戰功彪炳,一戰驚天下,聲名遠揚。
1945年,粟裕出任軍區司令,負責統戰江蘇、浙江地區的作戰部署事宜,將華中和山東的戰線連成一片,為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日本戰敗投降後,粟裕迅速轉戰山東,先後組織參與並領導了,解放宿遷、孟良崮、萊蕪等地的戰鬥,一戰潰殲由張靈甫領銜的敵軍王牌整編師,以及七個軍的兵力,名動全國後,迅速南下江淮,提出以徐州為中心,解放淮海的戰略。
當時我軍已經兵占濟南,殲俘敵戰區總司令王耀武,勢頭正勁,如果同時破除平津和江淮,切斷華北反動勢力的退路,那敵軍敗局已定。
很快這個偉大的設想,就得到了高層領導的肯定,投入百萬兵力,在嚴冬時節,分階段與敵拼殺兩月有餘,最終殲俘敵軍六十餘萬,徹底打開我軍渡江與敵決戰的勝利門戶。
全國解放後,我軍最高層領導還專門作出批示: 解放淮海,粟裕第一功!
建國後,粟裕按照資歷和軍功本可以授予元帥軍銜,但他堅持不授,留下一段將帥美談,將軍半生戎馬,功勳卓著,為民族自由獨立和國家統一解放居功至偉,無私奉獻,國家感念其功績,在1955年為他授銜開國第一大將,並一路官至全軍總參謀長、國防副部長和軍事科學副院長等職。
1984年,77歲的粟裕大將在病床上走完傳奇一生,在他葬禮上,國家採用了一句訃告通知,在所有開國將帥中絕無僅有: 尤其擅長指揮大兵團作戰!
生前指揮百萬大軍作戰,死後得此禮遇,將軍一生冠蓋三軍,哀榮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