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的“新”遏制戰略更具體化 |
送交者: 王者歸來 2006年02月05日14:06:2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美國國防部的這個最新報告不僅把中國列為“戰略對手” ,而且提出了非常具體的應對方式,請看報道中的一段原話: “為保持美軍對於新興戰略對手的優勢,報告呼籲發展包括水下發射遠程導彈和無人飛機等一系列新式常規武器,同時強調保持強大的核威懾力量。” 以上提出應對“新興戰略對手” 的措施非常具體而且新鮮,但對美國傳統的常規軍事優勢,即美國在過去幾十年賴以橫行世界的以航母作戰群為代表的海空優勢,卻隻字未提。在提出的幾個具體措施中,我們發現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所要發展和保持的威懾力量強調在對“新戰略對手” 保持足夠軍事打擊能力的前提下,儘量在減少美國在衝突時的人員傷亡,可視為對中國常規軍事力量的發展,尤其是中國打擊航母作戰群能力的具體回應。從另一個方面證實了中國的確已經掌握了打擊美國航母作戰群的能力。 對於報告中強調“保持強大的核威懾力量” 在我們看來顯得多此一舉,因為在我們看來美國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其核威懾力量早已強大到不需要強調的地步。我們認為,美國國防部所謂的“保持強大的核威懾力量” 如果是針對中國,那麼美國所要保持的並非報告中所稱的傳統意義上的“核威懾” ,而是一種單方面的中國至少短期內無法平衡的核優勢,而這個單方面核優勢無疑是美國正在全力推動的反彈道導彈系統,更具體地說是通過建立該系統而建立起來的針對中俄的早期預警系統。 我們在《面對美日進逼 中國不再低調》一文中詳細分析了美國新保守主義勢力在通過建立反導系統謀求對中俄單方面核優勢的努力失敗後退而求其次建立一道針對中俄的早期預警網。我們認為美國目前對中俄遏制的重點就是要儘快建立這道預警網,因此也是今後一段時間中俄打破美國遏制的主要目標。為說明這個問題,讓我們先看看下面俄羅斯總統普京的一段談話: 描繪俄羅斯"現狀圖" 普京新年發言警告日本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1月31日在首都莫斯科召開年度新聞發布會。發布會持續3個半小時,俄羅斯文傳電訊社說,這是俄羅斯國家元首迄今與媒體記者最長一次互動。
軍事: 導彈擊穿防禦 普京說,俄羅斯最新導彈技術可以穿透任何導彈防禦系統。
外交:不怕與日刀劍相加 普京談到外交領域時分別涉及了中俄、日俄雙邊關係以及巴勒斯坦選舉等問題。
【東亞時評】關於美國反導系統防不住俄羅斯戰略導彈的評論我們已經見過不知多少次了,如果我們認為普京這話也是針對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固然不會再多廢口舌。但我們認為普京的這番話是說給那些準備配合美國營造對中俄早期預警網的有關國家的,而最關鍵的兩個國家在目前來說是地處歐洲中心的的波蘭和東亞的日本。 我們在《面對美日進逼 中國不再低調》一文中指出,美國謀求對中俄單方面核優勢而要建立的這道早期預警網在東方是以日本為主體對中俄飛越太平洋的彈道導彈提供預警,而在西線則以波蘭為中心對俄羅斯飛越歐洲和大西洋的彈道導彈提供早期預警,而在北方由於加拿大拒絕加入該系統而無法對俄羅斯飛越北冰洋上空的彈道導彈提供預警。同時,由於天然地理因素所導致的戰略縱深的不足,在美國和中俄競相發展早期預警系統的情況下,西歐諸國有限的核威懾將被極大地削弱,而由於美國的戰略前沿前移,原北約由美國提供的“核保護傘” 空洞化。這些發展都置西歐於極為不利的境地。 其次,美國要建的這個早期預警網雖然擋不住中俄的彈道導彈,但卻可以為美國提供更長的預警時間從而部分地提供美國對中俄的單方面核優勢,而這個核優勢則成為美國繼續對中俄實施遏制戰略的根據。但是這個系統對參與的國家既無法提供有效的預警時間,更無法攔截中俄的彈道導彈,說到底是配合美國遏制中俄的棋子。 在東方,作為美日軍事同盟的一部分,美日導彈防禦系統即將啟動;但在西線,以波蘭為中心的導彈防禦系統則存在一定的變數,因為上面所提到的原因,俄羅斯和西歐諸國必然對波蘭即其他有意加入美國導彈防禦系統地東歐國家施加壓力。現在再回頭看法國總統關於不惜動用核武反恐的言論以及德國關於需要核武器保障國家安全的評論其針對性也就容易理解了,我們認為,這些言論都是針對東歐國家有意參與美國反導系統的國家。所以,我們認為普京以上有關美國反導系統地評論主要是針對波蘭和日本。 尤其是日本,如果我們沿着北方四島向東北看過去,北方四島不僅使美日導彈防禦系統向北延伸,而且四島本身構成堵住俄羅斯海軍駐紮在海參威的太平洋艦隊進入太平洋通道的一扇大門。在日本加大美日軍事同盟,甘當美國圍堵中俄馬前卒的情況下,俄羅斯斷無歸還北方四島的可能。 王者歸來 2006。02。06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5: | 台灣政府是非法的嗎? | |
2005: | 士兵眼中的朝鮮戰爭 | |
2004: | 中美會為石油爆發衝突嗎? | |
2004: | 20年後的“鼎足三分” | |
2003: | 進駐中東――美伊之戰的戰略背景分析和 | |
2003: | 國慶游北朝鮮2 | |
2002: | 中國海軍力量作戰配屬詳細數量 (轉載) | |
2002: | 台軍港易遭致命攻擊 | |